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致敬入殓师]“清清”离去,将思念与美好留给人间
3月25日上午10时,北京市2017年首次集体自然葬在市属长青园骨灰林基地生态葬纪念广场举行。图为85岁老人陈贤芳送别自然葬的老伴儿。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文/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
不久前,知名作家琼瑶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公开了向儿子儿媳交代“身后事”的一封家信,信中提及,在她百年之后,“不做七,不烧纸,不设灵堂,不要出殡。将我尽速火化成灰,采取花葬的方式,让我归于尘土。”
淡淡的几百字里流露出琼瑶对待生死豁达的心态,魂归大海,体返自然;润水沃土,德泽四方。其实,无论将骨灰撒向大海,还是直接撒埋于土中,生态殡葬已渐渐成为一种崇尚回归自然的新风,为人们推崇,逝者从进入火化炉的那一刻起,“清清”离去,不给世界留下任何负担。
3月25日,北京首次集体骨灰自然葬在长青园骨灰林基地举行,85岁的老人陈贤芳看着老伴的骨灰撒埋在静谧而美丽的墓地,默默留下两行热泪,“老伴儿生前就想魂归大地,选择骨灰自然葬随了她的心意,我将来也会选择生态葬,让子孙的思念留在心里就行。”
骨灰自然葬,是继骨灰撒海葬式之后又一项生态安葬形式,具体指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安葬区域以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自然方式进行美化。
没有墓碑,没有墓基,逝者留下的骨灰融于尘土,化作春泥更护花,留给亲人则是永恒的思念。
据北京市民政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骨灰立体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撒埋等节地生态安葬比率达55.97%。
为了推崇生态安葬,北京继实施海葬免费以后,今年继续实施京籍市民骨灰自然葬零付费。选择自然葬的逝者,亲属还将可领取刻有逝者生平以及相片的二维码纪念物,扫二维码后,手机上可显示逝者的照片、简介、座右铭、生前作品等,家属可以将纪念牌带回家,也可以存放在墓地专门的区域。
没有繁冗的仪式,却让追思无时不刻存于心中。
在大家的想象中,火化间可能是一个烟雾缭绕、带有些许阴森恐怖的地方。日前,记者走进八宝山殡仪馆火化间,映入眼帘的却是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大厅。遗体“清清”离去,生态火化技术不留给世界污染。
“以前受技术限制,火化车间的烟尘能够到腰部,腰部以上都是烟,要是想找人,必须要看脚。”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师副主任魏童说,不仅如此,燃烧产生的黑烟,直排到空中,对环境极为不利。
如今,在科技的帮助下,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一尘不染,这是对火化师和逝者亲属的尊重,更是对逝者的敬畏。
记者了解到,火化室的工作环境得以改变源于火化炉的升级改造。
2013年,在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八宝山殡仪馆陆续对南北两个火化车间进行改造,至2015年,已完成了10台火化炉改造并投入使用。剩余8台已于2016年完成改造,今年装修完成后将投入使用。
八宝山殡仪馆每年火化遗体23000具左右。据悉,改造后的火化炉由燃柴油改为燃烧天然气,同时安装了尾气收集装置,大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锅炉改造前,每年清明节前后我们都要爬到火化车间屋顶上边清理炉灰,最多时大概能装100多个大编织袋。”
魏童告诉记者,现在通过安装尾气处理装置,过滤并收集尾气中的污染物颗粒,减少污染物排放,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通过一期工程的改造效果来看,过去一年,改造后的10台火化炉共过滤18吨污染物。且火化炉尾气排放均低于北京市地方标准的要求,其中主要污染物二噁英的排放量在0.1纳克以内,远低于每立方米烟气要小于0.5纳克的现有国标规定。这些污染物我们收集密封以后,统一交给由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指定的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魏童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描述了一副清新如画的别离场景。绿色环保殡葬,就像一副美丽的画卷,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是人生的追忆,也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和蓝天。
3月25日上午10时,北京市2017年首次集体自然葬在市属长青园骨灰林基地生态葬纪念广场举行。图为为逝者葬灵。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3月23日,八宝山殡仪馆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图为在开放日当天,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向市民演示火化的流程。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3月23日,八宝山殡仪馆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图为在开放日当天,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副主任魏童向记者展示使用火化炉尾气收集装置收集到的污染颗粒。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