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观察】良心岂能为一顿饭定价?

2017-06-29 15:29 出处: 人气: 

吃一顿饭要花多少钱?一般人们都会回答要看在什么价位的地方吃,吃多少等等。但是福州一家餐厅的老板却说:悉听尊便。

据中国之声报道,这家名为“信任”的餐厅没有收银员没有菜单,顾客自己装菜自己享用,饭菜“按良心定价”,完全按个人意愿付钱,付多付少乃至吃霸王餐皆可。终于不会因为不付钱而被店伙计暴打一顿然后扔出门外了,这样的餐厅简直是“业界良心”。只可惜,该餐厅开业4个月已经亏损25万元,也没有扭亏为盈的迹象。

很多网友在盛赞店主“正能量”的同时,批判起我们可怜的社会道德状况和“国民劣根性”。然而笔者要泼一盆凉水:“信任”餐厅的亏损和道德无关,只不过是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而已。

试问:吃完一顿饭后,如果让你选择付10元钱还是100元钱,你会作何选择?自然会有吝啬鬼只付10元,但肯定也有人出于良心驱使付100元钱。再问:如果选项变为90元和100元,你选择付多少?恐怕很多人会选择90块,因为跟100元差不了多少,付100元和付90元在道德感上并没有多大差异。并且,付了90元或100元钱的人,相比于只付10元钱的人,明显具有道德上的优势。可惜这顿饭的真实成本是150元,所以无论付10元、90元还是100元,都是餐厅亏本。请问,在道德评判中,应该谴责那些付90元和10元的人吗?他们违背了什么道德观?

退一步说,即使有人慷慨地付了200元,这50元毛利也未必能维持餐厅的经营。问题的症结在于:一家店铺,只有获得利润才能生存,才能谈得上服务顾客,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这都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规律。“用良心定价”这样的想法固然美好,但是肯定行不通。并非因为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而是顾客不是生产者,没有定价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得出,如果没有明码标价,人们用更低的价格吃了一顿饭之后,在以后继续消费的过程中,总趋势肯定是越付越少而不是越付越多。这是人们天然的趋利本性,和道德也没有关系。没有趋利本性,现代商品经济怎么可能会建立起来,社会怎么能迅速发展呢?我相信“信任”餐厅放在哪个国家也都会是这样的情况,不独中国例外。

尽管社会道德状况不尽如人意,尽管大家都期待更好的道德水平,但也要防止抡起道德大棒乱舞,否则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信任”餐厅的店主认为这样的行为更像是行为艺术,那我们就没必要过分解读,上纲上线到“国民劣根性”这样不着调的层面。要想服务大众造福社会,好办法何其多!比如一些餐厅会定期为周边的流浪、乞讨人员免费提供食物。经营餐厅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经济行为,不能也完全没有必要离开经济目的,纯粹地追求道德目标。

回到最广泛的社会生活层面上我们会发现,最能唤起人们道德意识的做法很简单:就是诚信守法经营,不断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用自己的诚信打动更多的人。或许,这才是一个诚信餐厅真正的意义所在。

netease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