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倡導健康生活理念 普及科學養生知識(1)
──來自河北國欣身心減負基地的報告
近日﹐來自河北省滄州市旅遊局的消息顯示﹐滄州市首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即將召開﹐本次大會旨在利用滄州區位﹑資源﹑政策和人脈優勢﹐打造品牌性旅遊文化博覽高端平臺。參會名單中﹐有一家致力於打造健康旅遊平臺的企業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河北省河間市國欣農村專業技術服務總會(以下簡稱“國欣總會”)﹐這是一家主業依靠植棉報國的全國知名企業﹐創業發展已33年整。
去年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更加突出依靠群眾﹐調動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當前﹐國欣總會正全力打造健康平臺﹐服務當地居民和遊客﹐已逐漸成為中國身心減負的訓練基地。據悉﹐在2016年﹐國欣總會控股成立河北自在生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並投資5000萬元建立身心減負健康科普基地﹐于2017年6月在河間國欣產業園正式啟動。國欣總會倡導人們在滄州以及河間駐足停留時﹐體驗“身心減負幸福你我”的健康旅遊主題﹐讓人們在遊覽歷史文化名城的同時﹐把美好的旅遊記憶和身心健康共同帶回家。7月21日﹐該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開班培訓。
為什麼要參加身心減負活動
怎麼理解身心減負﹖身心減負設計師田鵬表示﹐身心減負﹐簡單講就是去除身體和心裡的負擔﹐在此之前﹐我們要先找到這個負擔是什麼﹐什麼時候形成的﹐如何去掉。心明了﹑身通了﹐負擔就卸下了。合理飲食﹑科學運動﹑自然起居﹑掌控情緒﹐是減負活動的四個主要內容。
為什麼要參加身心減負活動﹖“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對於“富貴病”﹐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在健康基地﹐人們通過7天的封閉式體驗﹐從合理飲食﹑科學運動﹑順勢起居﹑掌控情緒四個方面進行調整﹐使身體和心理得到放鬆。通過體驗﹐掌握健康合理的運動方法及生活習慣﹐堅持下去﹐達到身心和諧﹑通體強健的目的。
為什麼要建立身心減負基地﹖說起為何要建立健康科普基地﹐國欣總會董事長盧國欣說﹐他們全家都是受益者。據《滄州日報河間周報》報道﹐上世紀80年代﹐盧國欣帶領全村搞夏播棉試驗﹐一舉成功﹐轟動全國﹐參觀者如雲。這位71歲的董事長﹐回首過去﹐充滿感慨﹐“從出生到現在﹐做了三件有價值的事﹐一是在缺醫少藥的年代學醫救人﹐做了有意義的事。二是全心全意研究棉花種植﹐成功推廣夏種棉。三是成立國欣總會﹐帶領全國棉農共同致富。”當前﹐隨著對健康產業的瞭解越來越多﹐盧國欣決心建設身心減負基地﹐致力做大做強這一健康產業。盧國欣說﹕“中央提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優先﹐改革創新﹐建設健康中國﹐既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我們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今年6月3日﹐身心減負健康科普基地在河間市國欣產業園正式啟動﹐來自社會各界的800餘人參加儀式﹐並現場瞭解了身心減負的基本知識。據介紹﹐身心減負健康科普基地投資5000萬元﹐佔地50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規模宏大﹐高端大氣。設置配套超前﹐專家水平極高﹐管理現代化﹐創國內外一流先進水平。基地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專項訓練﹐更會不定期聘請專家來講學﹐讓體驗者找到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金鑰匙”﹐將每個人培養成“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國科協常委﹑國欣總會會長盧懷玉說﹕“國欣搭建惠民新平臺﹐就是為了倡導健康生活理念﹐普及科學養生知識﹐讓更多的人提高生存質量﹐為健康中國加油助力。”
