主播阿朗:希望教育扶贫力度再大些、再快点

2017-03-16 15:29 出处: 人气: 

  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前两天有几位代表委员都说到了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迁子女在城里就学的问题。今天的主播全扫描,《乡村少年》主持人阿朗聊聊教育扶贫。

  阿朗:我最关注的是教育扶贫和教育公平。虽说教育扶贫的力度越来越大,但力度能不能再大些、再快点!孩子们学习的关键期,就像拔节的麦苗,最要劲的时候,没有阳光、没有雨水,以后给再多也补不回来!这是一个无法重来的过程!

  教育扶贫不仅仅是“摘穷帽”,更是“拔穷跟”!5年,5575万人脱贫,这是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目标。如何将扶贫开发的政策福利延伸到老少边穷地区腹地,在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如何让教育扶贫更加精准?这都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介绍,淮安每年财政性资金用于教育帮扶是2.95亿元。拿出2.95个亿对于一个东部城市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西部来说,却是一个大难题。

  我们采访到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甘肃礼县一位姓马的同学,学校免除了她每年640元的学杂费,还提供每年1500的助学金。这2140块钱,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用小马的话说,有了这个钱她上学上的踏实,要不会觉得给家里添负担,带着愧疚去读书,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了!咱们都可以想一想年幼的孩子,紧锁的眉头,要承担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一些东西太让人心疼了,这样她能读好书吗?即使成绩优异,她的心理能健康吗?

  我们天天喊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也应该是最精准的扶贫。“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学到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除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急需优质教育资源外,那些跟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孩子,他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在城里,但是因为学籍不在,上不了学。或者上学了,也不能参加升学考试,还是得回原籍。

  问题的根本就是资源有限,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所以怎么分配是一门学问,也是世界上所有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教育公平依旧是今年两会的热词!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7年工作要点”,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入学机会公平,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政策。2月2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重点提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进一步增加支援中西部地区和录取率相对较低省份的招生名额;逐步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人民日报3月2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托起教育公平的底线》。文章提到了云南昆明“名校带弱校”;安徽铜陵“阳光分班”;辽宁大连“教育城域网”,这些都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公平不能留死角,还有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都是需要关注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