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法理学》强化辅导教程:法与社会
第四章 法与社会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般理论
一、法与社会的关系:
1、社.会.是.法.的.基.础.(.和.前.提.).,.法.是.社.会.的.产.物.。.法律、国家、监狱等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阶级的出现而出现的。法律的性质和功能最终都决定于社会,法律的变迁也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基本一致。
2、法.律.是.社.会.诸.调.整.手.段.之.一.。社会调整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协调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 通过法律对社会调整。社会调整的主要手段有法律、宗教、道德、政策、行政等,法律不是 社会调整的唯一手段。
二、法与和谐社会
(一)法与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诚信友爱的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构建和谐社会 首先必须建立理性的法律制度;其次,必须建立实质法治。实质法治,是指整个社会、
一切人和组织都服从和遵守体现社会正义的理性法律统治。理性、社会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的有机联系,构成新世纪新阶段科学的法治精神内涵
1.关于法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下列哪一表述不成立?(06-4)
A.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 提和基础
B.为了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
C.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理性、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间的有机联系
D.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
2.某国跨国甲公司发现中国乙公司申请注册的域名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标权,遂起诉要求乙公司撤销该域名注册。乙公司称,商标和域名是两个领域的完全不同的概念,网络域名的注册和使用均不属中国《商标法》的调整范围。法院认为,两国均为《巴黎公约》成员国,应当根据中国法律和该公约处理注册纠纷。法院同时认为,对驰名商标的权利保障应当扩展到 网络空间,故乙公司的行为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标专用权。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08-92)
A.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B.科技的发展影响法律的调整范围,而法律可以保障科技的发展 C.国际条约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源 D.乙公司的辩称和法院的判断表明: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与可接受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
3. 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
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09-7)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第二节 法与经济及科技
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的起原、本质、作用和发展变化都要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法对于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法与科学技术
1、科技进步对立法、司法、法律思想和法律方法论诸领域都产生了影响;
2、法对科技进步的作用:A、运用法律管理科技活动,确立国家科技事业的地位以及国际间科技竞争与合作的准则; B、法律对于科技一体化特别是科技成果商品化具有积极的作 用;C、法律对科技活动和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具有抑制和预防作用。
1.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器官移植成为延续人的生命的一种手段。近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呼吁对器官移植进行立法,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规范。对此,下列哪种说法 是正确的?(06-6)
A.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也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科技的发展 C.法律既能促进科技发展,也能抑制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D.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可以不考虑具体国家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2. 2007 年,某国政府批准在实验室培育人兽混合胚胎,以用于攻克帕金森症等疑难疾病的医学研究。该决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对此,下列哪些评论是正确的?
(09-53)
A.目前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在法律上尚未有规定,这是成文法律局限性的具体体现 B.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及时立法给予规范和调整 C.如因该研究成果发生了民事纠纷而法律对此没有规定,则法院可以依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
D.如该国立法机关为此制定法律,则制定出的法律必然是该国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第三节 法与政治
一、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1、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都受制于和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
2、政治对法的作用: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总体上立法、司法、执法等法律活动往往反映和服务一定的政治;同时,法对政治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形式、程 序和技术上有自己独特的属性。
二、法与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1、政策,指政党政策,是政党为实现一定政治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作出的政治决策。
2、法和政党政策在内容和实质上存在联系,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等根本方面具有共性;二者的区别:①意志属性上,法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政策 体现党的意志、只对党的组织和成员有约束力;②规范形式上,法表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其他渊源,政策表现为决议、宣言、声明等;实施方式,法靠国家强制力,政策靠党的纪律;
③调整范围上,法调整具有交涉性和可诉性的关系和行为,政策调整的关系和范围更广,要 求更高;④稳定性和程序化上,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程序化,政策则相对更灵活。
第四节 法与道德
一、法与道德的共同性
