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为何盯上自媒体?

2017-03-11 20:16 出处: 人气: 

2015年3月14日,第52届荷赛突发新闻单幅一等奖的获得者陈庆港正在进行一次奇怪而大胆的拍摄计划:他准备征集10000个拍摄对象然后拍摄他们的屁股。因为这个项目的特殊性,陈庆港需要得到更多受众的理解以及资金的支持。

这个想法或许最终会在“开始众筹”上得以实现。通过“开始众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传播,陈庆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收获了几百人的支持,这个创意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极热烈的讨论。

稀奇古怪的项目已经成为了“开始众筹”的招牌,除了拍摄“10000个屁股”,“慢生活生意”众筹到7000余元,“短篇小说新玩法的果仁APP”等,则获得了超过30万元的众筹金额。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由原《南方体育》主编龚晓跃于2014年在该平台上发起的“南方体育再狂一次,约吧”活动,众筹到超过22万元。

就在一个月前,“开始众筹”所属的杭州捕翼网络科技获得了来自盈动投资、暾澜投资及多个天使投资人共计1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

有着实物回报类众筹平台的基础,很难再把“开始众筹”再冠以“自媒体”的名号。不能否认的是,自媒体正在从最简单的“注意力”经济升级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像“开始众筹”这样得到投资机构青睐的自媒体变得更为普遍。

2014年9月,运营接近一年的女性情感账号“潘幸知”获得了接近1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她也借此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线上连接心理咨询师与患者的平台;同一时期,专注餐饮行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分享的公众号“餐饮老板内参”获得了深圳微玺投资的200万元人民币天使风投;时尚自媒体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也透露正在和投资人洽谈天使轮投资。

“投资机构看重自媒体主要原因在于用低成本的方式获取用户。”潘幸知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自媒体”(we media)概念的鼻祖是美国科技作家、评论员Dan Gillmor。他在2004年7月出版的著作《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正式阐释了自媒体概念,认为“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其“草根”的特质,即“we”。

比起报纸、广播、电视乃至网站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自媒体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和组织化,往往一到两个人制作的内容就能引起大规模的传播。这个模式也从最初的博客、微博开始发端,最终在微信时代得到爆发式地增长。

微信公众号的兴起确实加剧了自媒体人用低成本发酵规模式传播。腾讯2014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亿,比去年同期增长41%,这个用户数字远远超过了国内许多传统媒体的读者的总和。

通过用户简单的关注等操作,“自媒体”就能与其订阅者紧密相连,快捷地把内容推送到他们眼前的电脑或手机屏幕上,完全省去传统媒体出版和发行等繁琐的中间环节。“游戏和电商等互联网产品每次获取用户的成本可能在1-2元,这对于自媒体来说不存在这个顾虑。”潘幸知说。

这样的方式也为小众领域的传播提供了先天的条件。研究网络传播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邓建国曾说,过去大众媒体始终无法满足一些分散的小众需求。如今,自媒体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社交工具,低成本地聚集起这些需求。定位于亚文化的“开始众筹”从建立微信公众号短短半年内的时间里,就聚集了8万粉丝。开始众筹创始人徐建军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我们没有花一分钱来做营销和推广,就是依靠内容吸引用户。”

依赖微信公众号简单而粗暴的方法,让许多以营销目的为主的微信公众号也得以野蛮生长。瞄准主流受众的阅读喜好,许多自媒体另辟蹊径,得到企业广告主的青睐。

娱乐与时尚内容为主的“石榴婆报告”从2013年3月开始运营,通过有趣的语言和高清图片介绍欧美明星动态、娱乐八卦、街拍搭配、时尚趋势,吸引了26万粉丝的关注。“石榴婆报告”的运营者程艳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但目前“石榴婆报告”主要依靠广告盈利,暂时还没有接受投资的计划。

广告只是自媒体进行商业化的最初级阶段。起源资本创始人雷中辉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称,自媒体的商业模式有三大发展方向可考虑:第一个是获取流量,赢得账户价值;其次考虑在自媒体做专属产品,增加收入;最关键的是在于线上与线下密切融合,实现O2O的商业模式。

