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小区超市前“顺”快递 快递主人微博“人肉”

2017-06-15 20:00 出处: 人气: 

无需担保,也不用任何资质,只要动动手指填表格,就能从网络平台上贷款几万元,“校园贷”满足了一些学生享受奢华生活的虚荣,也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以集资进行投资放贷为由,找大学生帮申请“校园贷”,承诺能按期帮还贷,每次还给200元好处费。结果,沈阳20多名大学生盲目轻信他人帮申“校园贷”,几个月后60余万元欠款让他们深陷危机。

6月14日,皇姑警方侦破了以高校在校学生为目标的系列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破获案件20余起。

投资缺钱找大学生帮申“校园贷”

24岁的杨某是朝阳人,大学毕业一年,一直没找正经工作,于是瞄上了无需资质证明、无需繁琐手续就能轻松贷款上万元的“校园贷”,萌生了找大学生帮申“校园贷”的想法。

杨某通过QQ认识了大学生小王,小王帮她申请了“校园贷”,杨某按约定按期帮小王还清了贷款,还给了2000元好处费,让小王帮她在同学中继续找人申请“校园贷”,每人每次给200元好处费,贷款由杨某支配,杨某承诺按期还款。

贪图小利大学生深陷“校园贷”

去年12月,小王找到了同学小孙,小孙虽不缺钱花,但听说申请贷款不需要繁琐的手续,也不用自己还钱,还能白得几百元的好处费,头脑一热就答应了,与杨某见了几面后,轻信了杨某的“承诺”,利用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视频认证资料分别向5个“校园贷”平台共申请了5万元贷款。

小孙告诉记者,起初的两三个月,她发现“校园贷”平台每月都有还款入账,就放松了警惕。但今年4月,小孙发现还款并没有按期入账,于是就与杨某联系,杨某却告诉她,手头资金链断了,没钱再还了,只有小孙继续帮她介绍同学申请“校园贷”,才能还上钱。小孙立即报了警。“我现在还欠3万多元的贷款,每个月要还3000多元,我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上哪儿还得上这么多钱啊!”小孙说,“为了不影响我的征信记录,不给以后找工作添麻烦,我只能求爸妈帮我还钱,这么大一笔钱也给我的家庭造成了很重的负担。”

像小孙这样,还有20多个同学都被杨某所谓“帮还钱,还给好处费”的诱惑骗了,利用大学生的个人身份信息从不同的“校园贷”平台上实名贷款60余万元。

相约见面涉案人员当场被抓

4月11日,皇姑分局辽河派出所民警接到多名高校学生及家长报警后,立即开展侦破工作。4月16日,小孙以写欠条的理由将杨某约到学校食堂见面,杨某及其朋友王某出现,民警迅速出击,将正在企图诈骗的杨、王二人当场抓获。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杨某、王某对诈骗学生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供述自2016年以来,针对在校的大学生,以承诺投资赚钱,偿还本金利息,为学生提供好处费为诱饵,骗取学生的信任,利用大学生个人身份信息从“校园贷”平台上实名贷出款项,以此骗取多所高校20余名在校学生的60余万元贷款。民警了解到,杨某、王某从大学生手中骗来的贷款并没有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缴纳房租,另一部分被杨某挥霍,购买生活用品、衣服等。

目前,杨某、王某已被刑拘。

对话嫌疑人

“缺钱时头脑一热,没想到这么快就还不上了”

6月14日,记者在沈阳市第一看守所见到了杨某,一头短发下,一张青春稚嫩的脸庞令人惋惜。

杨某告诉记者,她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上学时自己申请过1500元的“校园贷”,知道这个方法“火爆”且“来钱快”,所以才在毕业后将目标锁定到在校大学生身上。“我缺钱花,所以就头脑一热,想多得点钱。”杨某说,“起初几个月我还能还得上,后来手里就没那么多钱还款了。”杨某坦言,自己想过总有一天会还不上钱,但做这件事时没过多思考,也没想过这一天这么快就到来了。

警方提醒

“校园贷”多是新债抵旧债

近年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校园贷”十分火爆,在网上搜索,各式各样的校园贷款机构或App多达几十种,打着“放款快”“利息低”吸引大学生。

警方提醒,“校园贷”的各种噱头就是为了引人入坑的,“低息”是幌子,一旦逾期未还,随之而来一定是惊人的“利滚利”。而且很多不法分子会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作为他用,很容易给个人造成声誉、利益的损失。因此,大学生们不要轻信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不要贪图小利而因小失大。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唐心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