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广电规范普通话主持 《大本营》《天天向上》被点名
央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中,通知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不得模仿地域特点突出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俚语和俗词等。
众所周知,不规范用语等现象主要集中在选秀等综艺娱乐节目中。尤其像东北省份的卫视、湖南、广东等地卫视综艺节目中,都不同程度有使用方言的倾向。
对此,各大卫视也是纷纷表态,湖南卫视负责人表示,已把有关要求传达到所有主持人,尤其是《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在青少年中影响较大的品牌节目,要为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也有不少人也认为,主持人如果总说地方话、或者夹杂着粗俗的网络用语,比较难以接受。
听众:一些比较粗俗的低俗的这种所谓三俗的一些用语我觉得是不太希望能够用,比如说家里面的小孩就会说什么坑爹之类的话,可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我就觉得这种不太好。
听众:有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如果要是有的话,还是觉得挺尴尬的那一刹那觉得有点不舒服。
听众:如果是比如说用一些网络上不太好的一些词汇,特别是一些贬义之类的,我觉得就不太适合用在公众平台上,可能在语言文明方面可能也会有些影响。
这是大家的看法,那么国外的主持人,尤其是娱乐、脱口秀、情感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禁忌是什么?哪些是观众绝对不能接受?
阿根廷--禁种族歧视、对弱势群体歧视、性别歧视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驻南美记者王觉眠:在南美,广播电视这些媒体较发达,或许是因为西班牙语中语言的表现能力太强,通过广播和电视里那些滔滔不绝的演讲和绘声绘色的描述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南美,西班牙也是分口音的,有类似于我们普通话的纯正口音,也有各地不同特色的口音。
在国家的公共广播中以正统的口音为主,而在地方的广播中,口音往往是赢得听众亲切和好感的有利手段,比如说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持人带有当地拉普拉塔河口音就显得特别的地道,特别的亲切。南美的广播电视节目通常是脱口秀形式,主持人坐在主播间里对时政新闻或者社会热点侃侃而谈,俗话说言多必失,南美主持人在主持的时候也有不少语言的禁忌,第一就是不得种族歧视。南美是一个人种的大熔炉,黑人、白人和印第安人都有,所以不能够使用种族歧视性的语言。
第二就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比如说残废、穷人是绝对的语言禁忌,甚至醉汉、失业者这样的字眼也要换一种婉转的说法。
第三是不得性别歧视,南美人其实是比较大男子主义的,看不起女性的话,有时候顺嘴就会被直播间的几个大老爷们说出口,那么他们就等着妇女们抗议的电话吧。
您知道吗?南美的主持人也是个高危的职业,哪天说错了话,可能就会丢掉饭碗。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