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公益诉讼督促收回逾18亿财政资金
江苏检察先行先试积聚公益诉讼实践样本
公益诉讼督促收回逾18亿财政资金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检察院综合运用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区人防办向多名小区开发商追缴人防易地建设费2061万元,同时对涉案小区开发商名下价值2000余万元商品房限制交易。
这是自2015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试点以来,江苏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个缩影。
《法制日报》记者从11月6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10月,全省共立案审查公益诉讼案件7608件,已办结6993件,其中诉前程序案件6664件、提起诉讼案件329件,办案数居全国前列。办理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类案件3678件,占到5成以上,多起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汪莉介绍说,6000多件行政诉前程序案件中,行政机关已纠正违法或者履行职责案件占比达到93%,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记者了解到,3年多来,全省检察机关通过办理检察公益诉讼案件,推进恢复、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林地3.57余万亩,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29万余吨,共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恢复费用4.5亿余元,督促收回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出让金、各类被套骗财政资金18亿余元。
为了全面推进公益诉讼常态化机制建设,江苏检察机关先行先试,不仅办理多起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覆盖包括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在内的所有授权领域,还探索形成多个解决推进过程中突出问题的经验方法,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实践提供了江苏样本。
为解决发现难、取证难、鉴定评估难、公益损害修复难等突出问题,今年6月,江苏省检察院出台《关于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了多渠道获得各类案件线索,江苏各级检察机关普遍建立“公益眼”“随手拍”等举报平台以及巡查制度、公益损害观察员制度,多地制定公益诉讼奖励举报机制;创设“生态智搜地图”项目助力公益诉讼调查,运用无人机等开展林地巡查;建立全国首家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为提高立案效率和进行证据保全提供有力支持等。
今年10月22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对于解决制约检察公益工作的诸多难题提出明确要求;同月26日,江苏省检察院举行院外专家聘任仪式,聘请106位专家担当“外脑”,为重大敏感案件、疑难复杂案件给出专业意见,实现精准监督。
“检察机关要发挥公益诉讼的督促、协同作用,不能为了诉讼而诉讼。通过发出检察建议、约谈、走访及诉前圆桌会议、诉讼风险提示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整改纠错,履行法定职责,推动问题得到实际解决。”汪莉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行政机关沟通配合,建立信息移送机制,在全面推进公益诉讼上形成合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