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问量最大、资讯量最全的直销行业媒体!

2017-09-11 00:14 出处: 人气: 

【微访谈】自媒体的运营机制及盈利模式

  直销人网讯:2013年无疑是自媒体大热的一年,仅自媒体渠道之一的微信公众号目前就达200多万个,这意味着每天有200多万个人与极少数量人组成的团体,在面对更多的人群发出自己的声音。

  现在,一群自媒体人似乎正搭上开往春天的列车。他们为什么会玩起自媒体?什么样的自媒体会有影响力?自媒体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那些初步盈利的自媒体采用了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在新闻公信力与商业利益间,他们又是如何取舍?记者日前采访了几位最近“小红”的自媒体人,请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也顺便解答一下这些疑问。当然,他们只是呈现了自媒体人中一部分人的生态,但透过他们足以窥视到这一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

  【运营初衷】因为兴趣才会坚持

  陈中上周二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广而告之”:邀请自媒体人参加他创办的自媒体Bianews(中文译名鞭牛士)本月18日举办的一场年会。名额限制400个,一天不到报名者就满员了。在众多互联网科技类自媒体中,鞭牛士颇具人气,仅微信公众号拥有的粉丝数就达到6万。除鞭牛士微信号,陈中还有同名网站、六个涉及电商、游戏、旅游等方面的微信公众号。

  “兴趣”是记者采访的几位自媒体人在谈到为什么会创办自媒体时高频提及的一个词语。因为最初做自媒体并非出于生计需要,自媒体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与感兴趣的领域。

  “之所以做了一个 ‘解读网’,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 ”50多岁的钱维钧既是传统媒体人,也是自媒体人。去年3月,他参与创办了网站“解读网”,也有幸得到了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支持,网站的宗旨就是“为你揭示硬币的另一面”。“我只想把我多年的经验积累,我的独家观点,通过这个网站以解读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不管最终这个网站办得成功与否,至少我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 ”钱维钧告诉记者,就在几个月之前,他还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解读网”,本想着给自己的网站做推广,没想到短短时间里集聚了好几千的粉丝。

  微信公众号“一本政经”创始人,则是我们熟悉的传媒学者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老师做这个自媒体也不离“兴趣”两个字:“我的这个公众号做得比较晚,去年8、9月份才开通,主要是面向媒体人,学生,政府、企业中与媒体打交道的那部分人群,分享政务传播、公共传播方面的知识和观点。最初想做这个自媒体,只是想以我的专业知识,影响我想要影响的人。”起步虽晚,“一本政经”在短短4个多月里也收获了近万粉丝。

  【发展关键】做“精”内容是王道

  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分享自己独到的观点,支撑着一群人投身自媒体。不过,以个人兴趣为起点,以个人知识结构为基础,也决定了自媒体的相对小众性。即使互联网的平台是开放式的,一个自媒体能够集聚起的粉丝、受众,一定是兴趣相近的人。

  “大多数做得比较好的自媒体都是小众的,都是在某一个细分市场,做精细化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树立起‘个人品牌’,做大影响力。 ”在张志安看来,自媒体本职不是面向大众做新闻,而是传播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分享观点为主。 “做‘一本政经’这个公众号,我面对的就是和传播相关的一群人,比如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企业公关人员等等,我的读者群体本身就是相对小众的。”张志安觉得,目前粉丝数不算很多,但能够影响到那些自己“想要影响的人”就足够了。

  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或用某种特定的方式,做“精”内容,才会有影响力。无论是“一本政经”,还是“石榴婆报告”,都是如此。 “鞭牛士”专注于互联网资讯,同时兼备社区功能,在互联网圈内很早就出名了,有人称其为“第一网络编辑社区”。相比之下,“解读网”所涉及的内容宽泛一些,比如4G、阶梯电价、Outlets等等,但却也是用一种特定的方式表达其对民生热点的专注。

  【运营机制】“1+N”或者团队合作

  都说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一个“麦克风”,说自己想说的话,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内容。既然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单打独斗或许就是适合自媒体的一种操作模式。

  其实,更多的自媒体人,会选择团队运作的方式。 “1+N”是张志安认为目前自媒体比较普遍的模式,他自己就是这样操作的。“我的1+N,其中的1是我本人,N是我的几个学生,博士生和研究生,我们组成一个小团队。我负责策划,学生则帮我进行一些资料搜集或写作,再由我来把关、润色,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会直接参与写作。”张志安告诉记者,“一本政经”目前的文章推送频率是一周3次,他每天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大约1个多小时,“毕竟个人精力有限,团队运作更具持续性”。

  同样是团队运作,“解读网”、“鞭牛士”等是基于公司化运作的,有固定办公地址,有专职人员。钱维钧告诉记者:“我们的公司不大,仅有5个人的团队,我是选题策划人兼内容把关者,其余几位则分别负责编辑、技术以及读者维护等。目前‘解读网’发布文章基本上每天一篇 (双休日除外),今后再慢慢增加吧”。

  即使参与创立了公司,钱维钧仍坚持在传统媒体工作,也只是用业余做自媒体。相比之下,陈中是专职的,更能够全身心投入。去年,他在北京朝阳区租了套三居室,招兵买马后,现在共7个人在运作“鞭牛士”这个自媒体品牌。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渠道,现在最重要的渠道肯定是手机端。所以,最新鲜的内容会最先输送到微信上,然后才是网站。”陈中作为“鞭牛士”的核心人物,主要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每周,他会亲自操刀写上三四篇主打文章。其他几个人,运营网站与垂直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盈利模式】“变现”方式各不相同

