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黑公关"泛滥 评论:必须给自媒体“立规矩”

2019-02-17 23:31 出处: 人气: 

(原标题:“黑公关”泛滥:必须给自媒体“立规矩”)

近年来,自媒体“黑公关”让一些企业闻之色变。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数千万元。一家汽车行业公司负责人对媒体吐槽:每年维护上百家自媒体,单价从每年5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不交钱,就可能被黑”。

自媒体兴起后,类似“黑公关”的案例就不少见。相对于拥有多道把关工序的传统媒体,自媒体写作模式更轻便灵活的同时,也为内容生产埋下了隐患。对流量的盲目追求,导致的内容水化,比如震惊体遍地,贩卖焦虑、消费逝者流行等,还只是有违公序良俗。未经核实便传播谣言,则直接侵权。至于以发黑稿为由头找企业索取“保护费”,更是与敲诈勒索没有本质区别。

“黑公关”背后,往往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比如写手、公关公司、网络水军等等。寄生在上面的自媒体,除了主动敲诈,写“黑稿”逼企业给钱灭火外,还有些是被企业收买,用来对付竞争对手。不管哪种形式,它都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对市场生态形成了极大的破坏。

自媒体“黑公关”式的写作模式,还不是盯着企业的负面写,而是将负面放大,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假消息开路,将眼球效应发挥到极致。这正是它与正常监督的区别。

对企业来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大道理固然不错,但在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下,灭火的成本相当大,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再者,由于一些负面信息介于客观陈述与诽谤之间,很难诉诸法律。哪怕赢了官司,自媒体赔的钱与企业的损失相比也是杯水车薪。

结果,一段时间江湖黑稿横行,搞得网络上乌烟瘴气:

去年3月,美团点评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自媒体“互联网分析师于斌”,称其在多个账号内发布与事实不符的文章,索赔1000万美元。

去年11月,阿里巴巴方面称,在天猫双11等大型活动前,阿里巴巴遭遇近500个账号9700余篇网络黑文攻击,以所谓“二选一”和“垄断”为名恶意攻击达4600余篇。

今年6月,腾讯也被卷进“黑公关”,马化腾在朋友圈发文称,“本想佛系忍耐,但黑稿出现纰漏,是时候挖根源了”,之后腾讯高调向公安报案,并称“黑公关”破坏互联网环境。

靠博眼球赚取流量,再以流量为筹码挟持企业,甚至发动网络水军,通过病毒式传播来扩大影响力,自媒体“黑公关”收割财富的娴熟套路,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名利场,也严重败坏了企业的经营环境。

内容生态被破坏后,愿意对资讯环境负责、生产优质内容的越来越少,突破底线的文字敲诈盛行。

“黑公关”的负面示范还不只局限于自媒体领域。现在一些传统媒体也缺乏职业规范,竟然以自媒体为一手信源。而这些不规范的信源,有时炮制的是捕风捉影的假消息。比如,前两天有自媒体造谣,“刘强东涉案女子涉嫌诬陷被美国警方收押”,就有不少正规媒体中招,自我矮化了传播责任。可见自媒体的问题绝不止于小圈子。

需要说明的是,呼吁规范自媒体乱象,不是要将自媒体一棍子打死;谴责“黑公关”式的敲诈勒索,不是说应放弃正常的监督。创作有写发言权,奔着流量去也没问题,但自媒体写作应该遵循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基本底线,不能为了利润,变成企业间恶性竞争的打手,或者利益至上的敲诈道具。

对自媒体乱象,除了呼吁自媒体从业者遵纪守法外,平台也该肩负起治理责任,对违规账号应有严厉的处罚机制和法律惩戒,“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吉国杰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