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2017-03-04 22:21 出处: 人气: 

每个人都想从帽子里变出一只兔子,而不是从田野中把它揪着耳朵拎出来。这就是今天繁荣的自媒体的真相,很有可能也是媒体生态的真相。

——李方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海外的现状是极大的创作压力

早在2016年末,Motor Trend OnDemand打响了海外汽车视频类自媒体变现之战的第一枪,颇有破釜成舟的气势。在推出付费订阅视频制度初始,MT没少被网友臭骂铜臭味儿的蔓延,毕竟谁也受不了自己的Timeline每天被MT的预告片刷屏。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MT对于变现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在2016年三贱客离开了Top Gear之后节目短暂的停摆期间里,MT的几档王牌节目隐约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而需要承担如此巨大的制作费用,光是依靠杂志销售、网站广告收入的输血,远远不够。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Carlos Lago

Carlos Lago在完成BRZ和MX5的对比视频之后便离开了MT,但这也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的Head2Head栏目的视频长度基本上维持在10分钟左右,而全片的内容结构基本上为背景内容——参数实测——专业车手圈速。

在Jason接手ignition的主持之后,他无厘头的搞笑主持风格,以及和Johnny在h2h的对立性搭档时所产生的戏剧化效果,双方观点经常能发生碰撞。在这种碰撞下所产生的化学效应将节目内容质量抬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20分钟的视频长度屡见不鲜。

另外一档因为主持人意见不同而吵出新高度的节目,是被车迷奉做圣经的三贱客。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Head2Head

Jason Cammisa VS Jonny Lieberman

而如今MT的YouTube频道上再想看到最喜欢的ignition和head2head,更新频率已经从周刊变成月刊。即便是身居美国第一汽车类杂志、自媒体,也通过订阅制度构建起来一堵高墙,开始了闭门造车式的自娱自乐。

同样是汽车文化强国的英国,有着Carfection、EVO、Auto Expression等诸多汽车传统杂志、自媒体,都曾尝试过视频订阅制,但是缺乏足够丰富的内容和亮点,最终都不了了之。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内容消费者间接地承担了这份压力

那些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来接受信息的人,其实是幸运的。类似YouTube这样的平台有着国内平台无法企及的算法优势,内容会被推送到感兴趣的人手里。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内容创作者只需专心生产优质内容,观众也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而不去成为“免费的用户,实质的产品本身”。

相比之下,国内的内容消费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RSS订阅已经沦为上古时代的习惯之后,在中文环境消费内容经常容易受到巨头们的强奸。大部分中文平台都不在乎是否以一个体面的方式来卖广告,对流量和变现十分敏感的他们只想着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尽快占领流量的入口。

这使得自媒体创作人群更加的恐慌。这种恐慌延续到了内容本身,使得创作者根本无法专心创作精品内容,开始变得和公司以及组织一样拼命用更加抓眼的标题去吸引流量。

自媒体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放大或者缩小某个关键点,读者一不小心就被套路了,这也是我们俗称的“带节奏”。

我曾在知乎上误打误撞地带过关于大众的节奏,当然那只是我还在遭受大众惨不忍睹的质量问题的时间段中的情绪发泄。

几年前无心插柳的举动让我蹭上了知乎初期发展的红利,以及当时被打压的日系车矫枉过正的舆论风波。再加上我生活在JDM文化的重灾区,身边丰富的经典日式性能车生活素材为我带来了可观的流量。随着年纪渐长,我也开始面临内容变现的焦虑——没有哪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能拒绝更高经济收入的诱惑。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但软文的代价绝对是沉痛的。看似没有成本的软文变现形式,在这之中消耗的不仅仅是一个网络形象的公信力,更可怕的,是对人初心的磨损。

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主导的世界一直在以传递优势信息和隐藏劣势信息的规则在维持,但作为媒体,最本分的基础依旧应是传递真实的信息。

或许我们都搞混了一点,内容本身本应该是无价的,只有当内容被消费过后,充当消费者角色的人才有资格评价这段内容的价值,并且给予创作者应有的回应。但是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世界,就和共产主义一样的遥远。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国内的性能车自媒体现状简直乱象丛生

性能车和汽车运动绝对是当下汽车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汽车文化的全球性衰退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个国家的汽车文化的成熟程度也是其国家机械制造研发实力的侧面表现之一。

的确因为法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中国想要接触到一些性能车太过困难。要么是高高在上的超跑,要么是不受朋友、家人理解的“昂贵”钢炮。而大部分对于汽车文化尚存热血的年轻人也只能在特色互联网内吸收搬运工的二手信息。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汽车本应该先是用来驾驶,其次才是用来谈论的。只是现在的性能车自媒体里夹杂了太多的扭曲的事实,能让人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创作者和汽车之间隔着一层捅不破的纸。类似于“千匹”“万转”“战神”之类的只言片语,配合着没有引用来源的图片,他们正在轰轰烈烈地造神。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自动化提上日程后,驾驶乐趣和汽车文化将会退守到最后一个孤岛,成为小众爱好者的聚集地。

对于一个汽车工业正在发展、追赶,和憋足了劲想要弯道超车的国家来说,这么一个未经筛选,充斥着拌匀二手消息和造神运动的媒体环境,只会把汽车文化变成下一个国民信仰品牌大众。而在中国,这种因为过分的品牌溢价而导致车企不思进取或者步入歧途的案例已经数不胜数。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性能车自媒体该如何寻求出路?

我认为当下的内容创业热潮中,真正的突破点在于“事实”与“媒体”的再一次打通在一起。武汉车站事件用血淋淋的事实向读者证明了当下自媒体的能力上限和逐利下限,而这样的局限最终产生的负面效果只会作用到内容消费者身上。

或许这只是我无知的焦虑,或许是因为某些和我一样的人受够了垃圾堆一样的信息环境。与其选择简单地捂着耳朵,试图过滤掉这些内容,我更想试试站在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改变这样的一个媒体环境。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