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被评为“全国德育特色学校”

2017-08-24 21:05 出处: 人气: 

站位“区域中心” 城市竞争力跃升

射洪中学被评为“全国德育特色学校”

夜幕下的静美遂宁。全媒体记者 钟敏 摄  涪江五桥即将全面竣工,唐家渡电航工程上月全面开工,城市中环线如期推进,这些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交通重点工程,或南北而生,或绕城联通,勾勒出过去五年间,遂宁这座后发城市快速生长的曲线。  在“体格”变壮的同时,城市“体质”也不断“补钙”。推动全域建成海绵城市、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冲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推动成遂协同发展,遂宁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一年一个台阶,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围绕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展开,在切实贯彻落实省委实施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遂宁不断提升城市“首位度”,积极推进成遂协同发展,主动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区域竞争力显著提高。  2014年7月,历时一年的遂宁城市总规修编得到省政府批复。本次总规修编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省委省政府做出了“着力次级突破、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等重大部署。顺势而为,新修编后的城市规划勾画出遂宁新的城市前景:中心城区按照“南延北进、拥湖发展,东拓西扩、依山推进”的战略思路,将形成“一城两区五组团”的组团型、开放式空间格局。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12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110.49平方公里;到远期的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145万-160万人。城市用地终极规模210平方公里,城市终极人口规模210万人。  以这次修编为起点,遂宁全面进入城市转型轨道。一方面,传统的摊大饼式建设思维得以突破,组团式、开放式规划建设理念注入遂宁城市规划建设中。时至今日,全市已初步构建起“一核两带三片”城镇体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9%。另一方面,提升城市“里子”被市委、市政府摆在尤为显著的位置。  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2015年4月,遂宁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成为四川以及西部六省唯一首批入选的地级城市。经过两年的建设,如今,全市共累计开工试点项目316个,完工试点项目248个,特别是市城区排查出的45处内涝点,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已基本整治完毕。与此同时,水生态文明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正有序实施,让城市品质和功能提升更为可期。  创新探索城市管控机制,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生长。2016年,我市正式出台《遂宁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遂宁市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对城市绿地和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划定控制线,对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划定地域界限,为城市开发建设划定底线和界限,让城市进入有序良性建设模式。  五年来,当绿地、湿地、公园、湖泊在城市中如棋子般散布,全球绿色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城市名片熠熠生辉;当南北而居的两大园区正向千亿园区“急行军”,一座内陆城市正以开放的胸襟提振着他的产业雄心!   (全媒体记者 姚波)  感受  “看海”渐成往事  进入5月,雨水逐渐多起来,经过海绵改造的易涝点也面临着考验。常年在川中大市场做生意的市民王大华欣喜地发现,原来容易积水的市场变得“滴水不沾”了。“往年雨量大的时候,积水最高把停在市场内的车都淹了。从最近几场雨来看,我们再也不会‘看海’了……”经过两年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与川中大市场一样,城区其他内涝点也已基本改造完毕。  在这场“吃螃蟹”式的城市转型探索中,遂宁坚持规划引领、分区控制、系统治理、问计于民、因地制宜、过程监测,一方面推进了排水防涝以及河湖水系整治,另一方面进一步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4月28日,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及来自全国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党政代表莅临我市现场验收“海绵效果”时,对我市海绵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海绵城市建设“遂宁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全媒体记者 熊燕)  变迁  昔日小岛变身绿色景区  “以前种蔬菜,现在开小店,日子过得轻松多了。”在船山区圣莲岛停车场入口,圣莲小区的居民钱梦娟经营着一个由政府统一规划打造的小卖部。由此,她告别了“一碗泥巴一碗饭”的劳作,每天守着小卖部念起了“旅游经”。而年过六旬的胡素碧,最感慨的是不再担忧雨天出行:“小岛没打造前,我们的菜地园子经常出现内涝,现在的道路绿地都安了排水净化系统。”  城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湖。位于城市湖泊观音湖之心的圣莲岛,被市委、市政府作为最宝贵的资源精心雕琢。如今,圣莲岛展示出妙曼之姿——全岛绿化率达到60%、排列有序的小区住房、畅通整洁的环岛道路、湖内外种植约619亩荷花……  小岛变景区,仅是遂宁生态建设的一角。近年来,我市在推动城市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生态先行:将一片片沿江滩涂地“点睛”为湿地公园;将俯瞰城区的东西两山升级为东西山城市森林公园;以涪江岸线为基础,生态化打造了一个如梦的莲里公园;启动实施的唐家渡电航工程,使观音湖水域面积扩大一倍……一个个生态建设项目,让宜居宜游宜业的“绿色生态之城”名副其实。  (全媒体记者 熊燕)

