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老钱庄财经新闻资讯:6月30日十条重要早间财经新闻一览
【摘要】2016年6月30日有哪些早间财经新闻?2016年6月30日十条重要早间财经新闻一览如下:
导读:
医疗服务价改启动在即 大型检查费用降幅最高或超40%
楼市上半年扎堆现205宗地王 二线城市信贷收紧恐成常态
人民币结束三连跌上涨204基点 汇率年内跌幅2.14%
审计署揭短部分金融机构:未落实支持小微三农要求
生猪价格年内首次下行 物价上涨压力释放
发改委摸底近半数地方经济 多地表示下行压力加大
央企任性不差钱 中粮24.4亿绝杀首创问鼎新地王
央行半年末时点再施大额逆回购 7月仍面临对冲压力
矿产品资源税改革将从价计征 确定税率1%至15%
多校划片挡不住学区房价格高温 北京地区普遍溢价超20%
新闻一:医疗服务价改启动在即 大型检查费用降幅最高或超40%
近日,发改委在《介绍深化价格机制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有关情况》中表示,即将会同卫生计生委、人社部、财政部印发报经国务院同意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这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去年出台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姐妹篇。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意见》即将对外公布之时,各地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已经悄然展开。
在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时,大多数地区采取的是降低CT、磁共振检查价格,提高诊察、护理、手术和床位价格。“涨价并不是主流,而是更合理的反应医疗服务人员的价值。”一位医疗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很多医院还在执行20多年前的国家医疗服务项目规范,价格是20年前的价格。”清华长庚医院杨青博士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更重要的是“供需主导,拓宽供给,竞争成价”,“要特别关注医师在医疗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和角色”。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在即
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理顺理疗服务价格是我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的重要方向。
6月28日,发改委在《介绍深化价格机制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有关情况》表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坚持总量控制,调放结合,强化政策联动,积极稳妥推进,逐步建立起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据了解,此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我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从整体来看各地改革方案主要是,取消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一律实施零差价销售,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今年7月份起,山东省多地将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据山东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参与改革的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政府补偿不低于10%,其余部分通过医院加强核算、节约成本解决。
据媒体报道,据山东省淄博市物价局测算,以2014年为例,10家市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收入为16497.9万元(中药饮片除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后(金额为13198.3万元),患者总体医药负担减少3299.6万元。
医疗服务价值将体现
据了解,很多医院实行的医疗服务价格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规定。医疗服务价格并没有随着市场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希望政府建立动态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一位医院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多省市公布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涉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降低CT、磁共振检查价格,提高诊察、护理、手术和床位价格,成为这些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共性。
例如,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印发《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表示,“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费、检验费。提高诊查费、床位费、护理费、手术费、治疗费、中医治疗费。放开辅助生殖、医学美容、口腔正畸、中医推拿和中医保健(不含辨证论治)及按规定规范开设的特需病房床位、特需门诊诊查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市场调节”。
山东省临沂市政府网站公布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论证会信息显示,提出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以4170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为基价,提高价格1947项,降低价格21项,合并挂号费1项,放开价格131项,价格平移2070项,新增4项,共计4173项。
据记者了解,一些地区的诊察费平均提高幅度超200%,护理费平均提高幅度超100%,手术费平均提高幅度约为40%以上,会诊费平均提高幅度超200%。而一些大型检查、检验等费用降低的幅度也在2%至50%不等。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调整有利于体现医护工作人员的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生、不同患者的护理费用、不同难度的手术费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些项目看起来涨幅很大,但基础价格并不是很高。例如一些地区普通诊察费为2元/次,涨价之后为4元/次。一些项目看起来降幅不是很大,但由于基础价格较高,老百姓还是能得到很多实惠。例如一些医院1.5T及以上磁共振检查价格从960元降至550元,降幅超40%。
对于即将发布《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一事,分析人士认为,这对A股医疗服务类上市公司也将产生重要影响。不过不同公司影响也不同。
“此事主要针对的是公立医院,对民营医院的来说可能是影响关联的医保报销额度。”一位民营医疗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
爱尔眼科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公司的影响是“总体趋好,效果逐步体现”。(证券日报)
