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明星主播新闻造假遭停职停薪

2019-05-30 05:18 出处: 人气: 

原标题:美明星主播新闻造假遭停职停薪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陈小方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2月11日决定对其明星主播威廉姆斯在伊拉克战争报导中故意编造事实做出处分,威廉姆斯将被停职、停薪6个月。同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还将调查他在其他报道中是否也存在类似行为。威廉姆斯的“假新闻”案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美国层出不穷的假新闻的关注和讨论。

  “假新闻”案引关注

  就威廉姆斯“假新闻”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总裁特尼斯发表声明称,对像威廉姆斯这样身份的人来说,这一错误是“完全不恰当”的。美国国家广播环球集团执行官伯克也表示,这危及到美国民众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的信任。此前几天,威廉姆斯已表示,由于自己“已经成为新闻的一部分”,他决定暂停主播工作,等待接受公司的调查。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是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其新闻频道更是美国资历最老的新闻频道。现年55岁的威廉姆斯是美国的“金牌主持”,在全国广播公司主播晚间新闻已有10年的时间。他还曾被比作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摇钱树。不仅如此,他也为自己赚取了丰厚的收入。根据去年12月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签署的一份合同,威廉姆斯的年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正因如此,威廉姆斯“假新闻”案被揭发以来,引起了此间各界的广泛关注。

  谎话千遍未必成真

  1月30日,威廉姆斯在晚间新闻中用了近两分钟播报美军士官长特派克服役24年后退役的新闻,以示其向退伍军人的致敬。特派克并不是什么知名人士,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在威廉姆斯的故事中,他却成为一个重要角色。最后,威廉姆斯因此弄巧成拙,给自己招惹了麻烦。

  在新闻中,威廉姆斯照例重复着他的故事: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威廉姆斯进行战地报道,其所搭乘的一架美军直升机被火箭弹击中而被迫降落,特派克保护了威廉姆斯的安全,时隔12年,两人在球场再次相遇。

  这一幕在此前一天晚上的蒙特利尔加拿大人与纽约骑兵队之间的冰球比赛现场更为引发民众关注。当时,威廉姆斯与特派克坐在一起。当赛场大屏幕上出现他们俩的身影时,现场万名观众一起起立鼓掌,特派克为此感动得热泪盈眶。赛场的广播里还在讲述着两人在战场上的故事。

  这并不是威廉姆斯第一次讲述这一故事。根据报道,威廉姆斯曾在多个场合讲述“被击中”的故事,其中包括在著名的莱特曼脱口秀上。他原本计划在2月12日再度参加莱特曼脱口秀,但在假新闻被曝光后,节目组在2月8日宣布取消这一计划。在接受康涅狄克州菲尔德大学电视台采访时,威廉姆斯还声称在伊拉克战争中乘坐直升机时“向下看到”一个火箭发射器正向另一架直升机发射火箭,并吹嘘自己好几回遇到这样的险境。

  但是,这次他并没有以前那么幸运,他的故事撞上了“知情人”。当全国广播公司在其“脸书”网页上推广这则新闻时,却引起了当时被击中的直升机上的工程师雷诺兹的不满,他在跟帖中说:“我不记得你当时在我的飞机上,倒是在我们着陆一小时后,你走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事。”四天之后,威廉姆斯才做出回复,表示是自己记错了,并表示道歉。2月4日,威廉姆斯在其主持的节目中正式公开承认,他在采访伊拉克战争期间夸大了他所遇到的危险,并再次表示道歉。

  或许,这并不是威廉姆斯“偶尔”制造的一则假新闻。威廉姆斯制造假新闻的丑闻不胫而走,随之出现的种种迹象显示,他在2006年报道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发生冲突等事件中也曾多次编造战地采访的假新闻。在2005年新奥尔良地区发生卡特里娜飓风时,威廉姆斯在报道中称,他看到尸体从他所下榻的酒店窗前的水中漂过。但有人指出,他所住的那家酒店地势较高,当时并没有多少水。威廉姆斯甚至还称,他曾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飓风而自杀。

  各式各样的假新闻

  威廉姆斯制造假新闻也让此间舆论再次记起了另一名传奇主播——曾主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长达24年之久的丹拉瑟。