关注:新兴产业引领遂宁新高度

射洪中学被评为“全国德育特色学校”

新兴产业促使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助推工业转型。图为大英彰骏光电科技生产车间 刘昌松 摄  ●截至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创新型企业79家;拥有专利的企业达326家,其中规上企业258家  ●去年,全市四大成长型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6.9亿元,同比增长16.2%  绿色遂宁的发展之路,工业是“顶梁柱”。近年来,我市加快壮大电子信息、机电与装备制造、新材料、天然气四大成长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以绿色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发展势头良好的新兴产业,促使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工业转型势态明显,引领遂宁发展新高度,一座新兴产业之城迅速崛起。  从2007年引入第一家电子企业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如今,经开区聚集了电子元器件制造、新光源制造、电路板制造等电子信息类企业200余家,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这条产业链条的最高端——芯片制造领域,也于2014年被广义微电子的“6英寸芯片”生产制造项目填补,使我市完成从“切芯片”到“造芯片”的历史性飞跃。短短十年时间里,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产值已近120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位。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发展新兴产业的突破口。近年来,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推进培育八大成长型产业成长,加速工业发展提质增效。2014年,我市又出台了《遂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作为近期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生物医药和环保作为储备、跟进发展的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重绘遂宁工业新版图。  伴随经济加速转型,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快于传统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创新型企业79家;拥有专利的企业达326家,其中规上企业258家。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420亿元,同比增长28.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优化了工业内部结构,转型势态明显。去年,全市四大成长型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6.9亿元,同比增长16.2%。  为了形成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优势,我市有针对性地进行集链、补链、强链。目前,我市新兴产业在全省、全国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天齐锂业成为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企业,经开区是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已建成国家镁锂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物流产业化基地。  在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格局。射洪县的锂电产业集群,经开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京石海瑞克、安居江淮汽车等装备技术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基地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助推遂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尝甜头  创新让产品享誉国内外  去年,志超科技用时4个月,通过技改生产出了新产品,完成了笔记本高灵敏触摸板PCB技改项目,新生产的触摸主板让手提电脑触摸板灵敏度更高、反应更快;去年6月,顺利通过戴尔客户端认证,成为戴尔的合作供应商,目前已是联想、鸿基、华硕、富士康、三星、惠普等品牌电子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产品不仅占据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等地区。  “一方面是企业坚持科研创新的结果,另一方面得益于遂宁的发展环境。”志超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我市电子信息优秀企业之一,志超科技依靠技术创新和研发创新抢占并赢得了市场。这也是我市绝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的共识。  曾三次前来遂宁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贤,对于遂宁电子信息产业“无中生有”、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感到惊叹。面对国内外较大市场空间,遂宁电子信息企业正逐步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向中高端迈进。  看未来  积极构筑石墨烯全产业链  “从2013年聚能科技系列产品初入市场,再到去年销售收入近2亿元,研发创新的活力正在逐步释放。” 据大英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漆长席介绍,目前公司正加紧建设100吨和500吨粉体级、浆料级石墨烯生产线,力争到2020年石墨烯销售收入达15亿元,积极谋划构筑石墨烯全产业链。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石墨烯等重点产业加速发展的决策部署,加速石墨烯产业发展。大英县把发展石墨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积极引进能补上现有产业链条“短板”和“缺门”的项目,鼓励企业在巴中建设石墨烯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优产业链;射洪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牵头成立了西南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着力搭建石墨烯研发实验平台,积极引进石墨烯膜原材料和应用产品生产项目。  通过产业引导和政府扶持,我市石墨烯产业快速起步。“十三五”期间,我市力争建成200亿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而石墨烯产业正是锂电新材料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全媒体记者 熊燕)

让“遂宁鲜”“遂宁造”畅行成都平原

射洪中学被评为“全国德育特色学校”