新闻二:楼市上半年扎堆现205宗地王 二线城市信贷收紧恐成常态
七月将至,回顾过去的这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可谓是从头“红”到尾。先是春节过后一线城市房价领涨全国楼市,随后二线城市房价奋起直追,并接连出现新“地王”。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是中国有史以来地王出现最密集的年份,以“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率”为代表的三高地块普遍出现在一、二线城市中,并持续刺激该地区房地产市场。就目前来看,地价超过房价已经从一线城市逐步蔓延到二线城市。
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2016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合计1461.75亿元,同比下调了17.3%;而二线城市合计成交金额为6139.12亿元,同比涨幅高达56%。其中,以苏州、南京、杭州、合肥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排名更是居于全国前几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昨日,全国多个城市再将“地王潮”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天津、上海、成都等地均出现了高价地王。其中,央企中粮以24.4亿元的价格将上海迪士尼旁边的一块纯宅地块收入囊中;天津更是出现一宗地块溢价率接近600%的新纪录;与此同时,成都也是接连出现溢价率超过100%的多个新地块。
至此,全国已出现205宗单宗超过10亿元的高总价地块,51宗超过30亿元的高总价地块,3宗超过100亿元的高总价地块。144宗溢价率超过50%的单宗地块,约是去年同期8.5倍;92宗溢价率超过100%的单宗地块,约是去年同期45倍。
从城市分布来看,分别为苏州27宗、杭州26宗、南京21宗、上海15宗、合肥14宗、北京12宗、广州9宗。
“土地市场持续火爆、地王蔓延、楼面价超过房价将成为日后一、二线城市的常态。”张大伟认为, 二线城市地王频繁出现,或将影响后续二线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如果以南京、合肥、苏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房价没有约束性政策出台,后续很可能会出现房价爆发式上涨。
对此,合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在近日召开的第五次主任会议决定,合肥将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即规定商品房最低首付比例为25%,但是对于二手房的首付比例提高至四成,对应的是名下有房无贷的情况,而如果名下有房有贷,再购房首付比例则提升至五成,也就是认贷又认房。对于三套房的首付比例,这一数字将达到六成,且停止公积金贷款。该政策将于7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为一年。另外,按照新规,土地出让金额在20亿元以下(含20亿元)的,须在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一次性付清,出让金额在20亿元以上的,缴纳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易居研究院智库研究中心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合肥楼市率先收紧信贷政策可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标志,预计后续其他城市信贷政策也会纷纷跟进,即出现二套房收紧、首套房认定更加趋于严格的情况。当然,后续市场交易可能会随之下降,但价格方面受近期各城市土地市场火热所影响,或继续保持一种涨幅持平达态势。(证券日报)
新闻三:人民币结束三连跌上涨204基点 汇率年内跌幅2.14%
记者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获悉,6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324,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204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出现止跌回升,结束了此前三个交易日连续下跌的趋势。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累计下跌2.14%。
此外,在岸和离岸市场也随之出现了反弹,截至记者发稿前,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报6.6477,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10个基点,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报6.6596,较上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260个基点,两岸汇差为119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回升是由于英镑、欧元从28日起开始止跌回升,美元指数有一定的回落。”民生证券研究院专题及海外研究主管张瑜表示。
“当前人民币汇率已经反映出市场的预期。由于一篮子货币呈现双向波动,人民币汇率也呈现双向波动、相对稳定的态势。”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
上周五以来,受英国意外脱欧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累计下跌870个基点。对于连日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引发的市场关注,央行在其官方微博“央行微播”公开表示,近期受英国“脱欧”公投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出现波动,英镑、欧元走贬,美元走强,在“前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5月份之后,我国形成了“前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证券日报)
新闻四:审计署揭短部分金融机构:未落实支持小微三农要求
记者与多位银行业人士交流中了解到,传统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对小微业务并不青睐。“做一单上亿元的业务,和做100单100万元的业务,赚到的钱可能差不多,但后者要耗费的精力、成本以及管理难度远远超过前者。”
6月29日,审计署发布了中国农业银行(3.190, 0.01, 0.31%)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20.810, -0.11, -0.53%)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围绕有关审计情况,审计署表示,5家金融企业运行总体稳健,但在经营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出现在财务收支、重大决策、内部管控、廉洁从业等方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有违规行为,而保险公司则在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上,投入不足。
此外,审计署还提及,保险公司中部分寿险公司过度依赖无实质保险保障作用的投资型保险产品特别是高现金价值产品实现保费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较为突出,弱化了保险保障功能。
险企未按要求开展农险等业务
根据审计署列明的业务问题,国寿集团和太平集团均涉及农业保险、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问题。