  与最早的自媒体博客不同,这一轮以微信为主要载体的自媒体能“火”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了不少盈利的个案。赚钱方法虽各不相同,但总体思路是以自媒体本身在互联网上的声誉为核心,搭载出不同商业模式。

  被媒体讲故事最多的当属老罗(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去年年底,其通过微信号招募会员,才一天时间就募集到4万会员,罗振宇轻松进账800万元。据说,“罗辑思维”能覆盖1亿人,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在互联网上非常活跃的、年轻的铁杆粉丝。市场对“罗辑思维”这个品牌估值目前达到1亿元。

  “‘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太大了。”最初做自媒体时,张志安说自己没有想过它的商业化,只是觉得线上线下打通,可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做强个人品牌。“其实有了个人品牌、知名度,就有了‘变现’的渠道。 ”如今他的变现渠道有三个,一是基于“个人品牌”的讲座邀约;二是图书运营,这是将自媒体上已发表内容的整合再出版;三是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在线辅导。

  广告推广和服务类信息发布,也是“鞭牛士”变现的主要方式。陈中不肯透露具体的营收情况,但他告诉记者 “覆盖每月运营的几万元成本开销,肯定没问题”。去年,陈中和几个圈里的朋友还发起成立了一个自媒体联盟 “wemedia”,目前有100多家优质自媒体加入。几个发起者希望能以一个覆盖更广的自媒体集体形象出现,给广告商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 “比如,有的广告商可能希望在多家自媒体上投放广告,‘wemedia’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同类微信号供广告商选择。这也给联盟中的自媒体更多获得商业资源的机会。 ”

  作为单打独斗的自媒体,“石榴婆报告”主要盈利来自单一的广告推广。去年夏天,她无意间在自媒体上提起曾在淘宝上买过一双凉鞋“很喜欢”,结果仅用了三天那双凉鞋就多卖出200多双。淘宝店主私信来谢她,并想请她再帮忙推荐一下自己的商品,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自媒体原来还能赚钱。

  自媒体盈利的个案已不少,记者接触的几位自媒体人也都运作得还不错。但放至整个自媒体圈子,这些盈利的大多还是基于其个人在行业多年积累的“变现”和先发效应,尚没有普适性。在200多万个微信公众号中,盈利的其实还只是小部分。 “看到了盈利,很多人就热情高涨,甚至有观点称自媒体到了产业化的关键年”,但张志安认为,这些都还太早了。

  每天有很多新人加入自媒体行列,也会有很多自媒体人因无法持续生产内容而退出。正如当年的博客时代、微博时代一样,总会有一批人在潮流中脱颖而出,但就整体的商业模式而言,本质上“微信公众账号”与当年的博客无异。未来互联网技术还会不断升级,微信作为载体,也只是自媒体的一种过渡形式。但在张志安看来,“未来产品会变化,自媒体作为专业人士表达观点、传播知识的媒体形式,一定会持续下去。 ”

  【声誉保障】自媒体的公信力考验

  在传统媒体中,一篇报道在发布前都有“作者—编辑—审查者”的一整套内容生产流程,来确保媒体生产内容的公信力,但对自媒体而言,这些角色大多数时候都由一个人来完成。尽管这样让自媒体拥有了更宽松的写作自由与尺度,但如何确保发布出去的内容客观真实公正?尤其对已经开始盈利的自媒体来说,公信力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更是每天都会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不过,在记者采访的几位自媒体人看来,个人声誉“大过天”,在公信力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取舍似乎并不成问题。

  目前也有很多导购类自媒体按照商品卖出的件数收取推广费,程艳是坚决拒绝的,“我希望描述自己的使用体验时能客观公正,不愿意因为可能想多卖出一些商品,而把只是一般好的东西说成非常好。 ”

  陈中则说,自己几乎每天都在与企业博弈。“自媒体要有影响力,必须要有料、有观点。其中肯定会触及到一些企业的痛处。 ”互联网领域更是如此,三天打、两天骂的事情常有,坚持公信力的自媒体人要说实话,必然多少都要得罪些企业,但这些互联网企业可能就是一家自媒体的营收来源。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教育’企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就这样被人们遗忘。所以,即便是以负面形式出现也总比被遗忘好。现在也的确有很多互联网企业愿意接受这样理念。对他们来说,‘刷存在感’更重要。 ”

  钱维钧说自己是个传统媒体人,即使做了自媒体,还是与往常做广播新闻一样,力求事实客观、公正。解读网上发表的文章,几乎所有的选题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策划,也是在自己充分了解了相关情况,掌握了尽可能全面的客观事实基础上,才会去做这样一个题目。 “不过涉及盈利模式,商业利益与自媒体的公信力时间很多时候是矛盾的,但我的指导思想一定是公正为先。”

  “自媒体的公信力,就是个人品牌。 ”张志安觉得,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一定是建立在公信力的基础上。报道新闻事实,不是自媒体的主流,传播专业的知识、表达有说服力的观点,才是自媒体的价值所在。这些内容的生产做到真实公正并不难。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