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张立文:中国古代的天下情怀和世界视野(2)独家讲稿博古通今文化博览宣讲家网
再有一点是天下和平,修齐治平。如果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话,我建议大家读读《周易》。《周易》讲,“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为感通、交感、感应等义。天地、阴阳交感化生万物,圣人与人的心灵感通、感应而导致天下和平、战争消除。如何消除以达致天下和平,安居乐业。人必须做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要达到天下和平,起码要对客观事物有个认识,知道它的道理、发展的规律,然后要修身。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才能太平。所以家风要正,正家才能正天下。家都管不好,怎么治理国家?怎么去天下太平?这不可能。人类共同体当然是和平的世界,而不是战乱的世界。
中国人胸怀很广阔,“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这是荀子讲的,四海之内若一家,如果说四海之内都是一个家庭的话,不管是人也好、国家也好,都会归心。《礼记·礼运篇》里讲,“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中国很早就提出这个问题,先秦的时候,《荀子》《礼记》都讲了。到了宋明理学家的时候,朱熹就扩大了,“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后来王阳明讲“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所以,“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当然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中国人从古以来就有这个思想脉络。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