国寿集团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其中2014年承保农业保险仅占当年全国市场份额的0.97%;33家财险分支机构中只有7家开展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2014年保费收入仅484.84万元;2013年启动投资的4个养老项目,有3个项目至2015年6月尚未开工。
太平集团亦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其中2014年承保农业保险仅占当年全国市场份额的0.08%;30家财险分支机构中仅有3家独立开展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2014年保费收入76.76万元。
对此,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型保险公司通常不愿花费过多精力钻研农险中某一细致产品,如农险中的奶牛保险、梅花鹿保险,保费不多,但却要在研究承保、理赔时如何规避风险等问题上下大力气。”
“在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上,小微企业存在信用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因素,极易传导到贷款相关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承保上,使得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增加。”该人士续称。
此外,审计署列明的业务经营问题显示,至2015年7月底,人保集团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三农”保险中的家庭农用机械综合保险业务仅在吉林省开展,未推广至全国。
某保险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与其他抵押贷款业务差别不大,但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于,此项业务尚不成熟,相关配套政策缺位,民众心理接受程度也不足。”
人保集团在官网回应称,审计署的审计情况客观反映了其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情况,既充分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审计期间即知即改、边审边改,并以此为契机转型升级。
小微企业信贷“潜规则”被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涉及到银行的相关审计情况梳理看到,审计署发现多家银行在小微业务中存在划分标准不严的情况。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的口号并未切实得到执行。
审计署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金融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还有待加强。部分商业银行呈现出一定的惜贷趋势,有的还在金融服务中收取额外费用,变相加重企业融资负担,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此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在具体表现上,审计署指出,招商银行(17.500, 0.05, 0.29%)2014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较上年下降57.95%,不符合监管相关要求。2012年至2014年,违规向办理贷款的小微企业收取中间业务费共计631.57万元,其中2014年300.91万元。
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光大银行上海、杭州、广州3家分行未严格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将非小微企业的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中,涉及金额13.81亿元,其中2014年4.4亿元;杭州分行发放的1.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资金,实际被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大型企业套取,其中2014年3608万元。
在农业银行,也有类似情况出现。审计署指出,2012年至2014年,农业银行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企业贷款分别下降2.76%、10.27%和3.20%;浙江等6家分行未严格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将非小微企业的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中,涉及金额55.2亿元。
此外,农业银行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涉农贷款增速放缓,3年平均增幅12.43%,低于同业平均增幅4.92个百分点;未严格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将367.14亿元非涉农贷款按涉农贷款进行统计。审计署指出,“未能体现服务‘三农’特色。此外,抽查发现个别分支机构存在涉农贷款利率上浮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多位银行业人士交流中了解到,传统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对小微业务并不青睐。“做一单上亿元的业务,和做100单100万元的业务,赚到的钱可能差不多,但后者要耗费的精力、成本以及管理难度远远超过前者。”
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性,银监会对银行业务的业务指导中提出“两个不低于”原则,即“对于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2015年,银监会还将这一要求调整为“三个不低于”,即: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从不同维度综合全面考察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情况。
不过,也有银行业人士透露,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可能会为了在报表上完成上述数字要求,存在将部分非小微企业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的情况。
此外,审计署还披露光大银行(3.740, 0.00,0.00%)部分问题:2014年,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等5家分支机构未严格落实贷后管理制度,致使28.15亿元信贷资金被挪用;2014年,光大银行广州、杭州、南京等3家分行办理售汇业务时,存在对客户提交的贸易合同真实性审核不严等问题,涉及金额45.39亿元。
审计署表示,上述机构已经组织开展对待审计问题整改,并已按规定时限向审计署书面报告了整改情况。
招商局在整改情况公告中表示,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符合要求、违规收取中间业务费的问题,相关公司已在新的经营规划中对信贷投入、业务创新和名单制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切实推动小微企业资产业务的加快发展。
光大银行方面表示,针对本次审计,高管层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建立整改台账,严格开展审计整改结果评价。(21世纪经济报道)
新闻五:生猪价格年内首次下行 物价上涨压力释放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节节攀升,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新庄村生猪养殖户陈振华,加快了出货速度。
几天前他刚以每斤10.1元的价格卖出了20多头生猪,目前还存栏27头,打算3个月后全部出栏。
