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天府工匠劳模风采]纳西古寨掌灯人王偏初:40年坚守职教
[天府工匠·劳模风采]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6日讯(记者 戴璐岭)2015年四川省先进工作者王偏初,是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九年制学校校长,他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纳西古寨掌灯人”。
1976年,王偏初出生在迄今未通公路的小村寨——俄亚乡立碧村。1996年6月毕业于四川省会理师范学校,同年8月被分配到离县城较近的水洛乡,可从小的经历让他毅然回到他的家乡俄亚小学任教。
“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最初几年,连一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尽管生活窘迫,但父亲对王偏初的教育却非常重视。为了供他读书,家里把喂养的牲畜都卖光了,直到他参加工作好几年后,求学时的借债才还完。三年级以前王偏初在俄亚小学就读,从家到学校要徒步两天,他就和八九岁的小伙伴一起住校。没有宿舍,唯一的一间教室也就成了他们的寝室,白天支起桌椅上课,晚上打地铺挤着睡觉;没有食堂,老师带着他们在山里搬几块石头支口锅煮饭。到四年级,王偏初去了离家更远的瓦厂镇小学;小学毕业后顺利升入初中,并最终考上四川省会理师范学校,成为当时俄亚乡走出的第一个“高材生”。从小的经历让他深知家乡孩子求学的艰难,从考上师范学校那一刻起,他心中就植根了一个梦想:毕业后,一定要回到俄亚小学,去帮助那些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学习更多知识,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
回到母校那几间用泥土、石头砌成的教室,那一排破破烂烂的教师宿舍,那一块风一吹就尘土飞扬的操场,以及像他当年一样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更坚定了他改变家乡学校面貌的信念。
初到俄亚乡小学,王偏初就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同时兼任学校大队辅导员。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学校只有73个孩子,他的班上才9个学生。那时,学生因贫辍学是经常的事,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挨家挨户劝说,把学生领回教室。一次,他和校长走了一天山路赶到一名学生家,孩子母亲见到他们,竟当场哭诉道:“家里连盐都买不起,实在无力送孩子上学”。第一次遇到这种场面,他心里十分难受,赶紧把家长扶起来,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十元钱塞到她手中。以后每学期,他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点接济班里的贫困学生。
俄亚全乡被重重高山和条条大河环绕,道路崎岖,交通闭塞,2012年以前,人们来回一趟县城就要十余天,仅靠一条祖祖辈辈在悬崖峭壁、深涧谷底间开凿出的“通天”步道与外界联系。要到县城必须天不亮就出门,先要在杂草丛生的山中小道攀爬两天,其间借助溜索跨过四五条大河,骑马翻越一座4000米的大山,最惊险的路是“九十九道拐”,几乎垂直的山道,每隔两三米一拐弯,身子必须紧紧地伏在马背上,拽着缰绳,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稍一仰身,就可能跌落悬崖。翻过大山后,来到临近通上公路的乡镇,接着就是三四天连着搭车、转车五六次,途经两省四地才能到达县城。“一路上几乎没有一处平坦,坐在车里就像坐‘蹦蹦床’,一天下来骨头都像散了架般疼。”王偏初在这样的环境中足足坚持了十八年,这十八年中他所走的路程约有12万多公里,可以绕地球3圈之多。
除了沿途的艰辛,还要时刻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一次,王偏初赶着马队回学校,翻越4000米雪山时,半山腰的雪块突然塌陷,一匹马脚下打滑滚落悬崖,吓得他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好久才缓过神来,每次都像“死过一回”。这样艰苦的环境,根本没有新老师愿意来,原有的老教师也根本不知道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丰富的课外生活,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性。于是他向校长请缨,要把班团队活动搞起来,师范学校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坚持每周组织一次班团活动,每月一次大队活动,他先从少先队员行队礼开始着手,手把手地示范;组建国旗校队,每个班轮流选拔护旗手……以前,俄亚小学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过得非常简单,教师放学生一天假了事。王偏初决定让孩子们过一个特别的儿童节,举办一场联欢晚会。提早一个月,他便带着全校师生设计、排练节目。演出当晚,俄亚小学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家长们赶一天的山路到校观看孩子们的节目。演出结束后,教师们向他竖起大拇指,家长们也赞叹,“这是我们看上的第一场文艺晚会。”可让他想得更多的还是如何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从此,“六一文艺晚会”成为俄亚小学每年的保留节目。当家长们看到一张张纯真的笑脸,都主动把孩子送进学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因为民族习俗的影响,俄亚乡小学没有围墙,附近村民、牛羊马等牲畜可在校园自由出入,操场上经常散落着牲畜的粪便。这不仅影响学校的卫生环境,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2008年,他被任命为俄亚小学校长,经多方争取,终于筹集到资金,为学校建起了围墙。刚开始,乡亲们不高兴,抱怨学校故意“排斥”他们,害他们绕路,但看到校园环境整洁很多后,还是慢慢理解了。
如今,在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下,俄亚小学面貌一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操场、教室干净整洁,见不到一点儿纸屑;窗台、围墙上花草吐翠,绿意融融;就餐时,孩子们分班依次排队,秩序井然;办公室内,各种档案摆放整齐,墙上规章制度详尽清晰……师生们到什么点干什么事,都形成了良好习惯。经全校师生长期努力,学生人数增长了近一倍,最多时达到800多人。另一个好消息更让人心振奋:狭窄破旧的的俄亚小学校舍,将得到改扩建。他一直操心的办学条件、设施设备、教师生活都将得到极大改善。
这几年,俄亚小学分来了许多年轻的特岗教师,每次他都亲自到县城把他们接回学校,他们几乎从未走过这么艰险的山路,有的教师走到半路就嚎啕大哭。为让这些年轻有为的青年老师留下来,每次他都找他们谈心,安慰鼓励他们,给他们讲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留下来,安心工作。有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学校师生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让他更欣慰的是,他的信念已经得到延续,王偏初曾经教过的学生杜基扎西,后来考上四川师范大学,现在又回到了俄亚小学教书;另一名他资助过的学生瓜祖,通过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到了一门技术,现在也回到了家乡,在乡政府工作。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空闲时,他会在校园里哼起这首歌,“我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笑着做。”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历经艰难困苦,练就一位痴心不改的苦行僧,行走在他自己深爱的家乡、深爱的土地上,只为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爱因斯坦说:“我们来到世间,社会就会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个巨大的问号,你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40个春秋,他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自己的不平凡。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将会继续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俄亚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续写他的梦想,谱写出自己的生命之歌。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