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为何美国媒体漠视"民主之春" "新闻自由"双重标准
4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位女士在国会大厦前参加示威活动,她身边的标语牌上写着“金钱不等于政治”。当日,一场名为“民主春天”的集会活动在美国国会西草坪举行。该集会的主题是抗议美国选举制度中的金钱政治。 新华社记者 鲍丹丹摄
2016年4月11日至18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发生了“民主之春”运动,300多个组织的几千人,汇集到那里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他们提出的不是经济要求,而是政治诉求:抗议金钱政治和腐败的、令人失望的大选。警察拘捕了100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民主之春”运动的抗议队伍里出现了一块标语牌:“CNN你在哪里?”颇为醒目。它的含意是:我们在抗议,你为什么不来报道?美国的“民主之春”运动,很值得我们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新闻自由进行反思。
一、“民主之春”运动再次凸显美国的制度性弊病
美国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的风潮一点也不奇怪。现在美国的日子不好过,国内外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很多,人民对政府和政治运作失去信心。中国有个成语叫“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意思是说,每有风雨总会先有一些征兆。但这些征兆常常会被人忽视。现在美国这样的小征兆已经不少,例如“占领华尔街”运动、“愤怒者”运动、“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和最近的“民主之春”运动等等。这些都是美国制度性弊病引起的抗议,说明美国真的病得不轻。
人们记得,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发时,美国民众把目光和矛头对准了华尔街,认识到让大家受苦的风暴源头是华尔街的贪婪。一小撮金融投机家推出莫名其妙的“金融衍生工具”,把老百姓的钱神不知鬼不觉地骗到了他们的口袋里。高管们享受着惊人的年薪和奖金。可是,一旦资金链断裂,政府却用老百姓交的税去挽救这些“大得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待到局势稍定,这些银行刚开始赢利,高管们照样拿比以前更多的奖金。老百姓怎么能不愤怒呢?真正有眼光的美国学者指出:“占领华尔街”其实是敲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第一声丧钟”。民众已经打到了要害处,虽然被镇压下去了,被丑化了,但地下的暗火还在燃烧。2008年的危机到现在已经8年了,大的金融机构确实没倒,但老百姓的存款却因一个劲儿地“量化宽松”大印美钞而缩水,用“次贷”买房的人被大批地清出房屋。现在,虽然美国媒体在大力宣传美国的经济现在如何如何有起色,但认真的经济学家指出,事实上没有那么好,还是振兴乏力。
美国国外的情况大家更是有目共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民主”依然乱纷纷;“伊斯兰国”竟然砍了白人的头;美国痛恨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在俄罗斯的支持下收复失地;恐怖主义阴影一直令有两大洋护卫的美国人睡不好觉;潮水似的难民令欧洲不得安宁,美国也难以应付……
美国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迎来了今年的“大选年”,年底要选出新总统。
“民主之春”运动的矛头,主要对准用政治献金烧钱的大选。美国的选举,谁烧的钱越多,谁就越可能当选。本来富豪捐款还有些羞羞答答,还有些限制,但自从2014年美国最高法院以5比4的票决取消了对富人捐款总额的限制,他们就毫无顾忌地、明目张胆地用金钱来投资一笔“好生意”。据美国民间组织“代表我们”统计,过去5年里有200家企业捐了58亿美元,而得到的回报高达4.4万亿美元,也就是1美元可挣760美元。这样的好生意谁不愿意去做呢?而美国的政治,也越来越变成富人的游戏。
二、美国媒体漠视民众的愤怒
人们常常被美国大力宣传的“新闻自由”所迷惑,以为美国新闻界真的那么自由、那么独立。报纸期刊不是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在争论吗?电台电视台上公众人物不是常常吵得不可开交吗?其实,这些热闹场面背后都隐藏着两个冷冰冰的事实:一是媒体从根本上、总体上要符合出资人的意愿;二是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来,以扩大媒体的吸引力,或曰“吸金力”。一切舆论都要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说到底,要确保垄断资本集团的根本利益。集团之间会打打架,会在媒体上演“言论自由”的好戏,那是做给不知情的人看的。
2003年,当美国政府决定攻打伊拉克的时候,媒体也是一片喊打,议会里也没有反对的声音。那时给人的印象是只要美国大兵开进去,就会受到伊拉克人民的夹道欢迎。萨达姆一倒,伊拉克就民主了,大中东民主计划就会很快实现。右派学者还鼓吹:大中东民主了,民主潮流必然会继续往东冲去,民主之花遍地开放,“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和平”就顺利实现了……这些“新保守主义”精英的言论当时充斥媒体。
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一度在全国各地蔓延,政府的对策是警棍加歪曲宣传。在当时的电视和报刊里你会看到这样的描写:示威者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流浪者。他们践踏了草坪;他们破坏了公园和社区的宁静;他们是酒鬼;他们在帐篷里做爱……最后,政府看到舆论造得差不多了,就来硬的一手,出动大批警察强力清场,而电视镜头对准的是留下的一片狼藉,给人的印象是这批捣蛋鬼终于走了。
2014年4月2日,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最终推翻了给美国政治竞选捐款总额的上限,这一裁决使得美国选举更加赤裸裸地反映出“钱主政治”的本质。当人们批评最高法院作出的裁决时,看到的是这样的判词:“在我们的民主制度中,没有什么权利比参与选举我们的政治领袖这一权利更基本的了。”潜台词是:我用钱来支持我喜欢的领导人,那是我最重要的基本权利,谁管得着?这看似振振有词,但经不起推敲。不错,也许你可以用钱去影响大选,这是你的权利。可是,还有许许多多比你穷的人也有权利,可是他们没钱,这不就明摆着他们对候选人的影响要远远低于你吗?有美国学者指出:美国宪法是以“我们”开头的,确认“人生来平等”,可是在金钱面前,如何平等的起来?发起“民主之春”的人正是抓住了这个最要害的问题聚会华盛顿,把4月18日的示威主题定为“民主觉醒”,号召人民抵制金钱政治,希望真正把平等的精神贯彻到大选中去。这难道不是有深远意义的大新闻?可是,他们的满腔热情并没有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现场很少有记者出现,电视、平面媒体上也看不到、听不到他们的呼声,所以他们才要打出这样的标语:“CNN你在哪里?”