“毕竟养猪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风险大,所以即使猪价上涨也不敢贸然再扩张。”6月29日,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事实证明陈振华的判断是正确的。农业部和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第25周,生猪价格出现环比下跌。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成本与价格研究室专家王振霞认为,生猪价格环比下降,将带动猪肉零售价格下降,下半年物价走势有望稳定。
王振霞建议,下一步货币政策不必过于放松,这可能导致大量的货币流入一些大宗商品,进而推高物价。可以加大改革力度,比如放开垄断领域的改革,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生猪价格年内首次下跌
据农业部监测,2016年第25周(2016年6月20日-26日)猪肉周均价每公斤26.79元,环比跌0.7%,同比高32.7%。
另外商务部数字也显示,从6月第二周开始,猪肉批发价格已经分别比上一期下跌了三周,跌幅分别为0.4%、1%、1%。
猪肉批发价格下降,是生猪价格今年以来首次下降导致的。生猪预警网顾问冯永辉介绍,监测显示,6月3日的瘦肉型生猪均价是每斤10.6元,到了6月29日,已经跌到9.55元,也就是每斤跌了1元。
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上存栏的大猪特别多,这些大猪以食玉米(1586, 20.00, 1.28%)、豆粕为主,养猪成本很低,导致很多养殖户压栏了。
而5月底至6月初两星期内,猪饲料价格涨了30%。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5月底豆粕价格每吨是2500元,到现在已经涨到了3600元。玉米价格也在上升,从过去每斤8毛多的低点,目前涨到每斤1元左右。
根据了解,6月猪粮比价继续上升至10.8,远高于6的盈亏平衡点,相比2014年的5:1左右的地点,涨幅也比较大。
冯永辉称,“饲料上涨使得养猪人很被动, 所以出现集中卖猪,屠宰场一看这个势头就联合压价。现在猪价下跌幅度很大,但肉价下跌幅度很小,实际是屠宰场在获利。建议养殖户一定要控制好风险。”
陈振华介绍,以现在的猪价,一头猪平均能卖到2300元左右,除去猪饲料成本1000元和仔猪,还剩800-900元左右的利润,这比之前的高点1000多元有所下降。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认为,猪价下降的原因,核心还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同时也由于夏季来临,猪肉需求降低。
“短期内养猪还有利润空间,但是利润会有所减少,因为玉米等价格具有不确定性。”他说。
6月CPI涨幅可能放缓
从另一个方面看,由于目前CPI上升压力主要是猪价和居住价格,生猪价格下跌,从长期看会降低CPI上升的压力。这有利于调控部门主要将精力放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截至目前,主要城市的猪肉零售价格还没有出现下降。不过考虑到批发市场价格和生猪市场价格具有先导性,后续猪肉零售价格有望下降,进而推动CPI环比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全国CPI涨幅为2%,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3.6%,影响C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按此看,去掉猪肉之后的CPI涨幅其实只有1%左右,而猪价如果环比下降,可能使得CPI涨幅走低。
交行分析师刘学智预计,6月CPI涨幅可能放缓,只有1.9%。
刘学智称,预计7月后生猪存栏量继续回升,猪粮比(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生猪出场价格不再继续攀升,猪肉价格有可能回调。非食 品价格涨幅平稳,石油相关消费品价格低位回升,旅游、服务类价格稳定上涨。货币流动性对物价的抬升作用上半年已经显现,下半年进一步推高CPI的作用有 限。
他同时表示,6月之后CPI翘尾因素有所下降,10月、11月小幅上升,总体较低。预计下半年CPI上升压力减小,运行趋于平稳,但部分食品价格仍存飙升可能需要关注。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未来猪肉价格即便下降,也不会有太大的下降幅度。原因是现在养猪的门槛越来越高,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同时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王振霞认为,整体而言,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下半年物价整体难以提升,通胀压力难以形成。(21世纪经济报道)
距离上半年GDP数据公布还有不到20天时间,国家发改委高层密集在地方“摸底”经济运行情况。
从6月中旬开始,国家发改委四个副主任宁吉喆、何立峰、胡祖才、连维良先后赴云南、上海、重庆、山东、贵州等地调研上半年经济形势。28日,中央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率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在上海主持召开第28次“两省一市”经济形势座谈会。
发改委高层密集调研的目的是什么?调研中透露出哪些信息?
摸底近半省份经济形势
最近几年,每当季度或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前夕,国家发改委都会开展经济形势调研。在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前,国家发改委已开始在地方调研。
6月11日至14日,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带队赴云南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开展调研。调研期间,宁吉喆先后主持召开了云南有关企业座谈会和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
6月19日至22日,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带队赴上海、重庆调研。
6月20日至22日,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率队赴山东省调研。
6月21日至24日,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率队在贵州省开展经济形势调研。
最近的一次是在6月28日,中央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率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在上海主持召开第28次“两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经济形势座谈会。
除了副主任率队的调研组外,发改委各司主要负责人也率队到地方进行调研。比如,西部司副司长陈时儆带队赴内蒙开展上半年经济形势情况调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带队赴吉林省开展上半年经济形势及重点工作调研。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发改委实地调研的7个省份外,通过座谈会汇报经济情况的省份还涉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陕西、甘肃等7地。这也就意味着此次发改委“摸底”的省份接近全国半数,区域覆盖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两周多的时间里,发改委组织多个调研组“摸底”地方经济,目的何在?据公开信息显示,主要是为分析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了解各地经济运行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
