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新闻主播:不是演员,胜似演员

2016-08-20 21:24 出处: 人气: 

导语:自2005年"中国电视主持人论坛暨颁奖盛典"首次设立了"年度最佳新闻主播奖","新闻主播"这一称谓在中国十分盛行。但其实,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主播。绝大多数所谓"主播",不过是只会背台词的俊俏传声筒。

中国新闻主播一般来自播音主持专业,几乎不做采访,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明星主持人都有长达20年左右的记者经历

中国新闻主播一般来自广播学院播音专业,知名新闻学者展江曾说中国没有严格上的新闻主播,"一般都是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出来的,发声、运气还可以,却缺乏思想,连采编的过程都不太熟悉,这些人几乎不做采访,除了偶尔陪国家领导人在机场等做一些仪式性的报道以外,他们不会到真正的新闻现场去。"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最早、影响最大的学校,五十来年里向中国各地广播电视机构和传媒机构输送各类毕业生2000多人。西方新闻界长久以来一直倾向于选择有丰富新闻从业经验,采访能力和评论能力兼具的电视记者担任新闻主播。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明星主持人都有长达20年左右的记者经历。

播音主持专业为中国仅有,训练学生"同样一段话有多种语气感情的发表方式,受众仔细听绝对能揣测出其中内涵",以艺考招生

播音主持专业以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等为最基本的专业课,除了理论学习,学生还会在语言表达、对稿件的理解、播音时情绪的掌控等方面接受训练。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教授张颂认为,同样一段话,新闻主播可有多种语气感情的发表方式,仔细听绝对能揣测出其中内涵,把握政策分寸发出了自己的声音。2005年,国家在调整高校专业名目时把播音主持专业从新闻类专业调到了艺术类,由此播音主持专业与艺考(中国选拔艺术人才的特有考试制度)紧密联系。严格意义来上说,播音主持专业是中国特有的一项专业。美国、日本、英国都没有名为播音主持的专业(播音主持与播音不一样),为BBC提供大量媒体人才的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六个传媒类专业中,甚至连课程中都没有以"播音主持"命名的。

中国新闻主播是青春饭,从业者始任年龄基本在25-35岁之间,而考察美国三大商业电视网晚间新闻主播,43岁为从业"黄金年龄"

在中国,新闻主播是"青春饭",根据学者李伶俐的研究,从业者从事新闻主播时普遍相对年轻,基本在25-35岁之间。进入新闻主播行业没有经过完备的业务考核和记者间的激烈竞争,大都受过高等教育,由于文化底蕴的支撑和出色的口才,他们能够在常规新闻报道中发挥出色。但由于年轻,生活阅历等条件的限制,在对重大题材的驾驭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不足。在直播报道中,常常出现新闻主播对突然切入的画面无话可说,导致长达几分钟电视的"失声"。传播学者们对美国三大商业电视网历任晚间新闻主播年龄考察得出:43岁被称为是新闻主播的"黄金年龄"。丹·拉瑟是当今美国公认的口才最好、风度最佳的一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他成为《晚间新闻》主持人时48岁。

选拔与选美有一拼,江苏卫视在中戏、上戏等蹲点物色新闻主播,广州电视台《经济新闻》主播直接为选美比赛冠军

出现在荧屏上的新闻主播,俊男美女占主角。事实上,中国新闻主播,在相貌上的要求确实与选美有一拼,《新闻主播的评选方法研究》一文指出,中国在选拔电视新闻主播时,除了专业条件,外在形象,声音质量是电视台决策者衡量主播是否胜任时首要条件。据了解,目前江苏卫视选拔主持人的渠道,除了到中国传媒大学,还会在中戏、上戏等高校蹲点物色,争取"先下手为强"。凤凰卫视新闻主播黄橙子更是"中华小姐环球大赛"2006年年度总冠军。广州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新闻》主播为"美在花城"第十二届冠军李杨、第十六届冠军郑敏,她们更以束腰短裙形象主持。

中国新闻主播讲求字正腔圆、形象音色佳,是千人一面的念稿员,美国丹·拉瑟充满情感,华莱士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让和咄咄逼人

中国新闻主播讲求"字正腔圆"、"形象音色佳",单一评判标准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的念稿员,不但播报语调、表情、姿势类似,似乎是遭遇了一个"冰河世纪",石雕般凝固,以一个宣传、教育者的姿态面对受众。发型、着装也像双胞胎,以女主播为例,几乎一头短发以不变应万变,用发胶将头发"固定"在头部一周,最常见的造型就是衬衫搭配西服。除了年高资深,业务精通,西方新闻主播各有特色。丹·拉瑟主持风格随和,亲切,充满情感。迈克·华莱士则以独具特色的犀利提问和"伏击式"采访奠定其在世界新闻界的地位。

按照业界标准,新闻主播集言论权威、内容大权、完税豪薪于一身,中国绝大多数所谓主播均不具备这些特点,不过是言论傀儡

按照业界标准,称得上"电视新闻主播"的人,不仅在演播室现场负责组织新闻报道的串联,而且从头至尾要在节目制作流程中起内容主导作用,主播即主编,是栏目内容的最高领袖。可以说,言论权威、内容大权、完税豪薪,这是电视新闻主播的三大特点。没有这三大特点,就不是主播,而是播音员。而中国内地绝大多数所谓"主播",均不具备这些特点,不过是言论傀儡。在西方,新闻主播实际上行使主编的职能。汤姆·布罗考、彼得·詹宁斯、丹·拉瑟分别是美国公认的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门面",拥有巨大的发言权,集内容控制权和巨薪于一身。

中国新闻主播都是"好演员",除了播报不同消息时表情和语气切换自如,还能带声带貌地为真言论权威做影音读解

面对不同的播报事项,哪怕仅仅作为念稿员,新闻主播表情、口吻、语速和语气其实并不同。在播报国家建设的成就,满脸喜悦地铿锵播报,传递喜庆与自豪之情;有关领导人逝世类的消息,则面容哀伤、一字一顿地缓缓朗读,声音中满是忧伤。即便出现所谓新闻主播,也是听命于人的傀儡演员,开场说上几句开场白,可谓严肃认真,节目结束之前,再出来一次高屋建瓴。而且,这短短引子和新闻评论,多半不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笔,是上峰安排的台词。他无权掌管和改变这一切,只能带声带貌地为真正的幕后言论权威做着影音读解。主播们必须适应这种多类型新闻的穿插,在表情和语气上及时做出最为合适的转变。 难度可想而之,每位主播都可以算是一个出色的演员。而"中国式播音主持教育"也让主播们早已奠定了表演的基础。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