现在,一些民众发现,原来自己上当了!上了金融巨头的当,上了政府的当,上了媒体的当。这笔账难道不该清算吗?老百姓不禁要问:当“衍生金融工具”大行其道的时候,怎么没见过媒体出来大声疾呼:“当心!有风险!”美国不承认国际法庭,却喜欢把不喜欢的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送上国际法庭,例如指责当年捍卫塞尔维亚领土完整的领导人犯了“反人类罪”。
三、美国新闻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美国很“清高”,从不说自己搞宣传,总是批评别的国家违背新闻的本义,在搞“宣传”“洗脑”,自诩美国才是真正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事实说明美国的宣传很虚伪。
什么叫客观真实?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很不简单。我们且不从哲学上去探讨它,只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说。比如,一个人的脸上长了个小脓包,你给他照相,如果在三五米外拍,看到的是一张完整的脸。而如果你贴着脸专拍那个包,来个大特写,然后再配一个吓人的标题,那么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人病入膏肓了。包是真实的,但在他手下就形成了某种不真实。美国总是抓住别的国家的一些人和事大做文章,只要是他不喜欢的国家,那里有人反政府就一律是“民主斗士”,事情有那么简单吗?
美国自认为是人权的维护者,宣传自己是“山巅光耀之城”,是人权的榜样。这种舆论已洗了很多人的脑。如果翻翻历史,看看美国建国过程中是如何屠杀印第安人的,是如何对待黑奴的,就知道什么是历史的真实。
20世纪初美国用武力把菲律宾变成了它的殖民地。一名美国国会议员在1909年讲了这样一段话:“你在北吕宋不会听到有任何动乱的事情。在北吕宋,没有人叛乱,因为那里没有一个人。这个国家被以最坚决的方式碾过,扫除干净。只有上帝才知道有多少菲律宾人被埋在地底下。我们的士兵不接受战俘,不保留记录,只是扫平这个国家。无论何时何地他们抓到一个菲律宾人,死亡是唯一下场,只有妇女和儿童被赦免了。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里性别比例如此不平衡。”100多年过去了,这些话现在听来都觉得毛骨悚然,同大慈大悲的人权卫士的形象有天壤之别。
同样,对于“美国梦”的宣传也洗了很多人的脑。1931年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写道,“美国梦”是“一个国度的梦,在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过得更好、更富裕、更充实,人们的机会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成就”,很多人信了。有人甚至说:“我们美国人都是百万富翁,有的已经是了,有的即将是!”今天,不但美国的底层人民,而且中产阶级都在怨叹要圆“美国梦”几乎不可能,但美国的主流媒体还在宣传五彩的泡沫。“民主之春”的出现,标志着一批人的“美国梦”彻底破灭,他们已经从经济斗争走向了政治斗争。
美国媒体的报道向来采取双重标准。他们对美国的政治制度通常表现出很自信,经常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其他国家的人权、民主状况。他们的记者每天都在全世界寻找可供报道的“民主”事件。就像CNN,它可是美国大牌电视台,无论是“阿拉伯之春”“橙色革命”或香港“占中”,都少不了它的镜头。为何以CNN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对发生在身边的“民主之春”不感兴趣?原因很简单,它不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它是替自己身后的老板说话的,是替自己的广告客户说话的,是替美国的权势集团说话的。美国到处去传播“民主”,背后都有利益考虑,搞乱的是别人,扶植起来的一定是“自己人”。而“民主之春”是要触动美国的根本体制,这不符合美国权势集团的利益。
虽然“美国之春”也像“占领华尔街”一样被软硬两手打压下去了,但美国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弊病靠镇压是压不下去的。《纽约时报》在“美国之春”发生前不久就刊登一篇题为《美国理想主义的终结》的文章,说:“我们的很多机构要么存在根本缺陷,要么无法正常运转。……问题数不胜数,有些人感觉自己被排斥在了美国繁荣之外,明显不满。局面还能撑多久?”这个问题只有靠美国自己来回答了。(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