比如,刘鹤主持召开的“两省一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有7个省市党委研究室主任、发改委主任参加座谈,汇报交流地方经济运行情况,共同研究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进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多地表示“下行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将于7月15日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目前市场普遍预测,二季度经济增速保持平稳的可能性比较大,预计增速将维持在6.6%至6.7%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元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度6.7%的增速是可以稳住的,这主要得益于5.8万亿元11大类投资项目产生的效果比较好。”不过,他指出,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或比上半年要大。
在全国经济半年报公布后,各省也将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从地方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不少省份都表示,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江西省政府27日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但仍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陕西省发改委日前也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称当前经济走势总体趋缓,下行压力加大,增长动力不足。
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在东北地区201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也说:“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各区域、各行业、各企业分化严重,各省市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
了解地方增长新动能
在“摸底”地方经济过程中,调研组重点关注了哪些方面?上证报记者发现,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是一个关注点。
比如,连维良在贵州实地调研了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花溪大学城创新创业园、联影医疗、中德西格玛精密制造、朗玛信息(35.850, -0.12, -0.33%)、福爱电子、勤帮生物、货车帮、新能源“车桩网一体化”营运项目等园区和企业。
而从贵州统计局发布数据来看,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5月份,贵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幅增长96%,增速是工业平均增速的10倍。
此外,国家级新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等也是调研的重点。
国家级新区是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此次调研中,连维良在贵州考察了贵安新区,何立峰在上海实地考察了浦东新区,在重庆市考察了两江新区。
在调研期间,国家发改委还在重庆两江新区组织召开了第二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
“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是发改委关注重点。除了何立峰率队在重庆调研这个主题外,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周小棋日前带队赴四川和云南两省开展了交通运输形势及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情况调研。
据悉,在梳理调研情况后,基础产业司近期将形成相关调研报告,为发改委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奠定基础。(上海证券报)
新闻七:央企任性不差钱 中粮24.4亿绝杀首创问鼎新地王
上海土地市场又一次被央企点燃。6月29日,中粮地产以总价24.4亿元摘得上海浦东新区新场旅游综合服务区A10-1地块,楼板价35744元/平方米,溢价率235.62%,扣除不可售部分实际楼板价达到38266元/平方米。这意味着,这个位于上海郊环以外的住宅项目,未来保本售价可能超过6万元/平方米。而在拍卖过程中,以中粮、首创为代表的央企国企阵营表现出的任性和霸气,令业内惊叹“央企不差钱”。
中粮绝杀首创
据记者现场了解,昨天上海土拍现场仍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会、市规土局位列观察席,但僧多粥少、土地稀缺,监管机构的“镇场”作用微乎其微,开发商们依然全力夺地。现场参与竞拍的房企多达23家,分别是:中洲、温州京都、一方、九龙仓、陆家嘴(22.850, 0.04, 0.18%)、蓝光和骏、新城、东原、中粮、金地、建发、保利、首创、大发、象屿、碧桂园、华润、龙湖、阳光城(5.930, -0.01, -0.17%)、正荣、招商、同济、合景。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购买了标书且支付了竞买保证金的信达地产(4.990, 0.00, 0.00%)并未出现,不少人还以为信达临时缺席。而据现场参与竞拍的开发商人士透露,其中2号竞买人温州京都就是央企信达地产为避人耳目而设的马甲。
事实上,新场地块的竞拍现场刚开始并不如之前顾村和嘉定新城地块那般激烈。最初加价幅度仅为100万,几轮后跳升200万,总价也经过多轮小幅跳价,从8亿、9亿缓慢上升到14亿,直到碧桂园叫价20亿3000万以后才调整到500万元一口。而在竞拍的后半程,几乎成了以首创、中粮、陆家嘴为代表的国企,和以正荣、阳光城、象屿为代表的闽系房企两个阵营之间的缠斗,叫价紧紧互咬,异常激烈。
开始陆家嘴和正荣风头强劲,尤其是正荣出价果决,大有志在必得之势,直到价格攀升至23亿之时,中粮和首创加入争夺,国企出价之狠很快让正荣等民企偃旗息鼓。最后的争夺在中粮和首创之间展开,最终央企绝杀地方国企,中粮地产24.4亿元摘得新场宅地,溢价率高达236%。
面粉贵过面包
公开资料显示,浦东新场旅游综合服务区A10-1地块,位于杨辉路以东,新环北路以西,属于郊环以外区域。虽然也要求建设5%即3400平方米的保障房,还有约1100平方米的公共设施,但没有自持要求,相比6月17日出让的嘉定新城E27-1地块出让条件宽松许多。
据业内人士估算,该地块楼板价达到35744元/平方米,扣除5%的保障房等不可售部分后,实际楼板价达到38300元/平方米。以两年时间计算,该地块未来项目保本售价估计要在6万元/平方米以上。而目前新场二手房房价都在2.7万元/平方米左右,其中东方冠郡、丝庐雅苑、汇锦城单价在2.6万元/平方米,而万科清林径相对较贵,在3万元/平方米左右。
“正荣对这块地跟得最紧、最想拿,据说公司连拿地的新闻稿都准备好了,志在必得的样子,结果还是敌不过央企,只能放弃了。”有开发商人士向记者透露。而这种无奈的情绪并非正荣才有。另一家参与现场竞拍的开发商人士告诉记者:“公司非常想在上海拿地,几乎出让的每块地我们都会参与竞拍,但央企太厉害了,现场叫价几乎不给你思考的时间,感觉最后就是国企和央企之间的斗法,只要是央企想要的地,似乎没有拿不到的。”
央企地王遭热议
上述地产商对央企任性之惊诧,并未大惊小怪。上证报曾在6月初以《央企扎堆造地王》深度报道了这一令业界侧目现象。此后不久,包括国资委在内的国家监管机构对央企开发企业约谈,口头下发通知要求收敛在土地市场的追高拿地行为,其中也包括部分国企开发企业。约谈后,央企在土地市场的拿地表现一度略有收敛,上海等城市土地竞拍也有降温之势,但昨日新场竞地,意味着央企地王并未远去。
有业内人士认为,央企资金等综合实力较强,所以单纯是出于监管部门的压力可能作用有限。不过据记者了解,被业内重点关注的信达虽然换了马甲,昨天竞拍过程中依然相对低调,只在竞拍初期报了几次价,之后就未曾跟进。
