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

2017-09-05 18:42 出处: 人气: 

原标题: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一与大多数人误解所不同的是,一般情况下,媒体并不拥有第三方作者内容的著作权。比如说,一份报纸刊登了张三的千字文,并不等于报纸就拥有了这篇文章的版权...

原标题: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

与大多数人误解所不同的是,一般情况下,媒体并不拥有第三方作者内容的著作权。

比如说,一份报纸刊登了张三的千字文,并不等于报纸就拥有了这篇文章的版权。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媒体只是通过支付稿酬换取了这篇文章的”单次传播权”(是的,单次)。

但媒体的确可以要求和张三事先签订一份买断的协议,将这篇文章的著作权项下所有的财产权全部买断(行话叫独占)。张三愿意不愿意签这样的协议,无非就是ta自己衡量,是否值得这么做。

我写了很多年媒体专栏,碰到过两家,签下了买断的协议。一次对方是“纽约时报中文网”,一次对方是“腾讯大家”。前者金光闪闪,后者稿酬丰厚。

纽约时报中文网有一个编辑负责我的专栏,当然也不会只负责我一个人的专栏。后来,这个姑娘离职,给她负责的所有专栏作者写了一封告别邮件。地址栏里密密麻麻,估计有近百位之多。

我同样不太了然腾讯大家到底有多少作者。不过腾讯大家首次作者年会我是参加了的,在场作者应该也有近百位。

我提到上面这一大段的原因是:一个机构,以排它的方式,签下一部分人的部分作品,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

事实上,很多人很是大惊小怪了一次。

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所谓签下300知乎大V,竟然被看成斯巴达300勇士。还引来知乎founder的言论。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少见多怪。

澎湃英文版stone有个记者采访我这个事,我其中的一个观点就是:这些大V也挺辛苦的。

一个月写20篇不少于500字的回答,才能拿到万把块。

六七年前我写专栏最疯狂的时候(三个周专栏,七八个月专栏,合起来一个月不也得20篇,通常千到千五字幅度),标准价格:5毛一个字。我经常自嘲为五毛党。

头条这个级别的公司,也就签出了一块钱一个字,还是六七年后的今天,很平常的价格,完全没有数百亿美金估值公司的那种财大气粗范儿。中规中矩。因为腾讯OMG这个苦哈哈的事业群的大家稿酬,有一档也是一块钱一个字(人也有两块的,到底腾讯体量不是头条能比的。但对稿费这件事一向很糊涂的我,总是疑心一件事:大家好像是按篇和我计酬,并不是刚开始吹嘘的那样按字结算)。

如果某个悟空答主一不小心打了鸡血,写了20篇每篇5000字的,好像也只有万把块。所以,比较精确的计价说法是:按篇结算,每篇500块,长度不低于500字。

与直播这个行当所谓买断是买断“人”所不同的是,这种文字性的东西,买断“人”是几乎没有任何可操作性的。事实上,头条也不是买断了300个人以至于他们以后写任何内容都必须发布在悟空问答上。

头条只买断了这300位的部分产出,正如前面说的纽约时报中文网、腾讯大家买断了我部分产出一样。

我并没有看过悟空问答所谓买断的合作协议,我都不知道悟空问答是不是把人的著作权项下十三个财产权全部买走了。反正纽时中文和腾讯大家都是好多页的协议,一鼓作气全部打包买走。

这件事的看点压根不在什么买断300人,而是在:

1、500字。 2、按某一个主题/事件串起的多方评论。

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

在日本,一个名为newspicks的新闻app广受欢迎,与同类的雅虎新闻(日本)和SmartNews所不同的是,它更为聚焦,主要集中于财经商业新闻。

日本ICT综研调查公司发布的《2016年新闻类移动客户端市场动态调查》报告中,newspicks获得了用户满意度的榜首位置,理由是:能看到专家学者对新闻的评论。

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

这让人想起中国的网易造楼团和知乎。

如果说以编段子抖机灵出名的网易造楼团还有那么点不正经感的话,知乎大量的问答则性质上颇像newspicks:一件事你怎么看这样类型的问题抛出后,引来一堆的回答(评论),其中当然不乏行内人的看法,洋洋洒洒引经据典的文字,时有可见。

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

按事件串起评论,这个做法在门户上多有操作,我们通常称之为“专题”。

在大量的专题页面上,当然包括有这一事件的跟进新闻,也包括大量的第三方评论。后来一般还会进行站队操作,比如评论稿的站队,或者网友投票。

而在移动端,门户的专题基本上不能再适应,链接过多,版式过于庞大,是无法适应手机小屏的。

其实知乎的长篇大论回答,在移动端表现也未必有太良好。

移动端,无论你抱有什么样的主观立场,喜欢轻阅读这一客观事实,始终无法回避。

我们今天大致上是这样的需要:

1、一件事出来后,我们想一次性解决“别人怎么看”的问题,微信公号一篇一篇去翻太麻烦,始终盯着一两个号看又怕只见树木。 2、别人怎么看里的这个别人,最好是有点专业度,而不是阿猫阿狗。 3、内容不要太短,140个字是不够的,但也别太长,几千字有点吃不消,到底是多方评论汇聚,每一方都几千字是很夸张的。500-1000,大致可以承受。

上述三点,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公号,还是今日头条之类的新闻客户端,都不能准确命中。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产品:以事件串起,汇聚有点专业度的中等长度的看法。

事实上,知乎大致上就是干这个的,只不过它的界面会让你觉得它不是干这个的:你关注的某位关注/回答了一个问题、你关注的某位赞同了一个回答、你关注的某位发表/赞了一篇文章。

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

社交元素强于事件本身的元素。

对比下newspicks的首屏,虽然两者实质差不多,但使用体验真心不一样(无褒贬):

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

事件为轴,中等长度内容,第三方观点,不知道腾讯是否会跟进。

毕竟腾讯手上有一个企鹅问答,但基本上是混于信息流中的。

移动时代的专题:主题/事件串起的中等长度内容汇聚

不知道会不会剥离出来做独立APP,或者,至少在腾讯新闻里给一个独立的入口?

而一家刚刚拿了上亿投资的公司则在试水,未正式推出,但已经开始悄没声息地邀人内测。

还记得当年微博上一句流行语吗?

元芳,你怎么看?

—— 首发 扯氮集 ——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