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不满专访要求改撤稿 遭拒被指“控制媒体”

2016-06-29 07:15 出处: 人气: 

汪峰不满专访要求改撤稿 遭拒被指“控制媒体”

唱的是摇滚,其实还是个俗人

  汪峰曾在演唱会上对章子怡的八分钟告白里说:“我想像有一天媒体把你我也可以当作人看待,不要把我们当作怪物和工具,不要用恶意对待真情。”然而近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时旸写给汪峰及其团队的一封公开信,却将双方本就势同水火的关系变得更加剑拔弩张。

  杨时旸在信中说,因为自己的一篇专访报道,汪峰及其团队与自己展开了长达一周的拉锯战,要求修改稿件以及从网上撤稿,其中汪峰本人还亲自致电记者,进行了30分钟交涉,汪峰表示,自己很伤心,“我认真接受你采访那么长时间,结果发现我又错了”。

  该记者在信里对汪峰喊话:“老汪,说句实话,我觉得你偶像包袱太重,太看重外界对你的指点或者赞颂……别太在意那些东西,也别想着控制媒体。”

  这场交锋,让人想起几个月前陈道明为记者修改稿件所引发的“记者该不该让明星修改稿件”的争议。正如《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给汪峰的信中所说:“艺人和媒体,是受访对象和报道者的关系,不是甲方与乙方的关系,不要因为你是大牌艺人就把接受采访当作一种施舍,也不要因为你还寂寂无名,就对媒体近乎谄媚。”

  看看采访哪里惹怒了汪峰?

  1.记者在文中两次提到汪峰的爱车——“紫色的劳斯莱斯”,这让汪峰没法跟代言的另一品牌汽车交代。汪峰团队的工作人员问记者:“你考虑过艺人的感受吗?你写了别的牌子,会对他产生经济上的影响。”

  2.文中提到了汪峰与前女友、前妻的情感纠葛,以及外界对“汪峰“这一符号的娱乐消费,汪峰团队认为应该删掉。文中,汪峰首次正面回应了求婚章子怡时被女方哥哥大闹现场的事情,“其实只有一件事情是最糟糕的,就是当我向她求婚的时候,她说不……完了,设计半天,人家给拒绝了,那才是最傻的”。

  3.汪峰认为记者把自己写成一个很虚伪的人。比如专访中写道“汪峰乐于在歌中唱着飞翔、翅膀和远方,但2011年之后,却总是陷落于前妻、劈腿和子女赡养之类的俗常陷阱”,他称又一次受到了来自媒体的恶语中伤。

  4.记者取标题前没与汪峰商量,发稿前也没让汪峰团队审稿。团队有些后悔:为什么在接受采访前没有签订合同,要求文字和图片都必须得到他们的确认才可发稿呢?

  聊聊明星和记者的自我修养

  1.明星别太拿自己当上帝

  如果记者在采访中出现事实错误,对明星的公众形象或商业代言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记者及其所在媒体必须要公开道歉并且承担消除影响的责任。但如果是明星自己做出与公众形象和商业代言不符甚至有悖的事情,如汪峰开非代言品牌的车,严重者如明星吸毒、嫖娼等自毁星途,却要求媒体不得报道,就纯属太拿自己当上帝。

  2.记者勿“如入无人之境”

  国内外普遍的共识是,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享受了声名带来的方便和利益,就必须让渡出部分隐私,至于让渡的界限,则是“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部分。比如说,如果明星靠扮演“好男人”名利双收,私底下却出轨或离异;靠歌唱“梦想、翅膀、远方”走红,现实中却纠缠于前妻、劈腿和子女赡养之类的俗常……媒体就有权向大众呈现一个真实、全面、客观的明星。

  当然,如果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侵犯了明星的住宅等私人领域、带上了与事件无关的非公众人物(比如明星的孩子和父母),那就属于侵权或违法了,明星可以走法律途径。

  3.报道中记者要当隐形人

  正如《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所说,他与汪峰的相处只有短短半天,剩下的只能从对汪峰的音乐、日常观察来完成对他的描述,这也是记者们经常要面临的尴尬。