克而瑞房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2016年企业拿地的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地王的主要制造者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国企及央企的参与度最高。2016年上半年取得地王项目金额前十的企业中有大量的央企,如保利地产(8.570,0.03, 0.35%)、金茂、电建、招商蛇口(14.350, 0.02, 0.14%)等等,事实上央企的参与度远不止于此,如葛洲坝(5.810, -0.07, -1.19%)、鲁能等也都在抢地的行列中。二是规模最大的7家千亿房企参与度较低,仅有保利地产出现在了总价、单价地王前十的榜单中。
在疯狂的地王争霸战中,为何民企争不过央企?“因为民企老板自始至终知道企业是自己的,疯狂的后果最终还是自己承担,央企的掌门人则不同,就任数年可能就变换单位了。”有市场人士如此分析,数年前多家央企在海外任性并购留下的财务亏损已敲响警钟,如今疯狂之火只不过是从海外并购转到了国内土地市场而已。(上海证券报)
新闻八:央行半年末时点再施大额逆回购 7月仍面临对冲压力
今年6月末与往年不同。虽然经历了英国“脱欧派”公投胜出这一黑天鹅事件,但受益于央行未雨绸缪,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半年末关键时点的资金面仍相对平稳。
央行昨日继续注入大额逆回购。在早间开展2100亿元7天逆回购后,当天跨季资金价格趋于平稳。业内人士指出,受益于央行持续的大额流动性注入,加之多数机构已做好跨季资金安排,资金面平稳跨月应无虞。但本周开展的逆回购将于下周陆续到期,从目前来看,7月货币市场仍需央行大力驰援。
央行提前释放维稳信号
从月初的端午节假期,到中旬的美联储议息,再从上周的英国“脱欧”公投到半年末宏观审视评估(MPA)考核等,今年6月份的一系列海内外事件和时间窗口考验着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
但从实际“成绩单”来看,与往年相比,虽跨季资金价格波动难免,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相对平稳。昨日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1.9924%,与5月底基本持平;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全月上涨了约9个基点。而在去年6月,隔夜和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全月分别上涨13个和近70个基点。
究其原因,央行未雨绸缪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主动出击,成为6月流动性管理的“法宝”,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更具前瞻性。比如在6月18日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前,央行就提前超额续作了2080亿元MLF,并恢复了1年期MLF操作,稳定市场预期。
同时,在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的当周,央行便通过公开市场向市场净投放3400亿元资金,单周净投放量创下了约2个月的新高。昨日更是连续第4个交易日开展千亿元级别以上的逆回购操作,为2个多月来首次。
央行也加强了与市场的及时沟通。对于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的金融市场反应,央行24日及时声明,称已做好应对预案。央行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维护金融稳定。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央行上述一系列举措有效稳定了机构对半年末的流动性预期。“未来除非欧洲政局出现重大变动,否则类似上周五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的情况料难再现。加之央行上周大额净投放资金,显示央行已着手为流动性紧张情况做准备。” 中信证券(16.270,0.11, 0.68%)明明债券团队指出,尽管本周逆回购到期量巨大,但央行已加大了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必要时增加MLF力度维稳。
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会轻易改变
“目前来看,6月就剩最后一个交易日,机构的资金准备工作接近收尾。”华东某银行资深交易员告诉记者,预计资金面将大概率安度半年末关键时点,但市场更关心的是7月份资金缺口。
从目前来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依靠逆回购的滚动开展,期限仅为7天,在有效熨平流动性短期波动的同时,7月初仍面临大额逆回购的陆续到期。同时,7月份还有逾1800亿元央票到期及大量MLF到期,加之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未消,预计央行仍面临一定的对冲压力。
短期来看,下周存款准备金上缴也会对资金面产生压力。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预计,下周二(7月5日)面临缴准时点。由于半年末时点的存款增长幅度较大,预计本次净上缴金额约2000亿元,机构将会提前应对。
在英国公投选择“脱欧”之后,市场机构对国内货币政策回归偏宽松的预期增强。但中信证券昨日认为,短期降准并无必要,而中期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也不会轻易改变。市场对降准的预期在于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剧资金紧张格局,然而央行表态已显示出“如无必要,勿再降准”。(上海证券报)
新闻九:矿产品资源税改革将从价计征 确定税率1%至15%
从7月1日起,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绝大多数矿产品资源税由从量定额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即将税收与资源的市场价格直接挂钩。
从价计征减轻当前矿企负担
扩大从价计征的资源品目范围是这次税改的一大亮点,也是对企业影响最直接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仅有煤炭、原油、天然气等6种资源品目按价计征,还有100多种资源仍是从量计征的。从7月1日起,铁矿、金矿、铜矿、铝土矿、铅锌矿等21个列举名称的资源品目以及未列举名称的其他金属矿都纳入了从价计征的范围,并确定了1%至15%的税率幅度。
国家税务总局称,从价计征机制实现了资源税收入与资源价格挂钩,资源价格上涨时可以自动增加收入,抑制相关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过热”。资源市场低迷、矿价走低时可以自动降低税负,减轻企业负担,防止相关矿业“过冷”,对矿业经济发展起到“自动稳定器”的调节作用。
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欣欣认为,当前,矿产品价格大幅下滑,90%的矿山处于亏损状态,资源税从量计征无疑加重了企业负担,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从价计征,有利于解决目前矿业资源税费过高、负担过重问题,提高国内矿山竞争力;可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有利于提高矿山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淘汰一批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企业,抑制目前矿业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华泰期货研究所一份报告估算,以铝土矿为例,从量计征资源税大部分在20元/吨左右,改成从价计征后税率幅度为3%至9%,按每吨价格基础200元计算,最高税率9%时税费为18元/吨,最低税率3%时仅为6元/吨,分别比原来降低了10%和70%。
具体适用税率因地确定
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如何确定税率,对于企业有何影响?