建立身心減負基地是一個老創業者的新擔當。在植棉傳統產業取得卓越成果的基礎上﹐國欣總會花費重金﹐投資身心減負基地。這個團隊在董事長盧國欣﹑會長盧懷玉帶領下﹐響應國家“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的號召﹐身體力行﹐為市民提供健身場所﹐並聘請名師和教練進行科學指導﹐正確健身。很多體驗者不但參加了全程的訓練﹐還擔任了“身心減負健康中國”的宣傳員﹕從我們每個人開始﹐自己做自己最好的醫生。在訓練場﹐身心減負讓市民和群眾樹立一個健康的意識﹐參與到一個健康的身心活動中﹐讓身體擺脫亞健康﹐通過積極向上的﹑健康的載體﹐讓體驗的人們樹立預防在先的理念。
多年以來﹐隨著生活快節奏的發展﹐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如何讓人們發揮自身正能量﹖田鵬就此開始了探索﹐設計出身心減負的項目。這個項目的核心在於六個字﹕專注﹑覺察﹑放鬆。通過每天數次的規範行走﹐補丹田之氣﹐“管住嘴﹐邁開腿”﹐提昇精氣神﹐強身健骨。通過每天的課堂講座﹐用感恩的心看世界﹐用利他的心對待人生﹐用正確的評判標準看待追求﹐體現價值。
身心減負活動實施至今已有10個年頭。舉辦之初﹐到處借用場地。自從身心減負項目和植棉報國的國欣總會“熱戀”﹐國欣也便將身心減負事業推上了集團化快速發展的大平臺﹐成為響應“健康中國”政策的積極響應者和先行者﹐讓每個人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身心減負顧問聞章說﹕“我是這件事的見證者﹐30年來﹐我見證了國欣總會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近10年來﹐我見證了訓練師田鵬及團隊不斷進步的過程。雙方的對接﹐是真誠與真誠的對接﹐是心與心的融合。如今﹐水到渠成﹐我相信﹐這份關乎人的身心健康的事業﹐會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會取得不凡的業績。”
身心減負作為科學的體育運動﹐讓體驗者增強了生命活力﹐贏得了眾多參與者的信任和支持。在身心減負健康科普基地﹐給自己一次身心減負的機會﹐相信可以在這裡找回新的身心健康的自己。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對大家聲明﹐身心減負活動作為系統的體育運動﹐並不是可以取代對於人們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和貢獻的現代醫療﹐而是提倡大家重視健康的生活起居﹑飲食﹑運動和心理調節﹐以及因為不注意生活習慣而引發的身體不適和亞健康的精神狀態﹐這已經給我們自己和社會帶來了越來越重的壓力和負擔﹐也是成立身心減負健康科普基地的意義。”盧懷玉這樣說。
健康身體是一切的根本
為什麼身心減負中行走的方式能夠對健康有利﹖身心減負健康體驗活動﹐是承續中華傳統養生理念﹐結合當代人群需要﹐經過不斷實踐探索﹑吸納和完善﹐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健康養生方法。其中的行走內容﹐也是最好最簡單的養生運動方法。民間有“百煉走為先”之說﹐強調了步行走路是各項運動之首。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92年就明確提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因為人體的各種解剖結構﹑生理機能﹑心肺的形成﹑人體骨骼﹑肌肉位置各方面最適合步行。
現在﹐許多國家都把倡導民眾步行健身納入國家計劃﹐如美國“每天走1萬步”計劃號召大家隨身攜帶計步器每天走1萬步健身﹐荷蘭設立的一個全球最大的“走路節”已經持續了100年﹐英國人甚至把“人人享有步行的權利”寫進法律中﹐規定所有道路都要留出步行專用道。我國政府也倡導全民行走運動﹐將每月11日定為“步行日”﹐號召大家每個月的這一天走出家門﹐加入行走健身的行列。
“人處在不同文化的場所﹐就會受到不同的影響。”《詩經》研究學者田國福介紹說﹐身心減負基地﹐在《詩經》發祥地誕生﹐是《詩經》文化滋潤教化民風的結果。在高大空曠的訓練場上﹐樂曲悠揚﹐鼓點聲聲﹐蘊含著《詩經邶風擊鼓》的韻味﹐激揚奮進﹑鏗鏘有力。在身心減負基地﹐從大小景觀到書畫藝術﹐再到訓練項目﹐到處體現著中國傳統和河間地域文化的特色﹐是體育運動和精神放鬆的良好環境。
通過訓練基地提供的詳細資料﹐記者還瞭解到了很多造福群眾的故事。好多體驗者都感謝國欣總會﹐給大家建立了這樣一個環保﹑健康﹑一流的減負基地﹐讓大家受益很多。這其中不乏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但更多的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因健康聚在一起﹐暢談快樂。