1、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们人们思想和行为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规范、原则与标准的总和。
2、道德与法的共同性:①在产生上,都由原始习惯脱胎而来,且在发展过程中有相互转 化;②在形式上,都是社会规范;③在内容上,都蕴涵和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总体精神和内容相互重叠渗透;④在功能上,都是社会调控手段,以维护和实现一定社会秩序和正义为 使命;⑤在发展水平上,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
二、法与道德的联系(主要是古代与现代以及不同法学派别之间的差异)
1、在本质上,即 “法在本质上是否包含道德内涵”的问题。肯定说(自然法学派): “恶法非法”;
否定说(分析实证法学派):“ 恶法亦法”。人类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民族的永恒不变的正义或道德标准;
2、在内容上,“ 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的重合度问题。
近代以前的法和道德在内容上重合度较高,其特点是倾向于将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近现代:“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3、在功能上,“社会调整以法律抑或道德为主”的问题。
近代以前强调道德的主导地位,法起着辅导作用,强调其惩治功能(“德主刑辅”); 近代以后法起着主要的社会调整作用(“法治国”)。
三、法与道德的区别
1、产生方式上, “建构性”/“非建构性”的。
2、行为标准上, “确定性的、清楚的”/ “不确定性的、模糊的”
3、存在形态上,法在特定国家是一元化的,法律评价是建立在一套相对确定的法律体 系之上的,因此具有“共通性”;道德是多元的、多层次的,道德评价是“个体化”的。
4、调整方式上,外在行为/内在动机
5、运作机制上,法是程序性,道德与程序无关。
6、实施方式上,法具有外在的强制性;道德主要靠个人良心和信念的内在约束。
7、解决方式上,法具有可诉性,这是其区别于其他一切行为规则的显著特征;道德不 具有可诉性,
1.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02-4)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2.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不成立?(03-5)
A.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B.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C.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影响
D.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之中3.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04-2)
A.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不是法律
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C.中国古代的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只能靠道德,不能用法律
D.近现代的法学家大多倾向于否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
4.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04-82)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 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 为道德所调整
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5.关于法与道德的共同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07-52)
A.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
B.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都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规范
C.法律和道德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D.法律和道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
6. 关于法与道德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09-55)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B.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 C.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 D.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
第五节 法与宗教
一、法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1、宗教对法的影响:宗教推动立法;宗教影响司法程序;宗教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宗教对法律也有消极的影响。
2、法对宗教的影响:政教合一的国家,法可以作为国教的工具和卫护者,也可以作为异教的破坏力量;近现代政教分离的国家,法对各种宗教之争持中立态度,法保障宗教信仰 自由;宗教自由最早出现的宪法性文件是 1776 年美国维多利亚州的权利宣言。
二、我国法律对宗教问题的一贯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我国现行的宗教政策: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三自”);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
1.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第六节 法与人权
一、人权的概念与层次
人权,是指每个人作为人应该享有或者享有的权利,根本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人权必须被法律化,但并非所有的人权都实际上被法律化。
人权包括三个层次:应有权利、法律权利和实有权利。
二、法与人权的一般关系
1、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评价标准:人权是法的源泉;不体现人权的法律就不是好的法律,体现人权的法律大都是进步的法律。
2、法是人权的体现和保障: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基础,只有具有了最基本的人权,才能将一般人权转化为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人权的体现和保障,人权只有以法律权利的形式存在才有其意义。
1.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人权的法律化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 B.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C.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法律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
2015国家司法考试信息服务平台入口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汇编
司法考试移动班/特色班/精品班/实验班网上辅导助你一次必过
司法考试网络课堂
特色服务
本月优惠价
免费试听
超值优惠套餐
超值优惠,高效学习
900元
特色班
赠送上一年辅导
1100元
精品班
考试未过,学费减半
1800元
实验班
签署协议,不过退费
3000元
移动班
购任一班次,享7折优惠
500元
试题库 <<
司法考试卷一深度押题
卷二最新押题预测卷
司法考试卷三深度押题
卷四最新押题预测卷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