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重庆新闻重庆日报重庆日报农村版重庆科技报 花开黑泥沟
通水泥路后,李花盛开时,黑泥沟游人如织。通讯员 叶娟 摄
仿佛一夜之间,无人问津的黑泥沟就热闹起来。
城里来的小车,在蜿蜒的村道上排起了长龙;城里来的人,散落在村子的坡地河沟处。
其实,黑泥沟没什么变化,还是高山上那个小村子。淳朴的村民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漫山遍野的李花、桃花、油菜花依旧在三四月间开到荼蘼;村民们也依旧习惯称这个小村子为“黑泥沟”,而不是标注在地图上的开州区赵家街道南山村。
不同的是,黑泥沟在今年3月通水泥路了。
山高路不通
黑泥沟成“世外桃源”
4公里的水泥路不长,连接的却是两个似乎相差了一个世纪的区域。
海拔1100多米的黑泥沟,距开州区赵家工业园区不足5公里。
通水泥路之前,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的黑泥沟,仅有不到600人的留守妇孺老人常住。
“虽然紧挨着工业园区,但因为黑泥沟的海拔较高,又不通公路,所以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南山村支部书记沈思学介绍,为了改善村民生活,20年前,村干部带领村民们在石头缝隙中种上了李子树,目前已发展到了3000多亩。
“黑泥沟都是土李子,香甜清脆,好吃得很。”52岁的谭顺青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中4人种了6亩李树。这6亩李子,几乎年年丰收,却并没有给谭顺清带来多少收益。
黑泥沟山高坡陡,村里又都是些留守老人,丰收季节缺乏劳动力,摘李子费力。再加上交通不便,果子的外运只能靠摩托车。因此,黑泥沟的李子价格一直很低,也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至今,村里还有贫困户58户,贫困人口194人。
纷至沓来的游人
给山村带来了新希望
3月,黑泥沟的李花又开得漫山遍野;3月,黑泥沟通往赵家街道的机耕道硬化完成。
消息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迅速扩散。然后,“走,黑泥沟看‘雪’。”成了3月开州市民最流行的一句话。
于是,几乎在一夜之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黑泥沟,揭去了它神秘的面纱。
3月29日,当记者来到黑泥沟时,车流已堵到村外。蜿蜒的乡村公路掩映在白色花海中,漫山遍野的李花犹如春日里的一场大雪,染白了山坡,染白了田间,也染白了河滩。
纷至沓来的游人,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却也给山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村干部的建议下,村民何武香3月初在自家屋里开起了农家乐,“花开了,路通了。我们的8张桌子,每天都被预定完。这段时间几乎每张桌子都要翻台,一张桌子收200多块钱,一天流水有3000多块钱。”
看着眼前的热闹,何武香也有些担忧:“现在村里条件还差一些,停车不方便。农家乐就两家,好多游客吃饭都要排队。耍不好、吃不好,以后人家不来了怎么办?”
“7月的时候,这里能避暑,还能摘李子,来的人肯定更多。希望村子里的基础设施能够再改善好点,农家乐也应该再多发展几家才得行。”何武香说。
打造黑泥沟土李子品牌
抱团发展乡村游
何武香的期望与开州区和赵家街道对黑泥沟的未来规划不谋而合。
“南山村距产业扶贫示范村长沙镇齐圣村为4公里,距刘伯承元帅故居仅为5公里,我们计划结合南山村的区位优势,打造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与齐圣村、刘帅故居形成抱团发展,助推乡村旅游。”赵家街道办公室副主任谢瀚介绍,要进一步发展黑泥沟的乡村旅游,当务之急就是改善基础设施。
目前,黑泥沟已经新建了果园内观光步道及村民摘果便道,接下来将修建观景亭台和旅游配套的停车场、公厕等,并扶持一批农家住宿餐饮店。此外,在目前已经完成4公里硬化道路的基础上,黑泥沟将继续硬化和新建6至8米宽主公路5公里。
2017年,开州区政府还将与赵家街道结合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扩大黑泥沟的土李子种植规模至一万亩,使之成为村民的长效增收渠道。
记者离开黑泥沟时,何武香正欣赏着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黑泥沟照片,“看了几十年,还不知道花开时,黑泥沟有那么漂亮。”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