  让“遂宁鲜”“遂宁造”畅行成都平原  ——成遂实施产业合作展望(上)  ■长期支持遂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生猪、肉鸡、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建立两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2017-2020年,积极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天府源”“遂宁鲜”两大农产品公用品牌合作。  ■2017年启动,探索建立电子信息、汽车行业的共性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产业技术交流;聚焦政府采购项目,加强电子信息、汽车、节能环保产品供需对接。  ■2017年启动,探索建立两市名优产品互认,推动遂宁市政府采购和工程优先采购“成都造”产品,“遂宁造”产品可无门槛参加各类“成都造”市场推广活动。  【摘自成遂协同发展合作项目(事项)清单】  推进成遂协同发展,“遂宁鲜”“遂宁造”是两个重要的合作事项。根据有关协议,双方将在推进“遂宁鲜”“遂宁造”方面切实增进交流、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供需对接、实现优势互补。  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农业、工业企业,在《关于推进成都遂宁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的蓝图指引下,交流与合作的务实行动迅速展开,合作的大门已经敞开……  成都市场是“遂宁鲜”的主要目标  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遂宁鲜”是我市主打的农产品品牌,经过近几年的的推广,“遂宁鲜”已广泛走进成都、重庆市场。  目前,全市进入“遂宁鲜”的企业有70余家,单品500余个。近年来,借助各种展会展览平台,“遂宁鲜”品牌和质量显著提升,销量大增。市“遂宁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协会秘书长徐海洋感叹,“‘遂宁鲜’成了成渝市民舌尖上的绿色佳肴。”  “这一次,‘遂宁鲜’又迎来了新的契机!”徐海洋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推广销售,并且签订了《关于推进成都遂宁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正式以具体的条文形式,确定了合作的方向、路径和内容。下月,“遂宁鲜”协会将与成都遂宁商会300多家企业进行对接,形成战略性的推广销售合作。  高金是遂宁的“农头”之一,服务成渝也是公司重要的目标定位。“在‘遂宁鲜’品牌中,我们重点向成都推广两大猪肉品种,适合中高端消费,其中黑猪肉每天10吨左右,普通猪肉100吨左右。”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军峰坦言,这几年,在“遂宁鲜”品牌带动下,高金公司在成都重庆的销量攀升,也赢得了良好口碑。  “公司准备在成都建设深加工厂,进一步缩小服务半径。”张军峰表示,在成都建设加工厂,是公司推进成遂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样更靠近市场,进一步缩短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  “遂宁造”重点锁定三大合作领域  “十二五”末,我市机械与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到111.2亿元,年均增长11.6%,实现工业总产值114.9亿元。  在另一板块,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电路板、核心电子元器件、高效照明和智慧应用五大产业类别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和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点。“十二五”末,全市52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产值118.19亿元,产业规模仅次于成都、绵阳,居全省第3位。  “开展成遂协同发展,遂宁有条件也有底气,和成都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市经信委综合科负责人卢修明表示,根据框架协议,遂宁和成都将主要在电子信息、机电与装备和节能环保领域加强合作,一方面在电子信息、机电与装备承接产业转移开展产业链合作;一方面在遂宁地区推广“成都造”节能环保产品。  “我们正在筹备成都-遂宁对接会,加强成遂企业合作。”市经信委创业促进与服务体系科负责人陈雪梅介绍,预计在本月中下旬开展对接活动,充分沟通,增进了解,让两地企业寻找合作共赢点。“我们有什么,还缺什么?这是合作的关键。”陈雪梅表示,目前正在收集全市工业企业进入成都的合作需求,以便更好地实现供需对接。  在推进成遂协同发展中,我市将努力探索有效路径,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努力在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深化对口互动交流方面实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部门期许——  刘罡霏(市农业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遂宁鲜”是遂宁农产品的“代言”,更是遂宁的品牌。推动“遂宁鲜”进入成都市场,既是企业的迫切需求和愿望,也是遂宁现代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打造“遂宁鲜”品牌,推广“遂宁鲜”品牌,让遂宁成为成都的绿色“菜园子”。  ——企业心声——  张军峰(高金公司市场部经理):成遂协同发展,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好思路、好模式,也是实现两地企业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希望两地政府在推进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打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加强整合宣传营销,不断提升两地产品的品牌和形象。  ——市民心愿——  市民李旭:成遂加强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地消费,也能方便地买到两地的特色、优质产品,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全媒体记者 王维)

遂宁让城市“脸面”更“保湿保水”

