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襄阳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
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思想凝聚发展共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精神汇聚前进力量。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一年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缕缕春风吹遍襄阳大地。
细节入手 春风化雨
全覆盖、立体化的宣传格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空气般无处不在,也让我们城市的发展有了鲜明的底色与韵味。“要坚持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过去一味枯燥的说教和填鸭式灌输,变成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思想生动活泼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精神世界塑造的全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说。
公益广告发布常态化。在襄阳,从公园广场到街道、车站,从社区、小区到农贸市场,从机关单位到学校、企业,“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随处可见;从高速路出入口、景区入口、襄阳东站到飞机场,40多处大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告牌矗立眼前……满满正能量正引导着人们崇德向善。
舆论宣传立体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移动通信……所有的媒体和平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规模、高频次地向公众传递着向善、向美的行动和声音。
从细节出发,在襄阳,还有许多“小事”被当成大事来做——
在全国率先推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原创系列歌曲13首,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大家唱活动,将其融入市民广场舞、学校音乐课教学、企事业和机关群众文化活动、城市宣传之中,让“24个字”的精髓随歌入心、潜移默化。
寓教于乐,育人于心。创新开展写、讲、唱核心价值观活动,让宣传效果事半功倍。十多次的核心价值观书画比赛上,5000多幅核心价值观楹联脱颖而出。
立足传统文化,“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风、家训”、孝德建设等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南漳县65岁的农民闫德安,在自己家中办起了“家风讲议所”。各种民间力量举办的读书会、培训班、讲座等层出不穷。诸葛文化交流中心设立诸葛书院,小白象公司致力于孝德建设,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家不遗余力。
典型引路 见贤思齐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一年多以来,市委、市政府在评选身边典型上下足了功夫、用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构建全社会示范引领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与共鸣感与日俱增。
选“好人”树立新标杆,让道德模范之光闪耀全城。仅2015年上半年,我市就有两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爱心编织救护网的汉江义务救护队、一心就为那片林的胡步发、一盏“孤烛”照耀山村的乡村教师董朝兵……他们的事迹,无一不让人刻骨铭心。“襄阳楷模”、“年度感动襄阳人物”,层出不穷的鲜活人物不断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好税官”彭光敏、“光明使者”娄先义等一批先进典型,深深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自去年以来,全市共发布“襄阳楷模”榜8期80人。今年上半年我市有8人入选“荆楚楷模”。
学“好人”传递正能量。组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百姓宣讲团,身边人讲身边事,让群众成为宣讲的主体,1000多场形式各样的宣讲活动走进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全市1000多个道德讲堂上,一场场真善美的宣讲,正在全城推动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友善、勤俭节约、礼让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7月27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百姓宣讲会首场活动在武汉举行,襄阳“奔跑的女孩”李蕾的孝义感动全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市举办了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及各项比赛,多读书、读好书的思想理念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当“好人”营造新风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引导市民崇德向善、争做“好人”。如今,我市注册志愿者达53.16万人,成立志愿服务分队4400多个,他们帮困济穷、应急救援、热心公益、保护环境。
草草爱心、衣旧情深、绿色汉江、七色花……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志愿服务品牌在市民中传递。
融入生活 一起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它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城乡群众的文化需求,需要人人参与,一起践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高度重视、亲抓实管。《襄阳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建立起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
做好协同推进的大文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共放异彩。
作风转变,思想转变是先导。我市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融入以“忠诚、责任、干净,争做好干部”为主题的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两严”集中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贯穿校园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体现到市民公约、行业规范之中;融入社会治理,上升为制度规范……无时无刻,我们不在呼吸着核心价值观的清新空气,自由畅快。
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探索建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示范机关、示范社区、示范乡村;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使失信者在信贷、经营、消费等环节受到有效制约。
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出台志愿者保险和回馈制度、襄阳楷模扶持办法,落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为好人好事点赞。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才能深入人心。如今,“五城同创”号角早已吹响,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正在同步进行,群众的精神境界、文明风尚正在逐步提高。我们欣喜地看到,襄阳市已顺利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市民荣誉感明显增强。
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襄阳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深化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网络文明行动,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市民行为养成之中;深入开展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整治,引导广大市民遵德守礼,在创建中不断提升市民文明水平。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启动建设,全市77个乡镇、25个办事处全部建有文化站,2308个行政村、120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成配套的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实现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的全面延伸,“欢乐襄阳”、“百里汉江文化长廊”、“群星音乐厅”、“汉江讲坛”、“好戏大家看”已成为深受百姓欢迎的文化活动品牌。
展望襄阳大地,一股精神文明之风迎面吹来,芬芳四溢,沁人心脾。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