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媒体探访北京戒毒所:女孩18岁时与母亲赌气吸毒
(原标题:探访北京强制戒毒所:讲述被毒品毁掉的家庭和人生)
央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是“6.26国际禁毒日”,今年的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无毒青春,健康生活”。截至2015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其中18到35岁的占到了60.6%,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强制隔离戒毒所,探访这里的生活,了解戒毒学员被毒品改变的青春轨迹。
戒毒人员小袁今年27岁,五个月前来到这里接受治疗。之前因为好奇,在朋友的唆使之下第一次接触毒品,随后一发不可收拾s。“身边的朋友有玩这个的,我看着比较好奇,就慢慢沾染上了。我本身也没什么正当职业,朋友有的上班,有的也没有正当职业,相互之间能聊的话题也没有,无非就是坐一块吃个饭,坐一会玩一会,就一起吸食冰毒。”
在接触毒品后,小袁开始变得自我封闭、压抑,对家人的态度也愈发不耐烦。“一开始没感觉这个东西能把人变成什么样,吸食上冰毒后渐渐发现人会封闭起来,不愿意跟别人说什么,甚至包括自己的生活,跟家里人或特别好的朋友沟通很少,几乎不可能说我主动跟你说什么,说我今天怎么样怎么样,家里人会问我,一问我我也会特别烦躁。”
小袁告诉记者,刚开始家里人没有朝这方面去想过,但在他被处理过一回后,才知道他吸毒了。
23岁的女生小奇已经是第二次来到这里接受戒毒治疗,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她因为叛逆,18岁时为了和母亲赌气,沾染上毒品。“我那时候也小,叛逆,吵架时觉得委屈,就想着办法跟她较劲,气她。在没有上瘾之前就是兴奋,抽上它心里高兴,感觉这些事都能过去了,但一旦上瘾之后,沟通越来越不好,跟我妈感情也不行了。”
小奇回忆说,为了让她不再因为赌气而吸食毒品,小奇的妈妈努力去缓和母女关系,不过那时候她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毒瘾。2013年,小奇的妈妈选择报警,派出所民警一句“你妈说她管不了你,让我们来管你”让小奇印象深刻。
小奇说:“我当初不是为了吸毒气她嘛,每次吵架后就让她看见这个东西,甚至当她面抽。2013年我妈就报警了。我妈那会哭着求我不要再抽了,但那会上瘾了,我当时感觉已经无药可救了。”
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精神依赖性”。由于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次足量尝试就可产生欣快感,并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因此合成毒品更易成瘾。
34岁的小丁在这里接受戒毒治疗,回忆起吸食毒品成瘾时的状态,他说:“回想起我接触毒品那段日子里,所有时间段里做事情都跟正常人有一定区别,主要是容易冲动,出现瞬间焦虑。人在接触完毒品,尤其是在吸食完后,慢慢不愿意接触自己的朋友圈。”
对于小丁来说,最担心的是失去来自社会的信任。对家人的愧疚感也成为他积极接受戒毒治疗的动力。
小丁说:“现在最亏欠的就是我的家人和我的女朋友。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态,才促使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更好地配合治疗,争取早点回归社会,回到他们身边,能够弥补这些日子不在他们身边造成的亏欠。经历了这个治疗,我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去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而且知道我的快乐可以不借助冰毒去实现。其实还是能够发现,或许没有毒品我会更快乐。”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和侵害。国家禁毒办、中宣部、教育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规划(2016—2018)》,以10岁到25岁的青少年为重点、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使青少年禁毒意识明显增强,新滋生吸毒人数明显下降。采访过程中,在说到“第一次沾染毒品的经历”时,一再被戒毒人员所提及的是来自周围“朋友圈”的诱惑。
由于辨识毒品难度较大,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强制隔离戒毒所副科长李星淼建议,在不熟悉的场合、面对不熟悉的物品,即便是面对好朋友的邀请,也要坚决学会拒绝、勇敢说不。不管是作为一个有成瘾经历的人,还是所谓正常人来说,能够主动拒绝别人不正当的理由、请求是一个非常难的事,需要建立底线。在你不愿意做、违背你意愿的情况下,或者在这个东西未知的情况下,是不想做的事,你必须要,必须要说“不”。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