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

2017-12-23 20:01 出处: 人气: 

  [摘要]随着公民新闻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社会方面的积极影响日益突出。公民新闻不仅给传统的新闻理论创新带来了创新,同时与传统主流媒体进一步相融合,传统新闻媒体的业务发展也到了进一步提高,对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研究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从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及特征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自媒体 公民新闻 原因 特征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98-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给中国新闻事业带来了无限的前景。现代通信技术革新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传播内容和风格的变化。社会民主政治追求、公民社会的建构、大众媒体的使用、自我意志表达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给公民新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土壤。
  一、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
  自媒体具体说来,就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具备突出的个人化、交互性特征,使公民新闻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模式产生了新的变化,二者之间形成了完美的统一。自媒体传播环境下我国的公民新闻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一)社会情境
  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构建形成了公民新闻发展的有利环境,为公民自由表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近年来,互联网和媒体的发展给人民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自由。公民新闻逐渐增加,极大地改变了媒体领域的声音。过去主流媒体意识形态的独白情况已经消失,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和谐共生的健康舆论生态开始形成。
  公民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意识提高成为利用媒介自我表达的源动力。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民主的传播使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公众媒体素养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积极利用手中的媒体,满足他们的传播欲望。公民对于传统媒体的依赖已经减轻很多,通过自媒体自主发表观点,甚至能够影响专业媒体乃至社会。
  (二)理论环境
  新闻自由理论发展鼓励公民实践这一精神权利的维护。新闻自由已成为衡量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基于现实国情,我们国家研究的学者进一步扩大内涵和外延的新闻自由理论。公民为了维持精神权利、自由表达的意志、监督舆论,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积极参与到新闻活动中来。自由新闻理论发展改变了以往我们国家长期、被动地接受传播的现状,为改变大众媒体传播过程中的普通人地位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信理论促进公民自媒体的新闻传播推广。交互式媒体手段取代了传统媒体手段。权力精英把关守卫已经被网络这个具有机械功能角色替换,文化和信息的垄断和独裁所造成的传统媒体结构基本被打破。从实到虚的传播主体的不确定性,从单一到多个,从集中到分散。多个矛盾泛化的传播主体还导致个性化和多样化不断加剧,消解了专家、权威现有社会、生活领域的主导地位。
  (三)技术环境
  自媒体平台给公民带来了新的沟通渠道和通信模式。自2002年博客正式进入中国,公民可以使用个人博客、播客、广大读者的电子邮件和社区网站平台来发布自己的收集、汇编、个人兴趣爱好或保存的宝贵信息,并可以设置文本、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更多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身份发生了转换,从受传者变成了传播者,改变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广播”类型传输模式。
  廉价和容易操作的传播工具的普及使得公民更容易转换成传播者。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和其他低成本的各种软件都成为了平民化的工具,传统媒体的技术和经济壁垒被全面摧毁。
  (四)媒介环境
  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传统媒体迫切需要扩大信息来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使得新闻源已成为媒体发展的命脉。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进一步抓紧新闻源,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多数公民甚至网络的力量。许多新闻组织已经开展热线电话、电子邮件或QQ 接受新闻线索,并将媒体和网络进行整合,或建立一个网站、博客,以此种方式向公众提供一个新闻发布平台。普通公民在个人博客和论坛上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发布,传统媒体会将来自公民的图像、视频等进行处理和加工,融入自己的报告,使其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分,两者都涉及公民的信息和传播活动,加强了新闻事件“报道”深度。在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中,传统媒体不仅得到了更多的观众,公民传播者也登上了自己的舞台,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特征
  基于互联网技术,自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大大改变了传统媒体和社会、个人以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自媒体公民新闻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体新闻的传播特性。
  (一)新闻传播主体呈现非专业性和个性化
  日常生活中受众能看到的新闻都出自官方媒体、专家等权威平台,公民新闻的出现突破了这一情况,以大众身份、视角和心理呈现出对事件的理解。公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布信息,带有独立的思想见解,体现更多的是个人意愿。他们可以只传播和自己最相关的新闻,讨论最关心的问题,揭示强烈的个人感情。单纯以公民为身份的记者的公民新闻的个性化色彩因此也就更加浓郁。很多发布者以第一人称发布了亲身经历的事件,这种公民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自媒体的互动性使其成为强有力的现代传媒工具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传媒工具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国公民新闻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网络和BBS 论坛、手机博客、播客、社区站点等多样化的形式,颠覆了听众的固有模式,改变了公民的媒体消费习惯,进一步扩大了观众的权利,观众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影响。通过网络技术,自媒体实现了传播者和观众通道之间的双向互动。自媒体的受众通过对信息的即时反馈,从被动的“受众”变为了积极的“传播者”,而在此过程中,传播者在接受反馈信息时,就变成了受众。   (三)新闻传播内容的特征
  公民新闻传播的内容更加广泛,无所不包,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由于普通民众都可以随时借助现代传媒工具进行公民新闻的采集和发布,其内容往往更具特色,比传统媒体更能吸引受众。突出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及时捕捉突发事件。许多重大突发性事件是不可预测的、短暂的、不可复制的,公民新闻最大的亮点几乎全部表现在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上。普通公民能够随时随地拿起身边的媒体工具,如手机、相机、DV等,在事件突发现场进行记录,并利用自媒体或传统媒体形成公民新闻。
  2.开放性。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任何主题、观点可以被写到公民新闻中去。话语空间的开放性使民众意愿表达和思想都得到了大幅解放。公民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采写新闻,通过对多种新媒介的把控,使得在传统思想中新闻范畴以外的信息也进入了传播领域。
  3.直接表达民意。公民新闻大都是群众身边的新闻,体现着百姓生活的原貌。自媒体避开了“把关人”,可以直接转达公民意愿。这也为政府部门充分了解民众观点和意愿,做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当基层民意可以增加政府的意愿,以解决这个问题时,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也被更积极地调动起来。
  (四)新闻传播对象具有小众化趋势
  公民新闻的传播对象呈现出小众化特质,很多“公民记者”发布新闻时就将接受者做出一个限定,面向与自己文化、教育、经济或信仰等某方面相同的小团体人群。小众“交流”的目标,在于兴趣点的高度统一,确保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他们的思想中,最有价值的信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影响最为广泛的信息,而是与自身利益最相关,最能急我所需、为我所用的信息。
  随着公民新闻在中国的繁荣,社会方面的积极影响日益突出。其不仅为传统的新闻理论创新带来了新鲜血液,也与主流媒体融合促进了传统新闻媒体业务发展。正由于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发展特征和优势,话语权大规模向民众发生了转移,真正的公民意识开始得到加强,公民更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和公共决策的探讨中来。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与启示[J].国际新闻界,2006(1).
  [3]陈晓益.公民记者:新闻传播的新生力量[J].新闻传播,2012(06).
  [4]吕晓娟.微博客传播视野下的公民新闻研究[D].中南大学,2011.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