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微博“流言” 催生假新闻
2010年,微博兴起,影响力逐渐扩大,由最早的微博话题逐渐深入到社会事件,微博被称为是新媒体的标签,推动事件的发展,且对事件能起到重大的影响。
然而,微博也有失误之时,微博的碎片化的消息、一些个人言论的不实信息,充斥着互联网,影响着网民,对网民乃至社会影响极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微博特别易于传播不实信息、不恰当的观点,导致传播伦理成为焦点。
专家指出,网络媒体应坚决杜绝假新闻,微博用户也可形成自动纠错体系。
假新闻·平台
短小快捷 成吸引客户手段
细数国内几大门户网站,都相继推出了微博服务。微博凭借自身的短小、快捷等特点驰骋在网络当中。也正是因为这些自身特点,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迅速地成为互联网最热门应用。
拿新浪、搜狐和腾讯三家微博举例来看,首先就是在功能方面的相同之处,发布信息、评论信息、转发信息,还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功能的应用。
新浪微博公关部经理毛涛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微博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催生了新的用户需求。围绕这些需求,新浪微博的功能在日益丰富。
除了一些基本功能特点之外,各门户网站的微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此前BiaNews对四大门户的微博产品进行测评发现,新浪微博的特色是公众人物用户众多,也是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大的微博产品。
另据测评,搜狐微博与新浪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和博客、视频、相册、圈子、新闻的整合。
腾讯微博的特点在于细致的产品功底和庞大的用户群,目前腾讯微博用户已成为国内最多的客户端。
假新闻·基础
信息碎片化 容易被淹没
微博用户所发布的消息,不到140个字,微博用户天南海北,各有特点,因此说,通过微博所发布的消息是零散的。
陈昌凤介绍说,微博所代表的文本形态是碎片化的,是个人话语的集合,用户又喜欢用片断式言语来表达。
这种方式不仅更适应现代人快捷的生活节奏和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习惯,而且正在逐步消解传统文本的叙事方式。
传统新闻活动中,记者使用专业化、模式化的文体进行新闻写作。比如在撰写硬新闻时普遍使用倒金字塔结构,在撰写特稿时使用华尔街日报体等。
"这种模式化的文本形态往往是平衡、完整、严密的,由严格规定的部件按照特定的逻辑搭建而成,比如在导语的写作上、引语的使用上都非常规范。"陈昌凤说。
而碎片化的文本,劣势显而易见,它无法完整或深入地报道复杂的社会现象。另外,在实时信息流里也经常被淹没。
微博"流言" 易滋生假新闻
《中国青年报》此前刊文指出,诸多假新闻都是始于微博并盛传于微博,微博似乎已成为假新闻的最大滋生地。
其一,140字的低信息容量很难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容易滋生假消息,这是物理基础。
其二,字数简短,阅读和传播方便,加上多数是匿名,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就喜欢发布一些耸人听闻和刺激的信息,这是造假的心理基础。
其三,微博传播极易变成情绪传染,这是社会基础。
陈昌凤指出,微博信息传递碎片化的这一特点,导致了传播一些不实信息与不恰当的观点。
媒体工作者易"冲动"
陈昌凤还告诉记者,微博吸引了记者和编辑在办公室之外发表那些他们在工作中由于保持客观性而无法说出的观点,这里面存在着风险。
CNN的一位资深编辑、有着20年经验的Octavia Nasr 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条信息,表达对一位被某些国家(包括美国)视为恐怖组织的真主党精神领袖的什叶派教士的逝世的伤感之情,之后不得不离职。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国外,媒体工作者使用微博有严格的规定。据陈昌凤介绍, 2009年,《纽约时报》就非常关注其记者在微博上发表关于内部员工会议的言论。
《华盛顿邮报》则已经起草了一份相当严格的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致使一名报社的部门主编因担心违背那些规定而关掉了其微博账户。
美联社的社交网主编被责成拟定本社员工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则。随着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使用微博等社交媒体,规则的制定就越发迫切了。
假新闻·监管
一个网站 数百人删帖
网络上的信息铺天盖地,可能会不分虚实,夸大造势,误导网友。对于此方面的监管,微博管理部门又是怎么来做的呢?新浪微博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如何进行内容审查和监管。
据该负责人介绍,内容的审查方面,以技术投入为主,利用自动监控系统,分区域、等级和不同的群体用户进行不间断监测。
系统监控还不算,还组建了一个几百人的团队进行人工监测。
与此同时,新浪微博还设立了不实信息曝光专区,"曝光的目的就是提示网友在发布信息时要更加审慎负责,以免对其他网友造成误导。"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新浪微博规定了举报范围,假信息是必须要举报的,比如不存在的事实或张冠李戴信息,尤其是灾难、求助等方面。
另外就是不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为了提高网友关注度,故意夸大、夸张事实真相。此外还包括商家利用有奖活动骗取粉丝和转发,被网友举报的信息。
假新闻·建议
微博用户可形成自动纠错体系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日前在其博客中发布了一篇题为《2010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的文章,该文特别指出了关于网络媒体假新闻的问题。
闵大洪表示, 网络媒体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媒体,要想建立公信力,必须首先杜绝虚假新闻信息的产生与传播。
陈昌凤表示, 微博传播公开和快速等特点,要求有一套快速应急机制,尤其是机构发布者。
另外,微博的用户可以形成一个自动纠错体系,比如"金庸去世"事件就是通过自动纠错完成的。
陈昌凤同时指出,这种体系无法形成有保障的机制。
一些微博用户是媒体工作者,对于这些用户来说,陈昌凤指出,媒体工作者在微博上已经不只是普通用户,所以承担着更重的责任。
毛涛涛指出,规避虚假消息的恶性传播,对微博的发展是一大挑战,新浪专门推出了官方微博账号"微博辟谣"。辟谣的同时快速联系上消息发布者,让其删除不实信息。
毛涛涛介绍,在技术上会通过关键词过滤等手段去执行,对于名人在微博上发表引起争议的内容,如果内容不违法,则不会去干涉,如果有不当言论发布,可能引发争议或者已经引来争议,就会要求其删掉。
假新闻·政策
网络媒体 须建立公信力
日前,由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指导,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主办的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召开。
评议会认为,网络媒体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媒体,要想建立公信力,必须首先杜绝虚假新闻信息的产生与传播。
对于微博假新闻,评议会指出,网上虚假新闻的传播主要表现为发源自网络媒体的论坛、博客等互动环节的不实信息被传统媒体取材,不经核实、不求证便发稿,最后网络媒体再次转载。
而产生这些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网络媒体的责任意识不强和把关意识薄弱,往往认为每天海量发稿出现一些问题稿件在所难免;大量稿件转载自传统媒体,如果出错自身仅承担转载之责。
评议会认为,网络媒体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媒体,要想建立公信力,必须首先杜绝虚假新闻信息的产生与传播。
评议会要求北京的网络媒体成员单位严格执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不登载道听途说的新闻,不断章取义转载新闻,不恶意炒作新闻,不篡改、曲解新闻原文标题,不将论坛、博客、播客、微博等网站互动栏目中的信息内容作为新闻发布。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