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2016-07-19 03:55 出处: 人气: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此MG由「L笑哈哈」作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易经》有言:“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象之数虽然无穷,但基本之数则为阳奇阴偶。


宋代理学家认为,“太极”即是“理”。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说:“无极而太极。”把无极注入了理学含义,将无极与太极联系在一起。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曰:“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又被称为“阴阳鱼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阴阳鱼”太极鱼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经明初赵撝谦改造简化,定型于明末赵仲全。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 图片由「失惜」作


唐宋时期,民间多习练“孩儿拳”、“绵绵拳”。张三丰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前代民间的拳法、军事家的兵法,加以糅合、编创和演化,创造了一套全新拳法。由于这套拳法根据道教的太极轨迹,踏罡步斗、划弧转圈运行,因此取名“太极拳”。


民间又传,他从鹊、蛇相斗(俗称“龙凤斗”),猫、蛇相斗(俗称“龙虎斗”)中得到启发,“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张三丰首创的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的母拳。形意、八卦及各种门派的太极拳,均从此衍生而来。


道教认为,世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易经》将此现象称其为“阴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形意拳论 “阴阳暗合,形意三源”,八卦掌论“内讲气功分三节,外有手法分阴阳”,亦以阴阳为根本。太极、形意、八卦行拳时的进退,上下,前后,左右,虚实,开合,动静,刚柔,隐显,缓急,都遵循了阴阳变化的规律。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 图片由「Copyright-Yug_and_her」拍摄


太极拳源于武当山,功理功法自然源自武当道教。《道德经》指出:“人法地,地法天,他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把效法自然作为筑建武当内家拳(含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根基。


“拳法自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后发制人”,均是《道德经》“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不敢为天下先”的引申。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 图片由「kolb_art」作


太极拳以圆弧运动作为运行轨迹,是对“道”运行规律的哲学思想的扩展和延伸。“道”是万物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将太极图应运于拳技,是太极拳重视圆弧运动的根本原因。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 图片由「L笑哈哈」作


在太极图的模型指导下,太极拳的运动方式和路线为曲线、弧线和圆线。打拳者以腰为轴心,随着动作的变化形成“大弧带小弧”,“大圈套小圈”,或平圈、立圈、八字圈等各种圆弧运动。故太极、形意、八卦的身法又被称其为“圈儿”。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 图片由「Frank Gaglione」拍摄


道教认为“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要养生必须“宝精爱气”。气是“内丹”,是“人”与“仙”之间的桥梁。太极拳起源于道人养生健身,以护养真气,通达筋骨,达到延年益寿、驱逐百病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行功走架,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延缓老化。


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可加快新陈代谢,汗腺通畅,保持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


清心寡欲多高寿。太极拳的锻炼过程是调节心性的过程。行功走架时,身心各部讲究松、静、空、灵,举手投足、身形变换贵在遵循自然,故进退往来状如行云流水,身心俱佳。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7月16日——8月16日,印象济南·泉世界邀请了洪传陈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于传山、赵宝森、赵文衢,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山东省一级教练、宋氏形意拳掌门人鹿焕文,将太极、八卦、形意融为一体的邹鉴文,来自古巴的拳击冠军Yunier,汇极拳第七代掌门人赵文光等内家拳行家,在河畔开展太极拳讲堂活动,与国家级太极大师一同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古巴拳击冠军Yunier


参与方式: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知外」绵里裹铁,是太极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