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科学预防接种 享受健康生活
2017年4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为“规范接种疫苗,共建健康中国”。当天,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走上街头针对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宣传、讲解。
◎疫苗接种不是一劳永逸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爸爸妈妈心中最美好的事情,但是幼小的生命是那么的脆弱,宝宝的免疫系统并未发育完善,身体抵抗力弱,很容易受到外界感染而患上各种疾病。婴儿出生后,可以从母亲体内获得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随着孩子月龄增长,其体内的母传抗体效力会逐渐减弱、消失,成为传染病的易感者。要想防患于未然,除了保证宝宝均衡的营养,以助宝宝搭建自身的免疫系统外,还需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给儿童接种疫苗,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工作人员包静欣说,婴儿在出生24小时内,就要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此后,儿童在7岁前还应该陆续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麻风疫苗等11种免费疫苗,以免受到一些传染病的侵扰。
“接种疫苗不是一劳永逸的,有些疫苗需要重复接种,比如乙肝疫苗要按照规定按时接种三次。”包静欣介绍,除了免费为儿童接种的疫苗外,还有很多可以付费接种的疫苗,比如抵抗力差的人每年都可以接种一次流感疫苗,“成年人也需要接种疫苗,很多疫苗品种、作用和儿童的一样,但主要差别是剂量不同”。
◎疫苗接种别怀侥幸心理
“别的小朋友都打了疫苗,没有什么传染源了,我家孩子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打了。”市民王女士说自己四岁的儿子壮壮特别害怕打针,每次带他去打针都是一场“灾难”,壮壮不但又哭又闹,而且还拒绝吃饭,所以她有时候经常会犹豫是不是平时多注意点,有的预防针就可以不打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不少家长像王女士一样,在孩子疫苗接种的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
“其他小朋友接种了疫苗只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感染的风险,但孩子所处的环境不仅是家和学校,很多公共场所人员比较密集,孩子很容易在其中遇到病原体。”包静欣说,孩子如果因为特殊原因漏打、少打了疫苗,需要及时补打。
◎家长该做些什么?
“在疫苗接种前,家长一定要注意宝宝是否存在禁忌症并向接种大夫如实提供宝宝的健康状况,比如说宝宝患有严重器官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且正处于发热的状况下,是不适宜进行预防接种的,再比如说对疫苗成分过敏、自身免疫功能不全及患有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宝宝也是不适宜进行预防接种的,家长要想让宝宝接种疫苗,需要在禁忌症好转后才可以接种。”包静欣说,家长一定要选择到政府部门认定有预防接种资格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接种。
“目前,我市共有157家接种单位,其中包括接种门诊136家,出生医院21家,系统管理0~7岁儿童192343名,全年各疫苗接种剂次数共517565剂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疫苗毕竟是一种‘外来物’,进入人体时常会出现一些排斥反应。”包静欣说,绝大多数健康儿童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孩子们体质不一样,也会有一些特例出现。“如果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红肿、疼痛等反应,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可以及时到接种门诊请专业医生诊断。”
■链接
疫苗的种类有哪些?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 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