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增强文化自信,要回应心灵关切-文史纵横-理论频道-中工网
在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同时,古文献资料最为丰富,为文化传承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文化的优越性,成为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之根、力量源泉,使我们有充分理由确立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不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快速融合,带来了文化价值的迷失,导致精神家园的迷茫。拜金主义盛行、追求物质享受、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水平下降、价值扭曲混乱等,表明一部分人的心灵出了问题,亟须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文化“化成天下”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世代传承、演化延续的生命基因,是价值认同、思维习性、生活方式、精神愉悦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你是谁、从哪里来、怎样活着等本源特征。文化是观察与认识世界的思想力量,体现精神和信仰、理想和信念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具有难以改变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的文化地图上,一幅《清明上河图》描绘“八朝古都”开封的盛世繁华景象,让人惊讶不已。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迁徙,造就了独特的客家文化现象。曾经辉煌的开封,如今成为远播四海的客家人“祖根”,成为全球华人共有的精神乡愁。客家这一民系在千年流迁中,形成了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如克勤克俭的耐劳品格、坚韧不拔的刚毅气概、寻根问祖的宗亲观念、团结创业的合作意识、崇文重教的祖训家风等,至今仍得以传承与弘扬。
一部《钱氏家训》,源于唐五代吴越国王的遗训和八训,以家国情怀要求子孙读书尊礼、报效社稷。后人不断整理细化,集儒释道之精华,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部分,流传千年至今,成为钱氏家族共同遵循的为人处世原则,造就以“三钱”为代表的人才辈出、群星灿烂。钱氏家训传承到现在,仍然具有操作和实用价值,对于当今社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前年,钱复老先生还专门来上海参加钱氏家训的现代意义学术研讨会,影响很大。
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以绿色、桑巴、温情、狂欢的鲜明特色,向全世界展示了简单、自然、健康、快乐的南美文化,让各国人民为之眼睛一亮,领略到风情独特的精神享受,得到广泛的好评。这也是文化的魅力、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力量。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成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拥有5000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堪与世界任何一个文明体相媲美的优秀文化价值。在人类的漫长演进中,唯有中华文明延续千年而不衰,且随着改革开放重新崛起,对世界正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从2000多年前的孔子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罗马帝国等先后灭亡,只有中华文化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
自秦以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而最终保持统一,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这与中华文化不无关系。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的主流文化。东学西渐,对西方文化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只是在19世纪以后才开始衰落,传统农耕文化与新兴工业文明发生碰撞,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落伍,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与反思。
在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世界三大宗教都在中国存在和发展。同时,中国的古文献资料最为丰富,为文化传承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文化的优越性,成为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之根、力量源泉,使我们有充分理由确立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积极践行。说白了,文化自信就是要不忘祖宗、不忘初心,传承开拓、继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世界的进步变化,在带来发展之时,也不可避免带来新的问题。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并没有带来所谓文化一体化。相反,它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对本民族、本区域、本土文化的保护,在不同程度上激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如今经常发生的地区冲突、难民狂潮、恐怖袭击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价值差异与碰撞冲突导致的。
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我们居住的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不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快速融合,随之带来了文化价值的迷失,导致精神家园的迷茫。拜金主义盛行、追求物质享受、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水平下降、价值扭曲混乱等,表明一部分人的心灵出了问题,亟须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文化“化成天下”的作用。
在全球文化冲突加剧、精神家园净化再造的格局下,中华文化越来越展现了极大包容性,促进着不同文化的融合。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建设与发展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华民族要成长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体,还需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要有问题意识,回应心灵关切。在这方面,汇聚女性力量、发挥女性优势、运用女性智慧,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显著的作用。常识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最初接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母亲。从特定意义上说,女性是人类延续与文化传承的母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女性有着同男性一样的权利去接受高等教育、追求职业卓越。上个世纪80年代读大学时,我们班上女同学只有10%左右的比例。而现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目前全球2/3的国家中,在大学校园里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已经超过男性人数。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生产行为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且经济发展由制造业经济逐渐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这种经济形态变化,对传统男性优势的身体力量要求降低,对女性擅长的观察、体验、分享及适应性、学习能力有所偏重。未来的工作形态,可能更加趋向于在流动场所工作,更加专注、更善于倾听、更多的开放式交流。这将给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特别是,在更趋向于扁平化组织形态的进程中,善于沟通协作、组建团队的女性领导将日益涌现。
谈到智慧,有一种定义就是文化进程中独创的执行力。智慧来源于体验、感悟与思考,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善于从生活的体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以我80多岁的老母亲为例,她大字不识多少,可她说的三句话是我从书本里没有读到的:第一句是“硬话软说”,意思是在外做工作,与人打交道,心里不能急,有什么想法要好好说,不能说伤人的“硬话”,不然人家听不进去还会恨你;第二句是“力气是用不完的”,意思是做人做事不能懒惰,力气越用越多;第三句是“人是铁,饭是钢,钱是胆,胆不能太大”,意思是钱太多胆子太大就会胆大妄为,就会惹祸上身。
记得20多年前,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去北欧国家芬兰访问,接触到的政府部门、工商企业、文化体育等工作人员大多为女性,发现她们精致优雅、敏捷能干,不免好奇。在交流中,芬兰一位朋友指点迷津——在文明进步的社会,女性可以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从那次出访开始,我对女性及其在家庭、单位、社会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视角。(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本文系第六届沪台文化周开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