据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革由中央统一规定矿产品的税率幅度,在此范围内,省级人民政府按照改革前后税费平移原则,并根据资源禀赋、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对主要应税产品提出具体适用税率建议,这样就扩大了省级政府的税权。
业内人士称,省级税权的扩大有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兼顾处理经济发展与组织财政收入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统筹和保障各方利益。如资源大省湖南,在调查测算资源税税目税率后,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交了《关于上报湖南省资源税拟定税率预审的请示》,共计拟定20个应税资源品目。
在国金证券(13.550, 0.03, 0.22%)分析师贺国文看来,此次税改要求遵循改革前后税费平移原则,全面铺开以后,地方政府违规设立收费基金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比如有色企业的税费压力或有所减轻。
“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将逐步释放五重改革红利。”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说,一是逐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促进资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规范税费关系,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三是强化税收调节机制,原则上对资源赋存条件好、价格高的资源多征税,对条件差、价格低的资源少征税,并对开采难度大及综合利用的资源给予税收优惠,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四是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五是统一规范税制,为资源税改革立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上海证券报)
新闻十:多校划片挡不住学区房价格高温 北京地区普遍溢价超20%
今年初,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但从今年入学情况来看,无论是在教育资源最为紧俏的北京和上海,还是在热点二线城市,学区房市场“高温”非但没有冷却反而成为常态。如何遏制学区房热中的非理性因素,让“天价房”不再刺痛社会神经?
溢价超20% 学区房价格高温不减
从市场情况来看,北京学区房市场“高温”也已成常态。从二手房机构网站发布的房屋价格来看,西城、海淀等区二手学区房溢价率居高不下。记者粗略统计,在单价15万元每平方米以上的房源均被下架后,绝大部分学区房价格在7万元到12万元之间,相较于同区域的非学区房溢价20%左右。
近日,记者来到“京城名校”北京实验二小的划片区域——西城区文昌胡同,几个月前,单价超过45万元的天价学区房就出自这里。虽然单价超高、总价较低的“胡同学区房”已经在中介机构网站上不予委卖,但胡同里仍可以看到“全款急购学区房,小院或胡同也行”的贴示。
一位关注实验二小学区房许久的家长卢先生告诉记者,从去年“330”新政出台开始,北京的学区房随楼市一同进入普涨阶段,优质房源持续消耗到2015年10月左右。“这之后我感觉学区房开始不理性疯长了,今年春节后我关注的房子几乎都是每平方米跳涨1万元以上,年初的看中的一套房子没出手,现在涨了快80万。”
记者梳理发现,西城区的实验二小和宏庙小学无论从主力楼盘均价还是均价涨幅来说都排在北京“牛小”和直升校的第一梯队。以宏庙小学为例,其直升中学为名校实验中学,机构数据显示宏庙小学所属学区金融街(9.800, 0.05, 0.51%)学区中大部分房源单价现都已在13万元以上,而去年11月时为11万元左右。
在上海,由于受到近期出台的“沪九条”调控新政影响,学区房市场虽然未现往年盛况,成交量较往年同期下降3-6成,但成交均价并未出现实质性调整。位于徐汇区的某学区,次新房挂牌价格超过10万元/平方米,一些上世纪90年代初的“老破小”报价也超过9万元/平方米。
在部分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二线城市,学区房价格上涨态势更为明显。“近期打算买套学区房,但看好的几套房子最后都‘黄’了。有的要求涨价,有的突然决定不卖了,临时变卦的情况太多。”济南市民罗先生说,他近期看了一套济南历下区140多平方米的住宅,房主报价220万元,结果准备签约时,房主临时要求涨价18万元。
据记者调查,济南部分地段的热门学区房价格已明显高出全市房价平均水平。例如,在济南山大路一处属于学区房的新楼盘,其销售价格最高达到2.6万元;二手学区房价格同样较高,济南历下区燕山小学附近一套约40平米的二手房,成交价已达到100万元,均价约2.5万元/平方米。而据市场机构统计,济南5月份全市商品房成交平均价格仅为每平方米8700余元,不足这些学区房的二分之一。
“一条路之隔,130平左右的房子,学区好的能卖到260多万元,学区差的就只能卖到200万元,相差六七十万元。”一位在济南历下区长期从事二手房交易的中介说。
仅京沪实行学区房新政 名校仍奇货可居
记者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调查发现,目前“多校划片”均未施行,但部分城区已经开始实行“五年一户”或“六年一户”限令。所谓“五年一户”,就是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即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受一个学生(双胞胎和单独二孩例外)。那些提前买学区房挂户,等孩子一入学再转手一卖,一处住宅五年内可能会经历几个孩子入学的情况将不会再出现。
