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众媒时代的自媒体,最体面的挣钱方式不是拍卖广告而是拍卖版权
摘要: 这是内容创业的最好时代,但不一定是微信公众号创业的最好时代。
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代之以手机、社交网站、自媒体、弹幕、短视频等迅速崛起。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人人参与的低成本化、传播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平台和终端的多样化加速了传统媒体的变革,使得太多原有的认知需要被重塑和归零。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创造的众媒时代。清华大学彭兰教授用八个关键词概括了这一新时代的特征: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新闻、机器写作、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定制化生产、个人云、人—物共生、人—物协同。
而自媒体作为众媒时代新媒体中重要一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三年的发展,它的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笔者简单梳理一下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阶段一:从个人到机构
自媒体机构化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这种机构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内容创作上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大多数机构化的自媒体要么得到了资本的青睐,要么找到了相应的变现方式。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的自媒体,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在打开率持续下降,如何保持粉丝无增长的情况下,依旧能够维持粉丝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阶段二:从重度垂直到垂直联盟
每一个成功的自媒体,都有一个很明确的身份标识。无论他本人乐不乐意接受这种标签,在粉丝的心中已经形成了烙印。而这种标签,与自身的定位和个人的文风是分不开的。他们深耕于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从横向的紧跟社会热点向纵向的重度垂直发展。
随着竞争者的增多,内容出现了分化和分层,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用户对优质的内容愈发无感。重度垂直也开始向社群经营、线下沙龙、培训等倾斜,在用户日益审美疲劳和公众号信息泛滥的后自媒体时代,一些矩阵和联盟出现了。
由财经作家吴晓波等联合成立的狮享家基金已经完成了对酒业家、B座12楼、十点读书、餐饮老板内参、12缸汽车等微信公众号的投资。新榜爆料,这些“矩阵”加上吴晓波频道,已完成600万总订户覆盖。另一方面,不久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papi酱,也获得了由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等联合注资的总额1200万的投资。至此,以知识分享脱口秀和以吐槽视频脱口秀为主的两大自媒体网红走向了联盟。
无论是玩矩阵还是搞联盟,背后的生意经都是在如何巩固城池的同时如何将流量IP化。
阶段三:从单向发展到多元化布局
单纯依靠文本内容(写公众号)已经很难获得用户的关注,技术的推陈出新,使得以直播、视频、音频等渠道的自媒体人脱颖而出,过去靠文章去吸引粉丝的做法,现在似乎越来越不灵验了。自媒体开始从单向发展向多元化布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甚至是直播齐头并进。笔者有个观点,在众媒时代,文本的传播不一定比音频和视频的传播效果更好,保存的更长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户更愿意去看一些轻松,令人愉悦的短视频。
在内容生产和写作方式上,自媒体也开始由精英意识演变成陪伴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严肃优质内容演变成轻松无脑信息
如果你是一个微信深度阅读爱好者,同时又是一个社交媒体的观察者就会发现,公众号的优质内容正在下沉,轻松无脑的信息越来越占据朋友圈的主流,那些曾经活跃在BBS和微博上的段子手开始占领朋友圈,他们以各种插科打诨、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的概念、方式解构着热点的传播。以前的心灵鸡汤现在变成了“毒鸡汤”,以前的犀利现在变成了偏激,以前的“标题党”现在变成了“节操党”。
在一个渠道走量,内容走品质,阅读量和关注数越高,变现的能力越强的生态规则里,也难怪轻松无脑的信息会得到大范围传播。
2、泛娱乐化转向专业化
自媒体人跟社会热点,做娱乐八卦和传统媒体出来的那帮人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不管在人脉资源还是写作经验上,后者获取的关注度总是高于前者,那些规模壮大、运营突出的自媒体无不是在专业化上建立起壁垒,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通过各种干货、心得、宝典、方法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粘性和参与感。
3、精英生产变成大众传播
纸媒电视时代,话语权基本都控制在精英手上,他们的一言一行会给成千上万的观众带来影响。如今,随着用户的分层和平台的多样化,每个领域的“意见领袖”只能影响圈子里的一部分人,他们的影响力被分解了,话语权被稀释了。竞争的炽热化,每个人都可能做“15分钟的名人”,PGC的专业生产(推荐)终究抵挡不了UGC的大众生产传播。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多人的关注,自媒体不得不随时调整写作的方式,以迎合粉丝的味口。
如果盘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这几年来最大的风口,“自媒体”这一行业必定会榜上有名,很多风口的红利周期只有一年半载,而自媒体一直持续了二三年。在笔者看来,大多数自媒体只能做“临时工”不能做“合同工”。纵观这几年的自媒体发展,可以说2016年将会是自媒体的“转型元年”。它的转型有这几个特征:
第一,找风口。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飓风效应”,一批洞悉商业规律的人乘势起飞,微商、O2O、社群无不如此,抓红利,养号、吸粉、抢话语权,一次性收割;
第二,将自己打造成一块金字招牌。这块金子招牌走到哪里都吃香,各种会议,各种活动都有人“供奉”,不是红包就是礼品,想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影响力;
第三,成为行业的标杆,跻身上流社会。只要能把自己的影响力变现,就不愁没有发展,随便去一个中小企业,做个顾问、导师,绰绰有余。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这样不好,相反我认为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商业化进程,拓展了自由执业的发展。同时,它的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认为,众媒时代有两个核心:一是挑战了信息供应的“专卖权”,使原有的专业生产机构,成为所有内容生产的一部分;第二,它使得社交平台作为最大的信息原生地和中转地,权利变大——社交平台调一下“指针”,就会影响一批内容生产者的流量。
自媒体是社交平台最大的“寄生虫”,在众媒时代,自媒体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在此,笔者也作几条设想:
首先,在生产方式,内容定制和原生内容兴起。
自媒体时代是属于一个内容创业者和广告创意人的时代,90后甚至更年轻的一代,他们更喜欢个性化的内容,他们在意“表演”的人,但更在意表演的“内容”。那种pc时代的横幅广告、弹窗广告、以及各种干扰用户体验的骚扰广告,肯定不是未来自媒体的变现方向,每一条定制的短视频,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会成为一个新的商业入口。只要做到了专业性、话题性、传播性和情绪性,也许它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在商业模式上,由广告拍卖到版权拍卖。
现在的自媒体变现的方式过于单一,不是卖货就是卖广告,卖节操。很少有媒体能做到将它当作知识版权来卖。笔者所说的版权拍卖不是指一次性打包拍卖,而是就其中的某个剧本、片段拍卖。这样既能确保现金流的正向流动,又能对后面的事情大胆尝试。不是每个自媒体都适合这样做,一些有能力的自媒体确实可以尝试。如果只是以写评论见长,倒可以尝试将版权以竞价的方式独家授权给一些需要的门户网站。或许,这才是自媒体人体面的挣钱方式。
再次,在利益保护上,设立门槛,建立核心竞争力。
通俗说法就是做别人不能做的,或做不了的,像手艺人、艺术家。未来自媒体的竞争,主要在于渠道和核心内容的竞争,如签约记者、作者、拍客、达人等,自媒体的一家之言,不如百花齐放。虽然做不了纸媒那么大的影响力,但仍然可以在小众圈子里把它做到极致。
结语
众媒时代,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有人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也有刹便成永恒。虽然微信已经坐上了中国的社交(媒体)的头把交椅,成了自媒体人走出单位和体制的曙光,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取得成功。这是内容创业的最好时代,但不一定是微信公众号创业的最好时代。即便如此,笔者还是鼓励更多有能力有理想的年轻人多走出去试试。(本文首发钛媒体)
责任编辑:徐梅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