  那是在2004年总统大选前的极敏感时期,丹拉瑟公布了4份小布什在空中国民卫队服役的档案,而这些档案对小布什的竞选非常不利。然而,事后人们却发现,这些档案的真实性存在问题。在媒体不断的质疑声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被迫做出道歉,并解雇、劝退了制作人和多名高级新闻主管,而丹拉瑟本人则到2006年才离开了工作了43年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美国的假新闻时有被揭露出来,但这些被揭露出来的假新闻究竟占了所有假新闻数量的几分之几,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或概述。

  美国媒体人路维斯曾在2014年6月著书《935个谎言:真理的未来和美国道德的衰败》。该书描述了美国政府和企业如何利用媒体向公众掩盖真相或者制造假新闻的例子,其中既包括了美国发动的战争,从“北部湾事件”直到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同时,该书也描述了烟草等商品如何通过商业宣传到达消费者手中等等。

  在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中,比较普遍的主要有媒体人自己编造或夸大事实、偏听偏信而不加核实、消息发布方与媒体人合作“有意”散布与事实不符的假新闻等。

  威廉姆斯的假新闻可以算是“自编或夸大事实”类。如果不是威廉姆斯自己大意失荆州,或者习惯成自然地将本来是虚构出来的内容当成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人们也许就不会知道他曾经有过制造假新闻的劣迹,更不会置疑这样一个大牌新闻人报道的真实性。

  而美国《纽约杂志》周刊在2014年12月14日登载的有关“少年股神”的新闻,可以说是“偏听偏信而不加核实”的典型之一。该周刊消息称,纽约一名17岁的中学生从9岁时就利用午饭时间炒股,截至被报道为时已经赚了7200万美元。这一消息随后不仅在网上被疯狂转载,许多美国知名媒体也在显著版面转载这名“少年股神”的消息。但就在《纽约杂志》刊登消息后的第二天,这名少年就主动承认,他编造了这个故事。《纽约杂志》不得不于12月16日刊登道歉声明,承认编辑部在核实新闻要素的真实性上存在机制性的缺陷。

  在美国,还有一种“真假难辨”的假新闻,则是消息发布方“有意而为”,或者是与媒体人串通的结果。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有关中情局通过刑讯逼供从在押嫌犯那儿获取情报效益的许多新闻,或者可以归为这一类。

  根据去年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情局通过向新闻媒体提供“不准确”的信息等方式美化其刑讯逼供,牵涉其中的有《纽约时报》、全美广播公司的一些报道。作家克斯勒在其《战争中的中情局》一书中的有关描述,也使用了中情局“有意”提供的对刑讯逼供的“不准确”陈述。中情局还曾计划在2005年底与当时仍为《纽约时报》记者的杰尔合作,将刑讯逼供刻画成受人欢迎的行为。杰尔向中情局提供计划要写的文章大纲,并将重点放在中情局如何提高刑讯逼供的效率上。

  假新闻层出的背后

  美国是所谓的新闻自由国家,不能事先对媒体的虚假报道进行审查和干涉,只能采取事后的问责和惩戒。因而,要保证新闻真实性,只能通过媒介道德和素养,进行自我管理。在这方面,美国媒体行业内部的确有许多防范、问责和惩戒的约束方式,但是,在各种不同利益的驱动下,这些规范和约束机制却常常显得苍白无力。

  正如一些舆论所指出的,电视台与主播之间的利益休戚与共,美国一些知名主播的曝光率比好莱坞名人还高,他们经常出现在各种人们高度关注的场所、活动和要人身边,为电视台带来知名度和各种现实及潜在的利益,而电视台也不惜工本培养大牌主播,甚至对其一些不当行为采取包容态度。一味为了争夺观众眼球的机制,难免不择手段。

  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学教授菲尔德斯坦在谈到威廉姆斯的假新闻事件时表示,他可能只是一个“坏苹果”,但却是这一整套制度催生出来的“坏苹果”。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许多媒体都存在为彰显“爱国主义”而夸大乃至造假的报道问题,一些“英雄事迹”事后被证明纯系编造。威廉姆斯的虚夸造假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著书揭露美国假新闻的媒体人路维斯也在其书中从政治、社会和商业交换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新闻的传统价值观和责任感遭到削弱的一些原因,并希望美国媒体人能够捍卫真相。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