很显然,真正吸引资本的,是自媒体所在垂直领域的可扩展价值。

自媒体的内容只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步,这也是下一步多样化的商业模式的基础。“开始众筹”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始吧”生产和推送极具感染力的文化及众筹故事,在积累了大量的人气后,开始正式进军众筹行业,希望将青年们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变成产品。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在朋友圈刷屏的“南方体育再狂一次,约吧”,正是“开始吧”的第一个众筹项目。徐建军说:“对于一个项目,发起人展示他的idea,讲述他为此付出过哪些努力,众筹者支付后就可以对产品设计和生产提建议,真正地参与其中。”

在盈动投资创始人兼总裁项建标眼中,以个性化定制的兴趣社交为落点,尝试摆脱众筹平台的纯工具属性是对“开始众筹”最期待的地方。“针对的是现在和将来的中产阶级的兴趣消费,这将是一个大事情。”项建标说。

在接受投资之后,2015年2月,“开始众筹”网站上线,APP也正在研发中。开始众筹的PC端网站和以往的众筹平台类似,主要用于发起者发起和管理项目,只是在内容展现和制作上有极致性优化。移动端将是“开始众筹”实现由金融行为往社交行为的转化运营的重点。

就像现在任何一个风险投资一样,除了项目,操盘手本身也颇为重要。

这些自媒体的运营者不乏许多原传统媒体人,他们本来就擅长内容生产,也精通传播之道。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教师魏武挥曾说,真正意义上的所谓自媒体必须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和风格。没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自媒体”,其实只是一个媒体而已,谈不上“自媒体”。潘幸知曾供职于搜狐网和央视网,曾在《羊城晚报》、《春城晚报》、《女报》、《南方都市报》、《精品购物指南》等多家报刊开辟专栏,从事节目策划和评论;程艳原先供职于上海报业集团;徐建军在28岁就已经是杭州《青年时报》的副主编。

徐建军的经历则颇为坎坷,2004年创办的《行报》,是当年杭州卖得最好的时尚生活类周刊。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及新媒体冲击,《行报》一度难以为继。作为原《行报》出品人,徐建军称当时“每天一睁开眼就是发愁员工这个月工资怎么办”。

“感觉被高利贷的利息压得喘不过气。但也正是因为我借过高利贷,才知道借款人的痛点在哪里。”2009年,徐建军和同事一起创办了速贷邦,成为国内最早一批P2P试水者。后来又创办东融资产,为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处理。

速贷邦和东融资产为徐建军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也让《行报》摆脱了财务困境。“后来我们花2亿在钱江新城(注:杭州CBD)买了办公楼,目前速贷邦、东融资产,包括《行报》都在那边办公。”尽管如此,徐建军却始终觉得做速贷邦和东融资产这种“纯金融”的事情“自己并不是特别擅长”。

丰富的媒体经历能够很快让自媒体人获得资本方的信任,内容做得好的自媒体人非常多,但是同时具备内容和管理能力的自媒体人却乏善可陈。2014年11月,不惑之年的徐建军带了几个伙伴又开始了他人生的第四次创业,即开始众筹。“虽然众筹也是金融,但是比纯金融更有趣。”徐建军说,“归根结底,还是有内容情怀吧。”

但媒体人强烈的个人品牌追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投资人担忧。真正需要获取投资,个人品牌或许只是一种工具。“如果真正要进行商业化,需要操盘手逐渐淡化对个人品牌的迷恋。”潘幸知对界面新闻记者说,潘幸知原先只是一个情感咨询个人品牌,现在他们也在包装其他心理咨询师,让潘幸知的影响力扩展为连接病人和咨询师的平台。

“经常有许多90后做自媒体积累了大量粉丝,但是其目的还是建立个人品牌,而且非常欠缺管理经验,所以我们并不会考虑此类项目。”一位投资机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