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健康扶贫”照亮全面小康之路

2016-11-16 15:12 出处: 人气: 

  近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一篇重点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精彩地论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一是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二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然而,在现实情境下,我国城乡差距依然很大,贫困农村的“精准扶贫”任务依然很大。

  在一次“精准扶贫”的培训表彰大会上,当问及如今制约农村贫困地区最大的“瓶颈”问题时。台下听众纷纷发言,有人回答是:农村缺钱、缺经济产业;有人回答是:农民教育文化程度低,缺乏脱贫致富的知识技能……然而,却很少有人回答是:健康问题导致的因病致贫。

  的确如此。正所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健康的体魄,拥有的一切都将“归零”。据国务院扶贫办摸底调查显示:目前,全国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有42%;因灾致贫的有20%;因学致贫的有10%;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的有8%;其他原因致贫的有20%。由此可见,健康问题导致的“因病致贫”已经成为贫困百姓心中最大“病根”,而这些贫困农民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疾病缠身”而无法从事生产生活,也就更难摆脱贫困。

  “再穷也不能得病,得病也不敢进医院”在不少农村地区已成为百姓的“智慧经验”,这句话也在农村卫生医疗水平落后的现实面前得到了验证:对于农村的贫穷百姓而言,比“穷”更为可怕的莫过于“病”,尤其是“大病致贫”所带来的沉重打击。相比城市,农村的卫生医疗保障水平较为落后,外加经济条件的制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对于贫困的农村家庭而言,很可能花光全家的所有“积蓄”而无济于事,这无疑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因此,在笔者看来,要用健康扶贫为贫困百姓“拔病根”,从根源上破解“因病致贫”。

  健康扶贫,确保贫困百姓“少生病”。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等一般较为落后,卫生医疗水平不高,我们要为他们营造少生病的环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从加大重点疾病防控、加大妇幼卫生保障、加强爱国卫生运动三方面着手,实现预防与治疗并举、预防优先,降低群众患病特别是患大病的几率;另一方面,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减轻或消除传染病、地方病危害,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和卫生状况,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健康扶贫,确保贫困百姓 “看得起病”。“病有所医”是我们构建幸福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让贫困人群看得起病,这是健康扶贫工作的底线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兜底保障作用,衔接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对农村贫困人口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要确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通过落实三个“全覆盖”,可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机制,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坚决防止农村贫困群众因医疗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医治的情况发生。

  健康扶贫,确保贫困百姓 “看得好病”。健康扶贫要在建档立卡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核准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情况,把致贫的病种找出来,一户建立一个档案,开始进行分类救治。按照分类救治原则:能一次性治愈的,组织专家集中力量实施治疗;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由就近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实施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下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同时,健康扶贫要建强体系,育好人才,增强能力,让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就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及时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保贫困百姓 “看得好病”。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相比城市,农村“因病致贫”不仅成为健康中国的“短板”,更是制约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因此,我们要用“健康扶贫”确保贫困百姓“少生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贫困百姓“拔病根”,照亮全面小康之路。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