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尽展中国风采的“记者之家”
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外景
醒目横幅展示热情
新闻中心主任翟惠生(右一)陪同外交部有关领导参观
民族音乐营造文化氛围
志愿者成一道亮丽风景
7月8日,筹备了近20个月的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正式向中外记者敞开大门。新闻中心主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在启动仪式上曾说:"我们以真诚的心怀,热情的双臂欢迎大家的到来,这里将成为全世界数千名记者的家。"
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介绍说,有别于为注册记者提供服务的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是专门为没有取得"奥运注册卡"的记者服务的,也称为非注册记者新闻中心。目前已有5000余名中外记者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注册。
记者实地参观、采访了2008国际新闻中心,深切地体验了一番"回家"的感觉。
温暖如春的记者之家
一张张欢迎的笑脸,一声声关切的问候,无论记者走在该中心的哪个工作和服务区,都会感受到这样的热情。
进该中心前,首先要接受安全检查,还没到门口,工作人员远远地就笑脸相迎了。因为我要等工作人员办理临时采访手续,得先在门口等待一会儿。见我在站在烈日下,一位志愿者微笑着把我请到阴凉处。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关心,却令记者备感亲切。经了解,她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顺便问她做志愿者的感受,她笑笑说很光荣,见到了很多记者,收获很大。
因为初来乍到,路不熟悉。我向一位服务员问去记者工作一区的路,服务员热情地指路并把我带到了目的地。
无论是在外国记者接待处、港澳台记者接待处,还是境内记者接待处,每位到接待处问询的记者都会得到笑脸迎接和耐心周到的解答。
在通往新闻发布厅的走廊上,摆放着一束束鲜花,在暖色灯光的映衬下,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在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区,都有一个小咖啡台。如果记者有需求,服务人员会送上一个微笑,一杯可口的咖啡。在记者工作区,还免费提供电脑和上网服务。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网站还提供奥运信息服务。
如此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中外记者的称赞。已是第二次到该中心采访的土耳其新闻社记者欧斯曼用标准的汉语说:"服务太好了,很周到,很方便,环境也很美。志愿者都很热情。"
在新闻发布厅外,俄罗斯新闻社北京分社记者玛丽亚·恰普雷金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边品咖啡,边满意地对记者说:"服务特别热情。"
一位内地记者在向记者介绍了感受后开玩笑说:"这儿条件和服务太好了,我都不想回单位办公了。"
记者了解到,一张张笑脸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志愿者。他们的热情服务,为中心营造了家的氛围,赢得了中外记者的一致好评。该中心有志愿者80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北大、清华、首师大、北外、二外、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他们有学中文专业的,有学英语专业的,知识面广,能力强,参与服务的热情也很高,这些志愿者被分派到各个部门,与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完成新闻中心的各项服务任务。
展示中国风采的窗口
注册记者会更多地关注赛场,而非注册记者关注的范围更为宽广。为了让非注册的中外记者们"不虚此行",该中心提供了丰富的关于中国的资料及新闻资源供记者们去了解和挖掘。从新闻中心这样一个小窗口,中外记者们可以了解到一个风采灿烂的大中华。
在中外记者接待处旁边,有一个特大的圆形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宣传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介绍了各地的基本情况及风土人情,还介绍了采访线路,供中外记者们参考。此外,在一个长条的柜台上,还摆满了各种各样介绍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及风景等书籍和影像资料。一位志愿者介绍说,这里的资料共有14个语种,2000多种,以后还要根据记者们的需求不断更新。记者发现,对记者取走的每份资料,她都认真做记录书名。她笑着说:"这样经过统计,我们就知道哪些书记者们最喜欢。"
从这些丰富的资料,中外记者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基本情况。为了让记者们深入了解情况,该中心还将针对中外记者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每天召开两到三场,共准备安排100多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主题将涉及方方面面,如北京城市运行、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保、交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同时新闻中心还将根据记者的采访需求,组织几十场富有特色的集体采访活动。针对记者提出的个别采访申请,该中心也会及时联系安排,力争做到记者的采访申请件件有回音。
此外,该中心还为中外记者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观摩京剧、电影、参观展览活动等;还安排面塑、刺绣、剪纸、风筝制作等现场表演,让中外记者感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 。
自新闻中心启动后就常来挖新闻的中国妇女报记者耿兴敏向记者说:"新闻中心除了服务周到细致,还提供了大量的关于中国文化的纸质和数字资料,并提供多种文化活动,简直成了展示一个中国风采的窗口。"
功能齐全的工作平台
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位于北京的北中轴线上,交通十分方便,往北约2公里就可到达鸟巢、水立方。
在记者接待区采访时,记者正好遇到外交部一位负责同志在新闻中心主任翟惠生、副主任祝寿臣陪同下,边参观边了解情况。从领导们满面春风的表情上,记者可以看出他们对新闻中心工作的满意。
在新闻发布厅现场,记者发现主席台上摆放着鲜花,厅里灯光充足,温暖柔和的色调洋溢着吉祥的节日气氛。台下记者们积极提问,台上有关领导从容地回答,现场气氛热烈而秩序井然。
据了解,新闻中心备有大、小两个新闻发布厅。大发布厅可容纳500人,是举行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场所;小发布厅可容纳200人,将安排专题集体采访活动。还有一些小的采访室,是为中外记者进行个别采访准备的。
在新闻发布厅外,记者遇到以色列大使馆政治与新闻事务官员柯楷仪。他说他是来参观并了解情况的。他说虽然他到中心没多大一会儿,可他感觉中心的服务和设施非常好。"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棒。"柯楷仪笑着说。
为了方便记者在新闻中心工作,该中心还为记者设立了3个记者工作区,有近600个座位和200多台电脑供记者免费使用,并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为记者的写稿、发稿提供最大的便利。在记者工作一区,记者采访了长江商报记者张倩倩。她说,她是第一次到新闻中心,感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非常热情。令她惊喜的是,记者工作区还配备了储物柜。"一个小举措,却方便了记者的活动。新闻中心想得真细,服务真周到。"张倩倩满意地说完,继续埋头写稿。
"吃饭也便宜,饭菜很丰盛,且24小时服务,不管什么时候回到新闻中心都有饭吃。"旁边一位女记者补充说。
新闻中心还为影像工作者提供便利服务。记者发现,在注册大厅旁边的综合服务区里,设有广播电视服务室和新华社图片服务室,为记者提供信号传输和图片服务,在综合服务区里媒体还可以租用独立的工作间。有许多境外电视台都租了自己的小办公室,并在门上贴上了标签。
中央电视台一位技术人员说,他们提供设备,为中外电视媒体的电视信号上星服务。
第一视频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该集团在新闻中心精心设置了专业的演播室、编辑机房等服务区,为中外媒体记者提供视频节目录制、编辑、网上传输等系统服务。
新闻中心还设有专门的记者食宿区。离开新闻中心前,记者参观了同时供750人用餐的自助式餐饮区。餐厅宽敞明亮,喜气洋洋,有西餐和中餐供记者选用。一位工作人员自豪地说:"我们保证饭菜安全,每天都把餐厅卫生搞得干干净净。"
新闻中心在晚饭期间组织专业人员演奏中国民族乐曲,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中外记者在动听的乐曲中进餐。
据了解,新闻中心还提供医疗、酒店预订、交通班车、旅游、采访器材租赁维修、奥运门票等服务,并设有24小时自助银行、邮局和奥运特许商店等。
"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工作和休闲都很方便,我作为采访多年的记者,从来没这样舒服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记者感慨地说。(甄学宝)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