北京市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等区在今年初发布了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记者梳理发现,拥有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西城区入学政策有所收紧,西城严格规定了小学入学条件,与去年相比,可以入学的人群减少了一类“在西城租住私房”。同时,明确规定在西城区每个购房地址6年内只能协调购房人直系子女入学一次。
根据上海市的新政,学区房“五年一户”限令的实施区县范围在2016年进一步扩大到7个,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规划,全市其他区县将逐步加入,最终做到全市覆盖。此外,上海还采用集团化办学方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从2015学年起,上海16个区县将全面试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但记者调查发现,学区房新政并未改变对口名校“奇货可居”的局面。所谓的“学区房”仍是住宅市场中最特殊的“衍生品”。在一些学区房和教育升学论坛上,关于北京小学划片信息的帖子每天都有大量更新,家长在其中及时分享学校划片变化的信息。记者注意到,一些知名小学仅仅因为对应片区改变,就能很大程度带动新纳入划片的小区二手房价格。以月坛附近的北京市重点小学育民小学为例,在将“普校”青龙桥小学合并后,对应片区扩大,多个原本不属于片区内的小区二手房均价都有所增长。
记者发现,除了北京和上海,全国其他城市几乎“无视”教育部新政。在热点二线城市青岛,教育资源集中、学区房高烧难退的市南区西部,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平抑房价。青岛市传统名校江苏路小学和大学路小学的二手房交易均价从一年前的2.2万元每平方米,涨至半年前的2.5万元每平方米,近日已飙升至3万余元每平方米。多家中介更是向记者表示,“完全不了解‘多校划片’‘五年一户’等说法。”济南则一直坚持100%公办小学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对于房屋几年内没有入学记录的要求,济南目前也没有明确统一的政策规定,有的区仅仅要求“长期居住”,但并没有具体年限规定。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科伟认为,从上海的情况来看,公认的小学就这么几家,而且上海各区在推行“5年内同一户籍地址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所以买房的紧迫感有增无减。因此,学区房的热还将延续,只不过在随着一些严格的入学政策加入,极端的高价房现象将有所抑制。
学区房热消弭 亟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入学方式不改,学区房难降温。当房子本身赋予另外一种功能时,价格将持续有别于其他房子。
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卢文曦表示,学区房常年以来是楼市中的热点,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市场供需矛盾很难调和,反映到市场就是学区房的价格非理性的快速上涨。“学区房之所以有溢价主要是可以入重点学校。一旦房子可以对口多个学校,不能保证一定划入重点学校,这部分溢价就会降低,学区房的热也会降温。”
记者在北京和上海调查发现,之前传闻的“多校划片”并没有降低学区房的房价预期,反而令部分家长感到“庆幸”,“学区房总算是没有白买,这个宝还是押对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表示把购买学区房作为回报较大的投资渠道,而且很多孩子还没有出生的家长也已经盘算着购买学区房“占坑”。“反正也要给孩子‘出血’上学,干脆先选个差不多的好小学,以后事情再说。”家住朝阳区西坝河的刘女士说,“本身京籍竞争已经很激烈,现在又有那么多优秀的非京籍人才子女进来,不早决定是自寻烦恼。”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处长赵健认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能做到的只是让学校尽可能均衡,但对学校之外的教育影响有限,因为这是跟城市化进程、跟学校所在社区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教育资本的总体状况、跟不同学校所辐射的具体人群的人口特征相关。学区房是一个自然的市场现象,政府能将其控制在一定程度,但要完全消除非常难。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认为,学区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既有教育系统外的原因,也有教育系统自身的因素。办好每一所学校,缩小学校间内涵发展差距,是缓解择校热的重要途径。
专家建议,政府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国土、规划部门也要批出土地,提早谋划建设足够的教育配套设施,尽快提升教育质量,否则上不了学、上不了好学校的家长还是会择校,加剧难题。在方式方法上,今后政府需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大数据系统,在土地出让、规划报建等关键节点,根据规划入住人数、人口生育峰值预测、每年多次摸查户籍人口等方法,进行教育资源长远、合理的规划。同时,政府应该通过抱团发展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让适龄儿童更好地就近进入家门口学校学习。(经济参考报)
财牛网专业的财经资讯平台 广告业务QQ 2047935380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