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洗稿”产业链必须斩断

2019-03-03 03:48 出处: 人气: 

“洗稿”产业链是个新名词。据调查,成本”很低,千字“10元至30元,通过找网络写手,将“爆款”原创文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上线。一些自媒体靠“洗稿”做成大号。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相关部门对抄袭、剽窃的打击力度加大,一些自媒体采取更加隐形的侵权手段,通过将他人原创摘编整合,已形成地下产业链。

自媒体“洗稿”不是孤立现象。自媒体公众号,尤其是食品领域已经成为“洗稿”重灾区,部分自媒体为了增加阅读量和粉丝数而获取广告收益,甚至不惜炮制大量谣言。

在其他领域,洗稿”等行为也“屡见不鲜。这两天,清华大学一名博士多篇论文被学术期刊网站撤稿曝光,撤稿原因是“一系列图片直接复制了以往已经发表的论文,不同论文通过重新编排和改动图示来重复同样的成果”。这种学界的“洗稿”行为一般会被归结为学术不端。

自媒体“洗稿”何以形成产业链?主要原因是剽窃现象难以认定,而处罚成本极高。“洗稿”的手段五花八门,但本质上都是剽窃抄袭。洗稿”现“象已经成为自媒体行业的潜规则,对于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来说,“洗稿”成本低、产量大,可以说是一本万利,能用最短时间获得更多广告和流量,但被处罚的证据很难找到。实际上,很多人是抱着一种法不责众的心态,即使被查实处罚,也不伤元气。而与之相对应,对此类现象的难以认定和面广量大导致处罚成本极高。

“洗稿”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今年七月份,《南方都市报》就此现象进行民调,92.34%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洗稿”,而且绝大部分受访者一边倒支持整治“洗稿”现象,但说到如何对待该现象,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会取消关注并举报。7月16日,国家版权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启动了“剑网2018”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未经许可转载新闻作品和摘编整合、歪曲篡改、抄袭剽窃等侵权现象。应该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对于打击网络“洗稿”现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仍很遥远。从目前情况来看,自媒体公众号“洗稿”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洗稿”现象到底应该如何整治?如果专项行动能从技术识别、法规约束和行业自律等各方面着力,催生出“洗稿”方面的官方整治个案,则无疑会推动法律在“洗稿”方面的界定。此外,整治“洗稿”,不仅仅需要专项整治行动,也需要将“专项”化为制度,铲除“洗稿”产生的土壤。而作为自媒体的阅读者、传播者,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对这种不良行为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为净化环境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只有将良好的风气制度化,堵住“洗稿”和抄袭的漏洞,才可以得到一个良好的自媒体阅读和传播环境。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