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互联网“新规”生效 数千万自媒体账号哪些会迎来灭顶之灾?
明日(6月1日)起,新修订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都将正式实施。》》》推荐阅读:人体盛女模被骚扰怒怼食客?当事人:事件系营销炒作 收酬劳300元
这意味着各类新媒体都会纳入到管理范畴。而涉及到通过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也就是说,没有拿到“许可牌照”的新媒体,都将无法再采写和发布《规定》内明确的新闻信息。
那么6月1日新规实施后,新媒体到底该如何发新闻,哪些雷区不能趟,又必须遵循什么样的规定呢?
记者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法学部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全面解读新规内容。
围观群众直播新闻现场是否违规?
根据《规定》第五条,通过互联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一起突发新闻事件发生了,如果第一排围观群众在现场当主播直播新闻,按照《规定》,是否就已经违规了?
对此,王四新解释,去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直播资质、直播平台的内容管理、网络直播信用体系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于加强互联网直播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比如说,一个互联网的直播平台,如果没有相应的资质,是不能从事新闻直播活动的。此外,直播平台上的发布者,在从事新闻直播这类活动时,同样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这是双资质的问题,不管是发布者还是平台,要进行新闻类直播活动,各自都要有资质有资格。
王四新说,内容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还是内容的制作者、发布者。如果直播平台,自己的直播人员在直播工作的时候出现了问题,那它就是第一责任人了。如果是一般用户借助微博、微信、知乎这样的平台,那它就不是直接责任人。
《规定》实施之后,对于平台的责任有几块需要强化。首先第一是实名制,第二是平台要确保用户的隐私、尊重著作权。第三就是内容合格。责任强化之后,就会对这个平台影响力比较大的人提出严格要求,这些要求反过来就会影响利用这个平台发文章、做直播的人提出规范。
王四新说,《规定》实施之后,作为大型互联网公司,他们的主要优势在于平台优势,是聚合转发的平台。《规定》提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
因此互联网公司,作为传播平台,即使转载新闻类的内容,也必须是转发有互联网信心信息服务许可单位制作的新闻,有许可的媒体记者做的报道。同时,在转发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要尊重原新闻制作生产单位的版权。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