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自媒体需要“明规则”
原标题:自媒体需要“明规则”
背景:
2015年,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迅猛,但抄袭、侵权等行为不时出现。
讲述人:
陈凡,微信公众号运营者
作为新媒体运营者,我参与过3个新媒体项目的运营,粉丝分别是10万、25万和20万。和几个朋友一起用业余时间做第一个项目,是在2014年年初。彼时,微信公众号虽然早已风起云涌,但法律领域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还只有寥寥几家。为了与其他公号定位作区别,也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我们将公众号的目标读者设定为律师人群。这个自媒体在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持续地为律师人群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行业资讯和法律实务文章,也因此而积累起了自己的粉丝社群。其间,法律自媒体的队伍日渐壮大,一些乱象也随之出现。
最典型的两大乱象当然是抄袭和谣言。比如,有一家公号占用了一本著名法学期刊的名号,所刊文章却全部来源于其他公号,连同图文内容、排版一起复制粘贴,从不获取授权;对于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该公号也照单全收,头条发布。为了压制这样的“灰色势力”,10余家法律类自媒体曾经在2014年3月成立“自律联盟”,互相约束,以图建立起规范的行业规则。但让人失望的是,无论如何举报,这家公号至今仍活得很好;相反,一些版权清晰、严肃靠谱的公号,却莫名其妙地被处罚过几次。
如今,我仍在运营新媒体,我们为每一篇原创稿件付费,严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也不敢触碰平台设定的任何规则。但一种隐隐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却仍然萦绕于心。我想,这归结于我们尚未建立起一套足以引导自媒体结束野蛮时代的规则。
可以想见,随着大量个性化阅读工具的出现,内容分发机制将越来越智能,对个性化内容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这意味着自媒体仍将继续爆发式地出现。而如果没有一套足以规范每一个自媒体行为的规则出现,野蛮还将继续下去。
我们看到,各大平台正在做一些努力。例如,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原创”功能,就很好地促进了版权保护。但需要被改进的工作显然更多,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将现有零散的、隐蔽的、随意性的处罚潜规则,尽快地转化成人人可见,人人可依之规范行为的“明规则”。因为事后的处罚,其意义并不在于处罚本身,而在于通过处罚让更多人明确红线,最终形成规范。作为一个新媒体的运营者,我希望这样一套“明规则”能够尽快建立起来。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整理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