射洪中学被评为“全国德育特色学校”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暴雨过后的停车场地面干净清爽,没有积水。全媒体记者 钟敏 摄   “试点”变“示范”  让城市“脸面”更“保湿保水”  ——遂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纪实  连日来,遂宁烟雨绵绵,而整个城市却非常干净、清爽。“小雨不湿脚!”漫步在遂宁城市的街头,行人如此感慨:海绵城市建设之初的“顺口溜”,如今成了最真实的写照。  海绵城市,正如这个形象的名字一样,让水变得有“弹性”,让城市能够“呼吸”。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倾注全力,试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全国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在城市内涝治理、生态修复以及组织体系、技术创新、海绵管控、资本投入等探索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努力推动了遂宁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  遂宁力量——  举全市之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当前,走绿色、生态、低碳、智能、文明的发展道路,是推进国内外城市转型升级的共同趋势。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遂宁建设绿色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选择。  2015年4月,经过层层推荐选拔,遂宁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六省首批唯一入选的地级城市。  遂宁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好消息传来,全市人民精神振奋、充满斗志……随即,全市上下掀起了海绵城市建设大浪潮。  为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随后,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部门协作、企业参与、群众支持、专家指导的整体联动、统筹推进的格局。  目标既定、方向明确,行动迅速展开。摸底调查、考察学习、动员大会、正式开工……以认真谨慎的态度,河东新区、船山区、经开区陆续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住建、财政、水务、规划、发改、国土、审计等政府部门通力配合,形成合力。  根据海绵城市三年实施规划,三年内将进行25.8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改造,涉及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湿地、排水设施、生态修复、供水保障、能力建设7个大类、346个项目的实施。  2015年,44个项目得到实施,完成投资4.5亿元,竣工面积达4.5平方公里。  2016年、2017年,再次整体实施10个工程包,总投资约82.21亿元,截至2017年3月底,累计开工试点项目316个,占三年实施计划的91.3%;完工试点项目248个,占三年实施计划的71.7%;在建项目68个,占三年实施计划的19.6%,待建试点项目30个,占三年实施计划的8.7%。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2亿元,占同期计划投资的83.43%。  遂宁信心——  把“试点”打造成“示范”  作为“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既有风险,又有挑战。但是遂宁有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有着建设海绵城市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还有长期的绿色发展实践,更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决心。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国内各界投来了关注的目光。国家部委多位领导先后莅临我市,调研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希望遂宁继续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建设工作,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推向深入,努力从“试点”走向“示范”。  有压力,才有动力。遂宁人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推进建设工作,一边总结反思,并力争为全省、全国推广建设海绵城市探索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5年12月29日,国内首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遂宁诞生。中国城市规划网、中国城乡规划网同时发布消息指出,《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成为国内首部出台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我市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从“试点”走向“示范”提供了专业技术和科学理论支撑。  在实践中,遂宁有着自身的坚持——  坚持规划引领,把好规划编制关、设计审查关、建设监管关、验收检测关、增量管控关,实现全域管控。  坚持分区控制,统筹老城区、新区建成区、新区拓展区径流控制总目标,实现“连片效应”。  坚持系统治理,着力抓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实现大雨不内涝,抓好点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治理,实现水体不黑臭,实现水畅水清。  坚持问计于民,区分老旧小区、新小区、在建拟建小区不同类型,着力解决问题,实现群众满意。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既有道路雨水口“微创”改造技术、市政道路整体透水和边带透水技术、调蓄利用渗透新工艺、本地材料利用技术,实现经济适用。  坚持过程监测,严格把控建设前的数据分析、建设过程中的指标评估和建设后的智慧管理,实现数据支撑。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是各界对遂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肯定,在未来3年还将获得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助资金。而建设好海绵城市,资金花费却远远不止12亿元。  面临资金压力,遂宁坚持多元投入,吸纳各方资本,确保资金有保障。目前共计吸引各类社会资本105.5亿元参与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正是其中一项成功的尝试,全市公开选择技术、资金、管理力量雄厚的企业,实施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吸引PPP资本75亿元。  就在前几天,国家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多名专家莅遂,对我市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年度绩效考评进行了现场复核,由衷点赞了“遂宁速度”和“遂宁创新”。  遂宁成效——  城市的“脸面”更加“保湿保水”  去年12月中旬,在船山区复丰巷社区内,几十位老街坊自发举办了一场“坝坝宴”,庆祝的主题则是“小区完成海绵改造,暴雨不再内涝看海”。同时,街坊们还给市住建局送去了感谢的锦旗。  复丰巷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一个开放式小区,基础设施老旧,且地势低洼,加之由于管道没有雨污分流,过去每逢下雨,居民出行就很困难。经过“海绵手术”的复丰巷成功通过暴雨检验,老街坊们告别了“看海”的日子。  在经开区,低洼的川中大市场是海绵城市改造的另一个成功试点。经过两次“大手术”,建设截水沟、改换大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和建设渗蓄水模块。日前已基本完工,焕然一新的川中大市场已经做好了迎接大雨、暴雨检验的准备。  复丰巷小区、川中大市场的变化是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体现,让市民的感受十分深刻,更让以往“打船出门”“游泳上班”“城中看海”成为了历史。  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却不只是一个小区、一个市场的变化,更是一个城市整体功能的完善,城市品位的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是遂宁又一次提升城市品位、为全市人民谋福祉的重大契机。一方面推进了排水防涝以及河湖水系整治,另一方面进一步修复了城市水生态、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提高了城市水安全、复兴了城市水文化。  在遂宁,一块块大小海绵,构成了遂宁城市的保湿透气的“肌肤”,让城市面貌变得更加“保湿保水”,更加清新、自然、漂亮。 (全媒体记者 王维)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