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舆情周报

2016-06-24 00:30 出处: 人气: 

中国教育舆情周报

9月8日,女大学生小袁骑车遭遇一老人倒地,老人受伤后她拨打了120,随后老人指认小袁撞了自己。警方曾调取周边唯一能看到老人与小袁共同出现的监控画面,但没能呈现老人倒地瞬间。双方各自寻找目击者为自己作证,让该事件正在变成一场各说各话的罗生门。

事发当晚,小袁发微博:“今早扶了一个摔倒的老太,看到情况严重就给她拨了120,结果老太家属赖上我了,要我全权负责。”她呼吁寻找目击者为自己作证。这条微博先后得到淮南市政府、人民日报等官微转发,随后该事件开始发酵。

这条微博引起了网友“任梵僮”回应:“早上我在,我看见了,我帮你作证。”其后,网友“任梵僮”前往派出所作证。舆论多为“老太太碰瓷女大学生”的议论,对老太太的行为舆论谴责。对于“扶还是不扶”的老话题再一次热炒。

原本是上周的热议新闻,本周进入舆论的回落期,然而,9月13日,网友“磊磊0324”在微博发布了3段视频,目击者指证女生撞人。剧情逆转,舆论哗然,9月15日到17日之间,达到舆论的高峰,女大学生又成为舆论谴责的对象。

然而,其中不乏质疑者。尤其是当老太太家属说,“如果不是小袁撞的,那当时为何陪老人来医院,又为何垫付2000元医疗费”?此话受到舆论的狂喷。舆论发酵的几天,此微博被争议“包围”。网友的质疑集中在该微博博主以及两位证人与老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博主对北青报记者承认,自己确实和老人同姓,并且自己和视频作证的证人与老人同村。舆论进一步质疑老人的证人作伪证。对此,官方并没有结论。

中国教育舆情周报

事件关注度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舆情系统数据监测显示,自2015年9月14日起,对此相关的话题进行跟踪,至2015年9月18日本话题共捕获到话题信息7259条,根据当前筛选条件,发现事件相关信息3937条,其中负面信息1804条。9月17日的新闻关注度达到高峰。

中国教育舆情周报

中国教育舆情周报

经历此前的“外国小伙撞大妈”、“彭宇案”以及“委屈奖”等事件后,“扶不扶”的话题一出现便成为热点话题。“撞了”还是“没撞”,仍然无法得出结论。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得到加强,即便不借助媒体,事件的主角也可以在微博上发声,在舆论之战中,拉自己的选票,舆论反转越来越容易。比如起初在没有事实真相之前,大家不容分说,先把事件性质打入“讹诈”阵营。而且,碎片化信息的传播,网友们也没有耐心慢慢地做出理性的判断,随着新出现的证人和证词,舆论不断地左右摇摆,一会儿同情女生,一会儿同情老太太。而新闻的主角也将不断地在网上辩解和反击,寻找新的证据,以赢得舆论的支持。原本只是一起纠纷,而放大到舆论的舞台,赢得舆论的立场往往容易倒逼事件的进展。舆论自有舆论的道德审判,就算官方最后的调查结果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是讹还是被讹,到底谁说了算”、“‘技术性扶老’如何体现现实价值”、“扶老罗生门:坚持‘谁主张,谁举证’就行了”、“芜湖一女护士街头扶老全程自拍 称曾有被诬陷经历” 、“撞倒还是扶起?在信任瓦砾中难寻真相”等话题得到热议。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扶老人被讹虽然感觉在身边不断出现,但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不应被放大......

王志安:有人给女大学生作证说“看见没撞”。舆论马上说,还是有好人呐。等有人出来作证说,听到女大学生亲口承认撞了老太太,好些人立即讲,肯定是收了钱了。什么是双重标准,这就是。很多人并不期待真相,而是只期待自己期待的真相。

古风同志:无论结果如何,请舆论放过那个淮南女大学生和老太太吧。即使那个老太太是女大学生撞得,也请给予宽恕;她还年轻,舆论就像一把杀人的刀,她可能会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社会应该给她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她的未来还很长。

安安之家anan:这几天在关注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关注到现在,很惊讶为什么在没有结论的情况下社会上都认为是老人在讹人,再结合到现在的对老人污名化现像,我隐约担心中国人已经失去了尊老的传统。

微笑随风而去:能上网找证人,也足以证明这女大学生没有撞到老太太,因其问心无愧,心地坦荡,所以才敢上网寻找目击证人。

聚焦思想的原创:一个简单的大学生撞到老太太发酵如此的程度,堪称春晚小品《扶不扶》的第二季。只是过程不能让人开怀一笑。媒体如此不顾及双方人品高速式报道。女大学生开始否认如今的失联。让人怀疑。老太太组团式的作证还念着稿子让人怀疑。还是给双方一个私密空间,自己协商解决。媒体不要参杂其中。网友也别谩骂了。

中国教育舆情周报

“女生扶老人屡出变数”的事件观察

这个事件一出来就有人问我看法,我表示,恐怕不是媒体与大家那么说的,一些细节不想赘述,虽然事件不断反转,我仍然坚持当初的一些看法,这次恐怕不是讹诈,而是有人说谎了。最后真相如何,请看司法部门调查。

扶与不扶这类人性的东西,大家已经多次反省了,这次我想说媒体。

一开始我就从报道中看到一些端倪,我也很奇怪记者为什么没有采访附近的人,只是写了当事者一面之词,而且对于一方的话极尽详尽,对于让同学专程带钱过来却语焉不详。对另外一方面,老太太一方的原话应该是做了明显的剪裁,只留下诸如“你没有撞我为什么会扶我,为什么会垫付医药费“等等个别非常刺激人的话。显然媒体在此事的报道中做恶了,即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目的,为了一个扶老太太的大学生再次被讹了的争议甚至轰动效应,对于报道大幅选择性剪裁了。

媒体本来是超越司法与规则的一个良心,是公平正义,但大量媒体为了特定目的,比如博眼球,谋钱财等等私利,没有底线与操守,让我倍感悲哀!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