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传统媒体人成功转战自媒体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中新网4月28日电 2015年4月底,网络音频第一梯队抢夺真正声音的厮杀,从高调宣战的口水仗急转潜入暗流涌动的地下角力。回首1994年的4月,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互联网时代发出中国“声音”。时隔21年,资本市场终于嗅到网络音频这块蛋糕的美味,广播行业,这个目前唯一没有受到互联网巨大冲击的传统媒体堡垒,开始接受最猛烈的挑战。
12小时的72万+
4月21日晚9点,由中国第一心理疗愈主播、心理学家青音领衔制作的广播节目《那些年,爸妈的爱情》在喜马拉雅FM平台悄然上线。12小时72万次的播放量,不到一周时间里近85万次播放量,惊人甚至有些疯狂的数字标志着国内第一档互联网UGC模式广播节目上线取得开门红。
青音《那些年,爸妈的爱情》喜马拉雅FM专题页面
数字背后,网络音频平台给予强大支撑,青音品牌效应下的粉丝集群“音符社区”为互动推广奠定坚实基础。但成功的关键还是得益于以UGC模式为主导,在音频产品生产全流程上,实现“互联网+”专业团队品质控制,主播青音对此十分自信:我只传播优质内容。
“玩真的”永远是互联网最朴素的原则
在近日召开的“新声活——2015喜马拉雅FM大会”上,青音发表主题演讲《从电波到移动互联网,回首又见她》。演讲开始前,喜马拉雅FM主编老岳开玩笑地说“您等会上台别紧张,因为好多现在的广播主持人都是听着您的节目才做了这一行。”
青音出席“新声活——2015喜马拉雅FM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作为国内粉丝最多的广播界知名主播、华人广播界自媒体第一品牌拥有者,青音正以传统广播媒体十五年情感节目主播的雄厚资本,热情拥抱移动互联时代。光环笼罩下的转型之路没有现成案例可以遵循,如何完成“电波那端”模糊的听众模式向互联网终端真实存在的用户模式转化?“老广播人”如何以“自媒体人”身份重装上阵,开拓崭新的疆域?青音的秘诀是:真。真想、真说、真分享、真关注,用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真切的发声!
探索模式下的道路自信
广播电台,这个过早被错判行将没落的媒体,借助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得以喘息,看着纸媒的艰辛前行、电视行业一片狼藉,在移动互联终端找到爆发的突破口。“广播+互联网”的早期模式让用户“抛弃了收音机”,“互联网+广播”的强大潜能吸引资本重金囤积。作为国内第一档互联网UGC模式广播节目,《那些年,爸妈的爱情》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2015年情节人与春节假期重合,青音工作室发起《那些年,爸妈的爱情》有奖征集活动,线下布置“作业”,让音符(青音粉丝)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的爸妈进行采访,关注父母的婚姻和爱情,进行一场成年人之间的对话,真情体验跟父母“学习爱,做更好的自己”。活动通过青音公众微信(sweetamily)及音符社区展开线上征集评选。一个月时间内近万人参加活动,最终选出稿件300余篇。节目上线前,青音携手知名主播团队举办分享会,以不同的风格朗读演绎获奖作品,线上线下互动强烈。
《那些年,爸妈的爱情》故事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心理治疗师和节目主持人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青音亲自朗读来稿,并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梳理和点评,让听众不仅听到一个个真切的故事,还能了解一些心理学道理,提升用户体验。节目上线12小时即冲破72万次的播放量,24小时节目下载数近25000次,青音在喜马拉雅FM主播排名升至情感生活综合排名第一位。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此次互联网UGC模式广播节目的探索,也遵从了这一原则。最初内容由用户生产,由专业内容、推广团队进行“拔高”后返还用户,引领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借助网络平台完成生产环节的迅速迭代。《那些年》节目将在《爸妈的爱情》主题之后,陆续推出《我暗恋过的人》《熊熊燃烧的梦想》等系列主题。
声音,是唯一一个摆脱眼睛的媒介方式,这个唯一性为“互联网+”留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青音曾表示要把情感疗愈类广播节目做到八十岁,基于音频的新产品,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一切皆有可能。(中新网IT频道)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