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自媒体转型时代来临 沉淀出更具价值的内容是关键
解密自媒体10万+传播与商业化转型运维秘籍:生产有价值内容是关键
中新网9月30日电 2016年9月29日,新浪新闻举办创想日沙龙以“《自媒体+》——制造现象级传播与商业化转型的运维秘籍”为主题,邀请多位来自新媒、学界的大咖,共同探讨在平台红利期后,自媒体如何延续制造现象级传播热点,实现商业化的转型之路。
陈妍妍 首席娱乐官、暴娱创始人兼CEO
自媒体的天花板就是CEO
在沙龙一开始,新浪新闻副总编王薇谈到,在上世纪末中国兴起门户网站的时候,新浪还是一家“新媒体”。到了本世纪初,门户网站开始蓬勃发展,新浪相继推出的博客、微博等产品,都是其在新媒体领域的大胆探索。
然而,时代总是要不停往前发展。到了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忙着转型,新浪之前做的博客、微博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王薇认为,在自媒体如今都在考虑转型的时候,新浪当然也不甘落后,也在积极探索做出形式更加创新的新媒体形态来。但她同时特别提到一点,自媒体中是否只需要自我表达意见,还是必须要将个人的属性与公共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必定是未来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暴娱创始人兼CEO陈妍妍紧接着就回答了她认为的“自媒体”的定义:“作为泛娱乐领域的领军自媒体,我们能在微信上传播我们的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发声,这就是我们作为自媒体最重要的特征。”在陈妍妍看来,一个自媒体要想不断走下去,一方面要革创始人的命,另一方面要革团队的命,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一个自媒体团队来说,天花板就是CEO,CEO本人的天花板就是管理。陈妍妍说,她自己时刻牢记要把握节奏,不能被资本推着走,同时也要关注团队里每个人的状态,“前两个月做的大量的工作,在公司里跟每一个员工谈心,谈一下他们心里里的一些不爽,各种不爽,然后我要去化解他们的矛盾。只要团队的生命力在,这个自媒体就会有前途。”
凌陈 人民网微信主编
自媒体要做接地气的内容
沙龙接下来的环节,是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主编凌陈分享他运营这个官媒办的自媒体两年来,收获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普通人一般会认为,人民网有人民日报强大的采编团队做支持,还有人民网自身的海量新闻,想办个自媒体自然不缺内容。然而凌陈说,跟想象的不同,直接把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新闻放进公众号里是没有人看的,“更何况,对于老百姓来说,人民日报有一个号在那儿,为什么还要关注人民网的号?”
凌陈提到,由于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已经做得很成功,如果要模仿它就没有生存空间,如果要是做得太二次元和新鲜,也要顾忌人民网自身的定位,所以他们最后研究了好久,决定做接地气的东西,发老百姓看得懂的内容。这个定位是人民网微信号从当初十几万做到如今300万粉丝的一个重要原因。
NewMedia联盟CMO袁国庆从他的角度,分享了他对自媒体发展变化的看法。他认为,自媒体一定有诞生期、发展期、高潮期和死亡期,但是它究竟能走多远,能走多长?跟自媒体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相关。在袁国庆看来,自媒体新红利时代已经到来,因为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争抢优质的内容或者优质的自媒体,以后自媒体会越来越向人格化、场景化、娱乐化发展,再往后,日常生活的一个展现或者精彩部分的浓缩,就有可能成为精彩的自媒体。
随后,中国石油新媒体负责人宋清海分享了央企在做自媒体时,如何持续生产优质的内容。中国石油微信公众号在筹备之初,整个团队就有共识,每天发布的内容是最重要的。然而由于新媒体团队都是90后,如何发掘石油企业的内容,需要从头学起。宋清海说,中国石油微信号的一个经验是,在上线之前,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深入中国石油的基层单位,采写了大量稿件。当中国石油公号上线之初,可以搭配当天热点新闻,适当使用存量稿件,把内容源源不断地滚动起来,让公号在短时间内就收获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自媒体类型不同,做的内容也要有差异性
作为学界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佳航分享了她对未来自媒体发展方向的看法。王佳航认为,自媒体是给用户看的,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要考虑如何提供优质的内容。
从目前的整个内容生产的行业来看,王佳航把自媒体分为了几大类,一类是传统媒体兴办的自媒体;还有几十家平台型的媒体,他们聚集了相当多的自媒体;此外还有有不少机构媒体、政务媒体以及企业媒体,他们共同构成了自媒体的内容提供者。
在她看来,自媒体的发展方向应该要因类别不同而异,“媒体兴办的自媒体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为专业化,因为在跟大量的自媒体甚至是UGC的内容共融的时候,媒体只能是做到更为专业化,才是优势的凸显。至于其他自媒体,内容应该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内容,区别于其它机构媒体,内容应该是更个性化、差异化。”
沙龙进行到最后,是新浪新闻资讯运营总监杨焱鑫介绍@头条新闻的运营之路。2009年8月,@头条新闻开通,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八年,目前粉丝是5090万,微博是11万9千条。杨焱鑫说,之所以取得如此傲人成绩,是因为@头条新闻能调动新浪整个运营的力量,包括微天下、新浪图片、新浪娱乐,萌浪新媒体等等。
无论是微博微信,跟上热点是必备的能力,@头条新闻在发现热点方面就十分擅长。去年国庆假期的青岛大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时这个新闻被报道之后,澎湃新闻转发了,杨焱鑫立刻下令在全网转发,包括新浪网PC端和移动端的重要位置上都有所体现。这立刻引起了其他门户网站的重视,五分钟之后所有门户都开始跟进这个事情,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热点事件。
杨焱鑫透露,@头条新闻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内容采用全媒体传播,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乐、大数据、VR、H5等等,都会根据事件的不同而使用,比如今年两会的报道采用虚拟演播室,洪水暴雨的报道采用大数据加直播,天宫发射不仅做了H5,还加上了最新的VR技术。除了突发事件,知政、万象、时局等常设栏目,也保证了这个5000万粉丝大号时刻受到网友的关注和转发。
整个沙龙进行下来,与会新媒和学界的嘉宾达成了最大的共识是,未来自媒体的生存环境无论怎么变化,要想生存下去并且走得更为长远,保证持续生产有价值的内容是最关键的因素。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