  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媒体报道失实或不客观的理由。文章是否客观,能从细节判断,比如:文中有没有大量使用“我认为”、“笔者觉得”等主观词汇?关键性描述和敏感问题是不是引用了被采访者的原话?等等。总的来说,记者要在报道中充当“观察者”、“隐形人”,而不是手持道德戒尺的判官。

  4.受访明星切忌“玻璃心”

  昨天中午,汪峰工作室官微转发了汪峰好友董鹏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的问答实录,并称“报道中发布的文字与采访内容大相径庭”。

  单就董鹏提供的实录和《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来看,报道在事实性内容上并无出入,所引用内容均一字未改,也没有断章取义式的隐瞒、放大或主观评价。如果说所问的6个问题最后在稿件中只采用了两个,就叫作“大相径庭”的话,只能说汪峰团队对新闻采编实务太不了解:客观不是指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呈现在报道中,而是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呈现在报道中都没有被曲解。

  5.是否审稿媒体自有立场

  记者该不该让明星审稿?这似乎是个事关“骨气”的问题。正如杨时旸所说:“这是一个自媒体泛滥的时代,你大可以随便运营一个公号每天塑造自己想要塑造的形象,但如果你要接受公共媒体的采访,你就要想好结果。人们之所以还需要看看我们的报道,无非是因为觉得还能相对客观与中立。如果也依附于采访对象,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这是媒体的底线和尊严。”

  杨时旸还表示:“采访对象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报道者对自己的文章负责。媒体有自己的角度、报道方式和编辑权,采访对象也同样不需要忍受媒体的暴力与诋毁。”这一描述得到不少媒体从业者的认可。

  网友围观

  ●汪峰加油

  @回甲:不能说记者很客观,他再怎么声称也不能,不能掩盖满篇先入之见,文笔再cool也不能。

  @蔡至明2:要写出一个完全真实的汪峰,仅凭一个记者采访是无法做到的,必须有一个功力深厚的作家写个中篇或长篇小说才行。

  @什么都没有了:如果这位媒体人真如文中写的那样真诚,这封信只需寄给汪峰一个人就好。人家打电话是私下里的,他回答问题给全国观众看是啥意思?

  ●支持记者

  @chelsea1971:记者写岀了他的认知和看法而已,也许不全面,但只要不是污蔑,不是造谣,而是自己的思索和判断就行!否则还要公共媒体干什?

  @泫纹:稿子发布前不需要经过被采访人看稿,即使给你看,也是让你看事实性错误,而不是让你改稿子,这是常识!

  @云颖ARIES:这个记者是在认真地分析汪峰啊,看完这篇文章我对汪峰有所改观,汪峰应该谢谢他。

  ●保持中立

  @qasdznmh:一万个人眼里就有一万个汪峰,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如干脆拒绝采访或者事先与记者签约。

  @每日一涂鸦:有不实或有诽谤的地方,可以诉诸法律,否则请尊重媒体人员的专业。

  @wingochu:想起汪峰有首歌叫《名利场》,唱的是摇滚,其实还是个俗人啊。

  ●推演阴谋

  @iRalf:两篇长微博都很好,看完了没有让我对汪峰的看法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甚至好像有一丝正面的影响了。你们说,会不会这才是汪峰团队的高明之处,利用这个记者打造出这一事件,成倍扩大了稿件的影响力?哎呀,阴谋论阴谋论啊……

  如果写成这样,汪峰就不会不高兴了……

  最后,你想知道汪峰的通稿到底长什么样吗?下面是媒体人“诚文”贴出来的据称是汪峰团队最近发的通稿节选——

  ●有一种狂欢是群体的无序臃肿,比如很多莫名其妙的网络文化的流行,比如一些神曲,又比如让汪峰上头条持续经年的全民呐喊。

  ●当我们集体无意识地制造或参与了这场看似没有尽头的虚妄狂欢时,有谁真的知道,他(汪峰)付出了多少艰辛将摇滚乐在中国从不被人理解的极具偏见的异类产物变为大众向往真挚与赤诚、发出真实灵魂呐喊的流行艺术;又有谁真的知道,有多少人因为他歌中的故事与发人深省的诗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一个来自北京的互联网游戏领域成功的男人说:8年前,汪峰的那首《觉醒》在他人生最低谷时不知给了他多少力量与启迪,让他从泪水和破碎中重新奋起,重塑了他的人生,之后终于走向了成功。(记者 张越)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