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新媒体和新技术时,我们在谈什么

2016-06-20 03:20 出处: 人气: 

当我们在谈新媒体和新技术时,我们在谈什么

在以“互联网”为隐喻的今天,报刊业所开创、建立及保持的大众传播秩序和关系,风光早已不再,如果不是说被颠覆的话。新传播推涌出一个新的“紧要关头”,发生了传播的“整体的生态变革”。因此,在当今传播革命的大变革下,增强自己的“社会学习能力”和反思的能力,重造新闻学,避免以旧知识旧眼光旧思维拥抱新交往,已经是刻不容缓。


为此,新闻学必须自觉地转换视角,从作为技术的媒介转向作为实践的传播,改造新闻学研究原来坚信不疑的一些前提及其概念,从人类传播实践的平台范畴来观照新闻业及其实践,把新闻实践与其他的传播并置,从而讨论其可能具有的特殊性及其实践规范。


有鉴于此,在本次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5)上,论坛组织方与研究同仁们专门安排了两个关于新闻生产的panel与一场围绕着新技术的跨学科学术对话会。


围绕新闻生产的讨论分别以“新语境下的新闻业”和“新闻生产的创新”为主题,关注新技术背景下新闻生产的变化及意义。会后,两个panel的参与者还将继续参加由潘忠党教授主持的“新技术环境下的新闻生产研究”工作坊(不对外开放),就各自研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共同修改论文,本微信号也会继续关注和介绍后续学术成果,敬请期待。


“网络连接与社会变迁:重新认识新媒体”小型学术对话会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中心和《学术月刊》杂志社主办,旨在展开跨学科的对话,通过城市传播、新闻生产、新技术研究等多重维度,推动在全球化、数字化、新技术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的再造,寻求理论突破,强化现实影响。


以上学术活动的安排时间地点如下,欢迎各位研究同仁们的参与。


Panel: 新语境下的新闻业和新闻生产

时间:12月20日 8:30—10:00

地点:复宣酒店四楼1号会议室

主持:刘鹏(上海报业集团)

评议:段京肃(南京大学)


消灭“生产”的生产:微信的新闻过程与互文性(谢静,复旦大学)

党与市场统合主义下媒体能动性的嬗变:以南方报业及其子报系为例(陈楚洁,香港城市大学)

“液化”的共同体:新传播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反思——以澎湃“东方之星”报道为个案(陆晔、周睿鸣,复旦大学)

“点燃理想的日子”:青春叙事、集体怀旧与新闻业“黄金时代”神话(李红涛,浙江大学)


Panel: 新闻生产的创新

时间:12月20日 10:30—12:00

地点:复宣酒店四楼1号会议室

主持: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

评议:张志安(中山大学)


“建立缓冲”与重新类型化:新闻组织如何采纳数据新闻?——对三家媒体的个案观察(李艳红,中山大学)

新闻编辑部如何再结构化?——对《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在线新闻平台的多个案研究(王辰瑶,南京大学)

徘徊在新旧之间——基于上海A网站新闻生产的民族志研究(白红义,上海社会科学院)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旧媒体“变形”与新媒体“改造”——基于“澎湃新闻”新媒体编辑部日常实践的考察(卞清、赵金昳,同济大学)

以技术之名:论数据新闻对新闻职业文化的改造(钱进、周俊,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术对话会: 网络连接与社会变迁——重新认识新媒体

时间:12月21日 13:30—16:30

地点:复宣酒店四楼7号会议室

主持:黄旦 (复旦大学)


关于我们本订阅号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的官方微信帐号。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原名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重组于2000年2月,2000年12月通过严格评审,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首批106个基地中唯一的传播学研究基地。本订阅号关注学界动态,推送学术信息,欢迎订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方菜单选择“查看公众号”并进入“查看历史消息”。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