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媒体观点“买方入刑”兼顾社会与法的双重伦理
《刑法》再次迎来大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修改为“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一定程度上震慑、警告收买者不要心存侥幸,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尽管公安部门对拐卖妇女、儿童严惩不贷,严厉打击,拐卖态势仍然猖獗。其中一个主因就在于,收买妇女、儿童的家庭和直接责任人“极少受到处罚”。
如果仅仅是打击拐卖者,而放弃那巨大的需求方,无疑是一种执法失衡。从这个意义上重新审视“买方入刑”,这不仅是一种法律修改,更是对法律伦理的完善修补,只有堵上了买方市场的漏洞,让收买者也承受违法代价,他们在购买这种特殊商品时才会有所忌惮。拐卖妇女儿童的终端链条被阻断,遏制猖獗的拐卖人口态势才会有釜底抽薪的效果。
社会正义不是挂在嘴上的,而要通过具体的司法体系做保障,通过具体而微的制度完善,同时兼顾社会与法制的双重伦理,才会让每一位公民都能有发自内心的安全感以及幸福感。 (李蕊) ——燕赵晚报
高校“一手办学一手经商”该有序退出
教育部28日发布 《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特别指出,要加强学校资产和校办企业监管,禁止院(系)、教师违规利用学校资源兴办企业,杜绝“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现象。
溯及我国高校创办企业历史,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于80年代,经过30多年发展,高校办企业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高校办企业是一把双刃剑,有好处,也存在诸多“疑点”。“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的角色冲突制造了诸多风险,需要立即、有序清理和规范。第一步,高校资产公司在资产、管理等方面与学校划分清楚,筑起一道“防火墙”,不再学商不分;第二步,深化高校体制改革,清理资产关系,让“一手办学、一手经商”渐次地、有序地退出历史舞台。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也要进一步规范,在不伤害学术的前提下进行。从长远来看,高校与市场,通过知识产权交易的方式对接才是王道。
(连海平) ——京华时报
“伤害图谱”大数据惠民生
今年1月起,广州市伤害监测正式运行,通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番禺区中心医院、越秀区儿童医院3个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收集伤害信息描绘“伤害图谱”。监测结果显示45.19%的伤害都是发生在家中。把收集所得数据进行“深加工”,还可提出干预和防范措施。
谈起科技创新,“大数据”已不算陌生概念,伤害监测系统正是大数据分析的实际案例。被誉为“大数据之父”的牛津大学教授舍恩伯格曾说,大数据不仅是数据分析,还要预测未来,为当下决策提供指引。
俗话说“科技改变生活”,因此,将大数据用好,关键还在我们有没有运用数据的意识和手段。首先,数据来源可以更丰富,应用则可以更广泛。单就伤害监测系统而言,样本数据可从现有三家医院扩展开来。
“大数据”时代到来,我们还需要更多“伤害图谱”这样“民生+科技”的项目出现。作为公共决策制定者,政府既应开放更多自身数据,也应主动拥抱更多数据分析结论,为科学决策加分。 (张涨) ——广州日报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