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3000多名老人爱门球运动场上展现夕阳风采
上周六下午,记者来到老年大学门球场,看到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认真地打门球。每个双休日的下午,他们都会带着自己心爱的门球杆,骑着电瓶车或搭乘公交车,赶到这里打球。
热爱门球运动
据了解,这群老人有自己的队伍——南湖区机关队,队员年纪在60岁~70岁,他们的教练是嘉兴市门球协会主席应恒建。
应恒建正在指点一位老人如何更好地掌握力度、以怎样的角度击球才能将球送达指定的地方,“稳住,在击球的那一瞬间,一定要沉下心,成败只在这一秒钟!”
记者对门球并不熟悉,本以为这只是一项让老人放松身心、娱乐休闲的体育活动,没想到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门球运动是一项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运动,它结合了力学、物理学、心理学……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运动。”
据应恒建介绍,门球其实是高尔夫球和台球的“混血儿”,它像高尔夫球一样需要在草坪上出杆击球,和台球一样需要寻找角度、拿捏力度撞击球让其进入球门。
听了应恒建的介绍,记者“蠢蠢欲动”,想感觉下门球运动是否真的如他所说的那么“神奇”?
掂了掂分量,杆子并不轻。按照门球比赛的规则,需站在开球区,若第一球通过一门,才有资格再次击球。
记者击第一球,力度没掌握好,球没滚多远就停下来了;击第二球,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击第三球,终于被运气眷顾勉强将球击进球门。
“门球呀,是个需要持之以恒练习的运动,里面的门道深得很呢。你第一次打,已经很不错了。”应恒建笑着对记者说。
爱上门球30年
应恒建告诉记者,老人喜欢打门球是有道理的,“活动过程中伴随着快步走或慢跑,可以使全身的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都得到锻炼,这对老人很有好处,有的时候一打就是一个下午,既能锻炼四肢,又能活动筋骨。”
说起门球,应恒建滔滔不绝,他说,他与门球之间的情谊已经长达30年了。
1987年,在原城区老干部局工作的应恒建,因为工作的缘故第一次接触门球,心中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当时我们单位想面向老年人推广这项运动,所以我在工作中接触了门球。”
1992年,应恒建调离了原来的工作单位,在工作上与门球的“缘分”也因此尽了。可是在生活中,应恒建仍然非常热爱这项运动,总是趁休息时间去球场上击几球。
2014年,退休后的应恒建开始全身心投入门球运动,2016年1月他当选第6届嘉兴市门球协会主席,“我想将门球运动推广出去,让更多老人参与进来,当年想做的事没有机会做,现在做也是一样的。”
为了提高自己的球技,应恒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家里也总拿着球杆练习,除此之外,他还买了很多关于门球运动的书籍,从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提升自己。
“成天不见他的人,不是在协会工作,就是在球队教大家打球,和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应恒建的家人埋怨他不把时间留给家人,对此,应恒建也略感惭愧。
积极准备比赛
据应恒建介绍,目前嘉兴共有200多支门球队伍,有3000多名老人选择门球运动来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
“李怀恩老先生92岁了,现在还在玩门球呢,沈如淙老先生97岁了,也是去年才刚刚放下球杆的……”说起这些,应恒建满脸自豪。
最近,应恒建和他的队友们压力不小,他们铆足了劲,每到周末都积极来球场训练。原来,本月14日将举办2017“红船杯”全国门球系列赛(嘉兴站)暨第二届江浙沪老干部门球邀请赛(嘉兴市第28届老干部门球赛)。
作为第一次参加此类比赛的队员,沈海平说他多少有些紧张。沈海平今年72岁,接触门球已有两年的时间,对于患有中耳炎的他来说,平衡感本就比一般人要差一些,而平衡感对门球运动来说又非常重要。
对此,沈海平选择勤奋训练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前家里有事就请假不来练球了,现在则是向家人请假,排除万难来练球。”
对于技术上有些不足或身体不太好的老人,应恒建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注,从来不会强加压力。“本来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在训练中我们严于律己,在比赛中我们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其余的就不重要了,毕竟我们打门球是为了快乐。”应恒建说道。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