形神共養樹立正確“三觀”
健康﹐不僅體現在生理方面﹐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充足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基石。免疫力強弱與人的情緒和心理壓力有著很大的關係。樂觀的情緒不僅能讓人生活更積極﹐還能有效增強免疫力﹐而悶悶不樂﹑情緒緊張﹑心理壓力大的人比樂觀開朗的人﹐免疫力會更差一些。生病的一半都源於心理上﹐一切不利的影響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身體的負擔減沒減﹐一眼就能看出來。既然我們是身心減負﹐更重要的內容就是心理方面。
通過行走鍛煉﹐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但我們更需要的是給心靈減壓。“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這不僅僅是說身體健康方面﹐同樣適合心理的健康。
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期﹐人們心理調適能力相對滯後﹐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包括心理壓抑﹑心理自卑﹑心態失衡﹑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孤獨症等。身心減負訓練團隊﹐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還有法律的規範﹐加大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述富有哲理的故事﹐傳播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通學員的心扉﹐現場情景交融﹐寓教于理于情﹐達到讓人積極面對曲折人生﹐積極工作和生活的效果。
“生命的意義﹐在於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做最精彩的自己。”這句忠告猶如一味良藥。睡不著覺﹐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和“睡不著”對立﹐要靜心﹐觀察呼吸﹐讀讀經典等﹔煩惱了﹐不要和“煩惱”對立﹐先告訴自己心平靜下來﹐找到一個出口﹐找一個讓煩惱釋然的理由﹐這個出口﹑這個理由就是“智慧”。
身心減負即是課程版的自在生活﹐自在生活亦是生活中的身心減負。兩者的核心精神都是“自覺”﹐一切以自覺為前提方可減負﹑得自在。生活中的不自在就像課程中不適應一樣﹐需要融入﹐需要放下自己的固執﹐需要用高於自己原有的“高度”去理解﹑接受﹑消化。
要用信仰的原則和精神﹐去逐步提高生活的品質﹐改善生活的環境﹐這樣我們生活的品位就提昇了。這包括物質方面的豐富﹐更重要的是使生活的內容﹑生活的品質趨於淨化﹑趨於完善﹑趨於崇高﹐要使那些低級庸俗的趣味﹑對感官享樂的貪求逐漸被滌除。由此﹐我們就會有和樂的家庭生活﹐就會有完美高尚的社會生活﹐就會逐步實現幸福家庭﹑和諧社會。
談起把訓練堅持下來的要點﹐好多人的認識是一致的﹐一是“跟著走”。說到跟著走﹐其實﹐大家走的是一個圓圈﹐最前面的人也是在跟著最後面的人走﹐有道是“大道無形﹐無始無終”﹐幾圈走下來﹐也就無所謂前後了﹐大家互相都是在跟著走﹐才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氣場﹐這也是一種合作。二是“勤我戰勝懶我”﹐我們在行走當中﹐有兩個“自我”相鬥爭的情況。走快一點還是慢一點﹐是不是要偷一點懶﹐是不是要中途停下來﹖這就是來自自我的挑戰。到一曲終了﹐大家鼓掌的時候﹐祗要你沒有被另一個我所擊倒﹐完完整整地走了下來﹐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超越。
身心減負更重要的是心態方面的積極配合﹐側重於對情緒的認識和掌控。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提昇“覺察力”﹐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心態的變化和對身體的影響﹔通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改變對事物的認識和處理態度﹔逐步增強情緒的覺察能力和管控能力﹐並可以做到將“負情緒”轉化為積極正面的情緒﹐提高自身正能量。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