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要做自媒体

2016-05-25 13:41 出处: 人气: 

罗振宇

罗振宇

吴晓波

吴晓波

魏武挥

魏武挥

  他们为什么要做自媒体?在此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得体会?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又会带来何种商机?岁末年初,记者对吴晓波、罗振宇、魏武挥三位知名的自媒体人进行了访谈。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最近几年,不少传统媒体人纷纷离开供职多年的报社、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以个人身份在互联网平台上重新亮相,并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优质的发布内容聚拢了大批粉丝。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原来供职央视的罗振宇、财经作家吴晓波、新媒体专家魏武挥等。

  

  吴晓波:对自媒体的商业收益表示乐观

  “想了一年左右,最后还是决定要做,主要原因是觉得一些传统媒体式微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很多。自己还写不写东西?如果写,应该用什么方式?”从2014年5月8日起,财经作家吴晓波全部停掉在纸媒和门户网站的专栏,转而推出个人品牌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如今,他每个星期在这个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两篇专栏文章和一个视频节目,利用爱奇艺的平台播出。

  对于拥有20多年写作经验的吴晓波而言,专栏创作可谓驾轻就熟,但拍摄具有个人风格的视频栏目却是第一次。

  “在做自媒体前,我向艾瑞咨询公司要到一组数据:过去的20个月里,在中国覆盖人数最多的前20个APP里,7个是视频网站;在手机用户使用时间最长的10个APP里,5个是视频网站;同样,增长规模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也是视频网站。”这让吴晓波感到,要想让自己的文字与理念传播得更有效果,视频是必须要“碰”的东西。从这些数据背后,吴晓波看到了自媒体这种传播形式在未来将带给他的商业收益。

  “原来在报纸上登一篇文章,报社付给我稿费,广告跟我没有太多关系,那是支付给平台的。但未来很可能广告和文字、视频一起成为一个产品,然后我跟平台合作,比如今日头条或者新浪财经。平台要抓取,需得到我的许可(这也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而且转载的不仅是文字,还附带广告(如果不带广告则要支付费用)—这会大大提高内容生产者在未来的议价能力。”吴晓波分析道。

  吴晓波说,自己之所以对自媒体的商业收益如此乐观,一部分信心来自自媒体平台上的受众。“原来我的受众是50后、60后甚至70后的人群,很少面向85后。然而"吴晓波频道"上线3期后,爱奇艺提供给我一个数字—18岁到35岁之间的受众人群超过80%,其中一大半人没有读过我的书。我们必须承认,世界很快就会为80后、85后所拥有。”

  罗振宇:未来的商业是小而美的逻辑

  “当年在电视台当制片人,越干越郁闷。为什么?起早贪黑地做节目、带团队,但是在外面风风光光出席活动的都是主持人,似乎没有幕后团队多少事儿。”这让罗振宇意识到,传媒领域可能正在发生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向,商业价值不再归渠道和产品所有,而是直接归人格—“核心人格正在成为商业价值的核心。”

  2012年12月,在央视工作多年的罗振宇离开老东家,自创了网络视频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不到两年,就在互联网上聚集起一批肯为自己掏腰包的铁杆粉丝。仅在2013年12月27日的第二次社群招募中(亦被称为“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便轻松募集到800万元人民币。

  "罗辑思维"最初的盈利模式就是会员收费,类似于众筹。刚开始心里没底,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捐钱,就说先拿5000元试试。没想到在微信上发起后,很快就卖完了。我也是从那一刻开始觉得,有那么多人爱你,要负一点责任。”罗振宇坦陈。

  这件事也让罗振宇开始反思:未来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后来想明白了,我们的价值不在自己身上,过去关于"粉丝经济"的说法不对。我在团队中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永远不要提"粉丝"。我们只说用户、会员、朋友、伙伴,不说粉丝,因为粉丝意味着中心化,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用户为基础的社群经济,只服务于那部分喜欢"罗辑思维"的人。”

  “现在大量的社群会自我划定疆界,并开始和外界发生分割,这其实是文化上的分裂而不是融合。”罗振宇认为,未来的商业模式会是一个小而美的逻辑,而不是由用户量支撑的大众逻辑。

  魏武挥:不能接受自己码的字被商业力量包围

  魏武挥从2005年开始在网上发表个人文章,其间经历了个人网站、博客、微博和微信时代。在自媒体商业化被讨论得越来越频繁的今天,魏武挥直言“不能接受自己码的字被商业力量包围”。“商业收益不一定要靠软文来实现,如果内容足够优质,仍然可以通过内容获得媒体的关注和商业的青睐。”

  在他的每篇文章下,都会有一条声明:“本人不接受商业文章(俗称软文)撰写的合作”。不过魏武挥承认,凭借优质的文章、独到的见解与敏锐的角度,自己在新媒体领域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也拥有了不错的商业收益。“有了名气后,会有人找你去讲座、当评委,甚至担任公司的顾问,这是除了稿费之外另一项比较重要的收入。”

  不过对于软文,他的态度是中立的。“我不认为软文十恶不赦,自媒体的存亡取决于订户,现在的微信公众号这么多,你不喜欢,退订就是了。如果用户心甘情愿地看这种商业性文章,那就证明文章本身还是有营养的。”

  魏武挥为此举了一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位纸媒国际版女记者,上个月刚刚从体制内辞职,专门运营一个有关时尚的微信公众号。由于跑了多年的国际新闻,经常出国见多识广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她对时尚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就慢慢积累了14万左右的用户订阅量,难得的是这些用户还很活跃。目前她文章中一张广告位置图可以拍卖到一天3万元,更别说写一些商业文章的收益了。”(光明网记者 郭佳)

(责任编辑:HN666)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